【鄉村記憶】•寫“對子”(1)


【鄉村記憶】•寫“對子”(1)


一年過得真快,這不?大年又來了。

多少年來,民間過年張貼“對子”(對聯)的傳統習俗從未間斷而一直沿續。過了臘月二十三,家家戶戶就開始張鬧的買“硬紅”(紅紙),裁割成條幅,毛筆蘸墨寫開“對子”,等到二十八九一貼。門框、窗口和垛子上一幅一幅貼滿大紅“對子”,一下就有了過年的氣氛。大年初一串門拜年的人東家門進西家門出,少不了對各家的“對子”品頭論足、說長道短。

【鄉村記憶】•寫“對子”(1)

“看誰誰家的對子寫得有多麼好?看看人家的毛筆字,寫的絕了,點點如桃、撇撇如刀”。

貼“對子”首先要寫“對子”,到如今,“對子”照貼不誤,但人們幾乎不寫了,不信你走到鄉下轉一圈瞧瞧,所貼“對子”清一色從市場或街上地攤兒買的印刷字體,紅底黃字黑字,各樣字體均可見到。看來寫“對子”這個“年俗”是“俗”不開了?

筆者已年過花甲,出生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的農村,親身感受到過大年的歡樂氛圍,尤其寫“對子”,從小練筆,亦能胡寫亂畫幾筆,每到過年,家裡的大紅躺櫃和炕上擺滿了裁割好的硬紅紙,這些都是隔壁兩鄰、街坊族親的人家拿來叫寫的紙張。爬在大櫃上寫上沒完,直至大年三十還有村人拿上紙來家讓寫。說來一怪,一連寫上個七八天,不覺得累乏,不覺得手困,反而覺得欣喜、快樂有趣。再自編上幾幅“對子”(聯語、亦是對聯的內容),老有興致,一邊寫,一邊還能聞到母親在鍋裡燉豬骨頭香味入鼻的味道,愜意在心,揮舞毛筆,寫開不停。至今想來,記憶猶新。

【鄉村記憶】•寫“對子”(1)

後來,也不知什麼原因,人們說甚也不寫這個“對子”了,貼得全是買回的“印刷品”。不過,筆者一直堅持用毛筆書寫,及便是後來工作進城,逢年也得回村寫潑幾幅。有得人說筆者不嫌麻煩,怠要寫算?但自己對寫“對子”這份情結實在是難以割捨……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