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援鄂醫護張鬆巖:“我只是做了自己該做的”

“爸爸,抱抱我!”

“逗逗先到媽媽那裡去。”

“我不要!”

兒子黏得緊,張松巖熬不住,只得抱過來哄了哄,又親了親,才繼續接受記者的採訪。

“張松巖回來之後我的地位就不保了,逗逗就喜歡纏著他。”張松巖的妻子唐小粉在一旁笑著說。

在上一次採訪中,張松巖告訴記者,回到家後,他想親親抱抱兒子。從西安結束隔離回到安康之後,在歡迎現場他就見到了兒子。“我過去抱他,結果他不認識我了,然後眼淚一下子就流出來了。”

張松巖說,分別了2個多月,兒子又小,他已經提前做好了心理準備。但沒想到,真正看到兒子拒絕自己的時候,他還是忍不住哭了出來。但幸好,當天晚上兒子就跟他熟了起來,現在每時每刻都黏著他不放。

採訪當天正值清明,張松巖和家人回老家旬陽祭祖。一大早,岳母就起床和麵、擀麵,給張松巖做了一碗熱氣騰騰的手擀酸菜面。張松巖說,在武漢最想念的就是岳母做的酸菜面,回家第二天就能吃上,讓他覺得特別滿足。

“兒子還小,本來家人不讓我帶他去,但我強烈要求帶他去祭祖,因為我想讓他從小養成尊敬長輩的傳統美德,保持對先祖的敬意。”張松巖說,兒子很給力,一路上不哭不鬧,乖乖跟著家人參與了祭祖全程。

3月20號,張松巖已經結束了在武漢的工作,隨陝援鄂醫療隊回到了西安,之後在陝西省工人療養院隔離觀察14天。在療養院的時候,他每天七點多起床,吃完早點便跟著老師們做操、學跳舞,或者跟同事拍拍抖音,日子過得小有滋味。但在這十四天裡,除了不用工作讓他感到十分輕鬆之外,他的心始終沒有放下來。

直到踏入安康的那一刻,直到下了車,見到家人、同事的那一刻,他才覺得如釋重負,心裡終於安定了下來,“其實當初去武漢的時候,我心裡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如今能夠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回到家,心裡特別開心和激動。”

張松巖說,結束工作的這段日子裡,他時常會想起在武漢市第九醫院的日子——這段讓他感受到了戰友情的特殊歷程。

“有次給病人氣管插管,我的護目鏡突然掉落,在這種情況下暴露,極易感染病毒。我的隊友黃偉鴿就一把按住我的背,把我往外推,說剩下的活交給他來做。”當時離下班還有一個多小時,剩下的任務多且繁重,張松巖想象不到隊友是怎麼支撐下去的。這種經歷,能讓他一輩子都銘記在心。

張松巖說,還有很多事情,也值得他銘記一生。在療養院受到省長接待;在回安康的路上,看到前方有警車開道;在歡迎儀式現場,受到市上領導親自接見,家人同事夾道歡迎。他說之前在新聞上看見其他省的戰友返程時受到這種超高待遇,心裡並沒有太多感受。但當自己經歷時,他在感動和開心的同時,也怪不好意思的。

因為在他心裡,支援武漢,只是他作為一個普通的醫護人員,做的一件非常平凡,也是自己該做的事。“支援武漢,是我這輩子都不會後悔的事情。我只是做了自己該做的,如果再讓我選擇一次,我還是毫不猶豫地選擇去。”他如是說。(記者 李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