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带我飞

列子,带我飞

列子常在立春日乘风而游八荒,立秋日就反归风穴,风至则草木皆生,去则草木皆落。”神仙不食五谷,吸风饮露,嗜欲深者天机浅。

01

有一次在飞机上,漫长旅途中随手翻了一下航空杂志,隐约记得好像是《云端》,其中有一篇文章写得很有深度,题材是寻访终南山的隐士。在两三个小时的时间里,我反复看了几遍,越发的喜欢。可惜没记住是第几期,又不能携书私逃。

关于终南隐士的题材,比尔波特写过一本《空谷幽兰》,对现代终南山隐者的生活现状做了详尽的田园调查报告。“他们与时代脱节,却并不与季节脱节;他们弃平原之尘埃而取高山之烟霞;他们历史悠久,而又默默无闻——他们孕育了精神生活之根,是这个世界上最古老的社会中最受尊敬的人。”

隐者,不只是不食人间烟火,飘飘然若羽化而登仙的近神仙气质的人物,他们自然散淡。用现代白话术语讲就是极简主义,物质上极简,却能常与天地精神共往来。大道无言,在终南山上结庐而居,餐风饮露,与世隔绝以参禅悟道者,古往今来都不乏其人。这些隐士们一致认为依靠人体自身一定方式的修为,可以长生不死,具有神通,这种认识逐渐发展成为神仙之说。同时,古代社会人类争斗和战争不断,有些人为逃避战乱,便遁迹山林,成为隐士。这些隐士,往往以追求合乎自然、长生不死为宗旨。

古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可以飞的神仙,史载轩辕黄帝“且战且学仙”,“黄帝问道于广成子”,后修道成功,于鼎湖白日乘龙升天。而轩辕黄帝的师父广成子,修身千二百年而形体不衰。

列子,带我飞

今天就跟大家说一说中国本土的神仙方术,讲讲神仙们的那些事。有个朋友说,你可以写篇文章,就叫《列子,带我飞》。

我想了想,老子虽然留下五千言的《道德经》,却从来没有文字记载他能飞,他西出山海关,骑青牛而去,渺渺茫茫不知所终,到底是得道成仙白日飞升了,还是去了别的国家,究竟无人目睹,成了历史悬案。

那么神仙列子会飞的故事是从哪里开始的呢?

庄子曾在《逍遥游》中说:“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从此,列子可以"御风而行"的故事就开始家喻户晓了。

列子的生平介绍,360百科搜索如下:

列子,又名列御寇。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华夏族,周朝郑国圃田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后 。著有《列子》,其学说本于黄帝老子,归同于老、庄。创立了先秦哲学学派贵虚学派。是介于老子和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物。

传说列子修道九年之后,就能御风而行。《述异记》中说:“列子常在立春日乘风而游八荒,立秋日就反归"风穴",风至则草木皆生,去则草木皆落。”能御风而行神游八荒的列子,就成了中国神仙当之无愧的代表人物。

列子,带我飞

为老子注道德经的河上公也是神仙般的人物。传说,汉文帝好老子言,常诵读之,于文有数句未通,闻河上公注道德经颇有建树,欲问道,起初是派人去拜访,后来闻河上公所言“道尊德贵”,便亲自前往。去了以后还是心有不甘,认为自己好歹也是堂堂天子,见一个草民还需要亲自出马,还没面子了。于是就对河上公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城中有四大,王居其一。子虽有道,尤朕民也……”先甩《诗经》,又甩老子之言,表明自己身份尊贵,对方就算深谙黄老之术,到底不过是自己的臣民而已,怎么能如此傲慢呢?言辞颇有不满。

河上公听罢,就拍着手坐着慢慢腾空而起,离地有好几丈高,低头看着仰视他的汉文帝说:“我上不着天下不着地,中间又不牵累人世的事,怎么能算你的臣民呢?”

这个段落很精彩,你说你是皇帝,说你尊贵,那么我飞到半空中,飞到外太空,你还认为我在你的辖区内,受你统治吗?汉文帝见状非常惊讶,原来这位河上丈人居然是个神仙!于是马上下了车向河上公跪拜谢罪:“我实在是无德无才,勉强继承了帝业当了皇帝,能力太小而责任大,常常担心不能胜任。虽然身在皇位日理万机,但心中更敬仰的是道术,由于自己无知蒙昧,对道学的精义有很多不懂的地方,唯望道君您对我多多指点教化。”河上公见其诚恳,也不吝赐教,倾囊相授。最后汉文帝吸取了道家无为而治的精髓,开启了文景之治。

02

列子和河上公这种神仙爷爷,也许是天生自带神仙气质。但是大多数人并非天生就是神仙,都需要通过修行,才能得道。那么得道悟道之人是一种什么状态呢?

