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来了我到底要怎么办?


夏天来了我到底要怎么办?


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此时是新陈代谢的时期,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活跃于机体表面。夏季养生重在精神调摄,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以热助热,火上加油。心静人自凉,可达到养生的目的。

天地万物都有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运动和变化的规律。人们想健康长寿就应该很自然地“应天顺时”,遵循这个规律。尽管现代科技十分发达,可以局部改变人体的新陈代谢,但仍然没有可能改变大多数人的生命法则。

夏季养生要点

夏季染病,大都当即发作,故有“六月债,还得快”之说。但有一种病是有所潜伏,到秋季才发作,如延至冬季就很严重了!这就是“心病”。也即《内经》所说的“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冬至重病”。这里说的“心病”,并非现代医学上的“心血管病”,而是指精神方面的有关“神志、情志”的病(古书上所提及的“心”,实际上是相当于今天人们常说的“精神”)按中医的“五行”说,夏季是“火旺(夏主心,夏天心火很旺)、土相(脾胃处于‘盛’的地位)、木休(肝处于相对的‘休养’状态)、水囚(肾易‘亏’)、金死(肺易‘虚’)”。心“火”一“旺”,“火克金”,所以容易造成“肺(金)虚”;本是“肾水”克“心火”,而“心火”很“旺”时,就容易出现“心火”对“肾水”的“反侮”现象,故“肾水”易“亏”。对于一般人来说,在夏天,防止“肺虚肾亏”很容易接受,而对于正处于很“旺”地位的“心”是否要重点保养,就往往掉以轻心了!


夏天来了我到底要怎么办?


夏季养生四要务

一是健脾除湿。湿邪是夏天的一大邪气,加上夏日脾胃功能低下,人们经常感觉胃口不好,容易腹泻,出现舌苔白腻等症状,所以应常服健脾利湿之物。一般多选择健脾芳香化湿及淡渗利湿之品,如藿香、莲子、佩兰等。

二是清热消暑。夏日气温高,暑热邪盛,人体心火较旺,因此常用些具有清热解毒清心火作用的药物,如菊花、薄荷、金银花、连翘、荷叶等来祛暑。

三是补养肺肾。中医认为,按五行规律,夏天心火旺而肺金、肾水虚衰,要注意补养肺肾之阴。可选用枸杞子、生地、百合、桑葚以及酸收肺气药,如五味子等,可防出汗太过,耗伤津气。

四是冬病夏治。所谓冬病夏治,即夏天人体和外界阳气盛,用内服中药配合艾灸等外治方法来治疗一些冬天好发的疾病。如用艾灸补充体内元阳,祛除体内寒湿邪气方可达到冬病夏治的效果。


夏天来了我到底要怎么办?


夏季养生三忌

一、忌夜食生冷、空腹饮茶:

夏季夜短,年事稍长之人,或体质稍弱者,腹中常冷,不易消化饮食,生菜、瓜类等,本为夏季忌食之品,夜间尤其要注意食用此类食物。夜间亦要注意不要吃肉、面、生冷、粘腻之物,否则可见腹胀、吐泻交作等症。

空腹时饮茶,极易导致茶水消耗人体的阳气,如果是喜欢食咸之人,咸味引茶入肾,消烁下焦肾阳,使人易患手足疼痛之痹症。因此,夏季饮茶,应在餐后饮为宜,有饥饿感则停饮。

二、忌冷水洗浴:

冷水洗浴是很多青中男性最喜欢的消暑方式,但夏季天气炎热,人的汗孔肌腠均处于开泄状态,因此,寒气极易侵入人体,导致阳气暗损。如手足发冷,小腿转筋,双目视物不清,甚则变生原因不明的发热证。同时,即使是热水洗浴,亦要注意浴后避风,对小儿尤其如此。

三、忌夜卧贪凉:

古代曾有一人,因其家人代代均不长寿,特来请教养生大师彭祖。彭祖随此人到其家中细细查寻,发现这家卧室中的墙壁上有一个孔洞,这个孔正对着睡觉之人的头部,彭祖就让人把那个孔堵上,自此以后,那家人果然长寿了。原来,中医认为“头乃诸阳之会”,头部是人体阳气的汇聚之处,夜卧吹冷,极易导致阳气折损,天长日久,则阳气散尽而毙命。因此,我们现代人尤其要注意,不可晚上睡觉整夜开空调冷气,这种习惯易导致伤风、面瘫、关节疼痛、腹痛腹泻,对身体的损伤是严重的。对小儿甚至不要在其睡着之后扇风取凉,否则,易患手足抽搐、口噤不开、风痹等症。谚语有“避风如避箭,避色如避乱”。

夏天来了我到底要怎么办?

《黄帝内经》中记载:"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可见养护阳气是养生治病之本。夏季天气炎热,人体的阳气浮于外而虚于内,稍有不注意,就有可能让暑湿入侵人体,因此,在消暑过程中,有下面4点需要注意——

1、冷饮

在夏天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喜欢用“冰镇冷饮”来消暑,殊不知过度吃冷饮会阻遏体内阳气,出现咽喉疼痛,甚或耗伤阳气而生病。脾胃虚寒之人就更要少吃。

2、凉茶

天气潮热,广东人有“热气”的说法,更喜欢用凉茶来对付热气。一有上火情况,便自行服用各种清热泻火药或喝凉茶。专家指出,一般凉茶性质寒凉,体内有热时可以清热,无热时则易伤阳气。

3、空调

夏天是人体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候,出汗很多,毛孔张开,要是贪凉,比如出汗后就吹冷风或者空调温度太低,人体卫气不固,就会损伤人体的阳气。

在空调房里,最好也披一件小外套保暖,尤其是腹背部要保暖。房间里的空调温度不要低于26℃。如果本身体质虚寒怕冷,也可以穿上长袖衣服,以免空调的凉气从肌肤入侵而生病。

4、水果

西瓜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利尿除烦的功效。但西瓜不可多吃,尤其是从冰箱里拿出来的西瓜,湿气重,损伤脾阳。

除了预防外,下面还有三种提升阳气的方法分享给大家——

1、灸法升阳第一法。

宋代的著名医学家窦材把自己喻为扁鹊再生,写了一部医书《扁鹊心书》,书中重点倡导的就是扶阳。他认为:"阳精若壮千年寿,阴气如强必毖伤"。

关元穴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是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与任脉的交会穴,故统治足三阴、小肠、任脉诸经病。具有补肾壮阳、温通经络、理气和血、补虚益损、壮一身之元气的作用。


夏天来了我到底要怎么办?


除了灸关元以外,还可以用艾条灸足三里、三阴交。方便的话还可以用一个艾灸盒灸一下肾腧穴,此穴可以缓解疲劳,温补肾阳,有强肾壮阳之功效。

2、善能升阳

道家名著《太上感应篇》中对"第一语善;第二视善,第三行善。善"作了三个定义:

语善,就是要求我们说一些鼓励人、激励人、柔和的话,我们至少不能出口伤人。

视善,就是要让眼睛经常去看美好的事物。以此养目调心。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也是与天地交换能量,升发阳气的过程。

行善,在日常生活当中,你顺手帮人家一把,人家回过头对你说声谢谢。这个时候你心里一定会感觉到暖暖的,这种暖就是阳气升发的表现。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人的行为其实都是行善。

《礼记·礼运篇》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不管是语善、视善还是行善,都是累在身暖在心的感受,也是能延年祛病的。

3、喜则升阳

古人说,喜则阳气生。

喜能升阳,最典型的应用就是"冲喜"。按照道家医学的观点,冲喜是很高明的升阳方法,冲喜冲掉的是身体的邪气,换回的是正气,过去的人用办喜事的方法来治病或者转运。

实际上冲喜是借助外在的环境改变病人的身心状态。只生欢喜不生愁的人,在古代就被称为神仙。喜是人生的一种大境界,能够保持一颗欢喜心,对身体的滋养是比吃什么灵丹妙药都管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