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磕”到底,“三战老兵”再战一线

从2003年的非典、2009年的H1N1甲型流感,到2013年人感染H7N9禽流感,再到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一位“战疫老兵”始终冲锋在一线。

李德林,1964年生,现在是浦口区卫健委疾控中心疾控一科科长。这些天来,他一直在带领流调团队加班加点对可疑病例及密切接触者进行个案调查,彻夜研究整理流调报告:“我们的一点点疏忽,都会造成重大后果,卫健人此刻责任比山还重。”他说。

从1988年到江浦县卫生防疫站工作,初入行是处理麻风病和皮肤病问题,李德林自己也没想到,职业生涯竟然和多次疫情“死磕”上了。进行了多年的麻风、皮肤病和艾滋病防控后,2003年,李德林所在单位整合并改名为浦口区疾控中心,他任门诊部主任。单位才整合完毕,第一次冲击就来了——人人畏惧的非典。疫情来得很凶猛,一开始很多人都发蒙,39岁的李德林也不例外。但是,身为防疫一线工作人员,他责无旁贷,也没有后退的理由。浦口区内疑似对象追踪、调查、处置,李德林都身先士卒,为患者量体温、现场操作规范流程等,“非典战斗到一半,突然悄无声息不见了,作为卫生人,且喜又忧,我们担心它会卷土再来。”

安静的生活过了6年,疫情警报再度响起,H1N1甲流来了。

辖区内一所大学出现病例,李德林带领工作组进驻,进行了长达一个月的蹲点。他参考非典应对经验,果断地采取了集中隔离、宿舍区隔离成几个功能区的模式,情况很快得到控制。而在校外,为响应一户居民的求助,李德林等人身着防护服、护目镜等专业装备上门观测,却发现电梯坏了,他们爬到15楼,防护服里全是汗水,只好脱下来,重新整理后再进户。

又是一个4年过去了,H7N9禽流感疫情出现了。

“当时有个老人,别人送给他两只鸡,他让老伴打理,没想到老伴没事,他出现症状。”在将老人送到指定医院就诊之后,李德林等人奉命处置现场。病人家属提出要求:“我们住在这里,不想以后被亲戚朋友歧视,所以你们能不能不要穿着很夸张的防护设备进来啊。”为了第一时间处置好传染源,李德林和同事们将防护服包在袋子里,快速处置了问题。

时间来到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更加凶猛。

李德林和同事们从大年三十战斗至今。作为专业骨干的李德林依靠平时积累的经验,带着团队巡查在一个个流调现场、隔离现场,只要有疑似病患,他们就会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信息采集工作。“排查中,我们发现一个疑似案例,这个疑似案例的接触史非常复杂,因为是聋哑人,交流障碍和传染风险呈正比。最重要的就是患者发病前的48小时行程,这是传播非常厉害的时间,其行程和接触史需要按照分钟为单位摸排,实现闭环调查。讲不清楚的时候,还需要调用其他技术手段帮助排查,这样才能安心。”李德林说。

作为一个防疫老兵,李德林有很多心得。

“首先要敬畏,防控人员起步就上高级别防护是必须的,后期情况明朗后降下来可以,前轻后重的处置办法则可能带来麻烦。”李德林说。

针对普通市民,李德林的第一个建议也是要“有知有畏”,对不明情况,保持起码的畏惧感,“这不可笑,这是高智商的表现。”其次,要有自律,克服一切障碍,减少活动,做好个人防护,“疫情时刻,我们需要更为严格的自律!”

南报融媒体记者 于志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