沩山灵佑禅师曾把悟道的人称为“无事人”:“夫道人之心,质直无伪、无背、无面、无诈妄心行。一切时中,视听寻常,更无委曲,亦不闭眼塞耳。但情不附物,即得。……譬如秋水澄澈,清净无为,澹泞无碍,唤他做道人,亦名无事之人。”

列子,带我飞

《梦溪笔谈》里有一个故事,形容农耕文明时代的一位得道之人。传闻他约二十年未曾现身于人前,后有人机缘巧合恰好见到他,询问缘由。他说十五年前就不太喜欢人群和热闹之地,后买田置地,因不喜与乡民争利,遂一切交由儿子打理,日渐闭门不出。之前还看看《净心经》及其点评,后来连书也不看了,渐渐忘却了世间的喧嚣与争论。但看他言词简约,容止安定,宛如已得道之人。

当然,这么多人求仙问道,也有不成功的。比如魏晋时期的嵇康,山涛评价他:“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意思是他帅得惊天动地。这位颜值很高的嵇康,师黄老,尚玄学,精于笛,妙于琴,善音律,好仙神。有一年他游天台,访太公故地,见安期生石屋尚在,河上公坐痕犹存,机缘不巧,没有能够承袭神仙方术。

嵇康性绝巧而好锻,常在村东头某棵树下打铁,据说他打铁,是为了获得五石散。五石散是古代神仙服食范畴中的一种,“五石”配方各不相同,但其药性皆燥热绘烈,服后使人全身发热,并产生一种迷惑人心的短期效应,实际上是一种慢性中毒。传说何晏耽声好色,服了五石散后,顿觉神明开朗,体力增强。在他的带动下,五石散广为流传。然而,许多长期服食者都因中毒而丧命。可见,世人都晓神仙好,神仙方术却并不一定那么好修炼。发展到需要服用金石外丹的地步,求仙问道的都是拿性命在做小白鼠。

嵇康生性孤傲,某日在树下打铁,得罪钟会与司马昭,终惹来杀身之祸,托孤于山涛。既不能白日飞升,又不能独善其身,只做了乱世之中的悲剧男主角。只可惜一代颜值担当,又善音律,谈得一手千古绝唱《广陵散》响当当的偶像人物嵇康,就这么被生生迫害了。

03

中国本土神仙方术最公平的一点是,无论名人还是凡人,无论满腹经纶的才子,还是目不识丁的庶民百姓,都有可能通过修行羽化登仙。

在我们大金兰,两百多年前就有一位真人成了神仙。此人姓颜,名殿安。少时家贫,父母早亡,一直跟着哥哥嫂嫂生活。没有上过学,常年在石荷岭的青山上放牛。天长日久,吸收了许多日月精华,渐渐地开始懂得仰观天象。

那时还是农耕时代,农人们靠天吃饭,农忙时晒谷子都需要看天气。某一日日头毒辣,殿安真人对前来送饭的嫂子说:“你今天不要晒谷子,等会有大雨。”果然前一刻谷子还在地上晒得蹦跳,后一刻便倾盆大雨,防不胜防。

不仅能仰观天象,俯察地理,后来甚至能够餐风食气。某一天,他嫂子给他送饭,他说:“我已经吃过了,这里还有一碗,要不你也吃一下?很香!”他嫂子定睛一看,碗里装的哪里是饭,分明是石头!如是又过了一些时日,他在石荷岭山顶上的两块浑然天成的大石头的山洞里白日飞升了。后人为了纪念他,修了一座庙。香火绵延了几百年,据说是有求必应。

我曾跟随一位故人去凤凰岭的山脚下买蜂蜜。卖蜂蜜的老太太年过七旬,身手矫健,神清气爽,她养一园子的蜜蜂,来了客人就去后院采摘香椿叶子炒鸡蛋,满脸堆笑,面色红润,远远望去就像一朵莲花,全然不像是年过七旬的老太太。

《庄子·逍遥游》里记载:“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如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像姑射仙女一样不食五谷,游乎四海之外,像列子一样御风而行神游八荒,是作为人类的我,被拘束在肉身中不得自由的我,梦寐以求的事情。但是庄子也说了,食欲深者天机浅。看来我要少吃一点,纵不能白日飞升羽化登仙,走起路来也能轻盈一点。

列子,带我飞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