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銀區:讓易地扶貧搬遷群眾住新房“暖心房”

“風水寶地銀馨園,配套設置最齊全,有學校、有醫院還有幼兒園,活動中心居然不要錢。新蓋的樓房雪白的牆,困難群眾住進了保障房,精準脫貧見成效,當年摘了貧困帽。”這是

銀馨家園居民裡面流傳的一段順口溜,也是居民搬入新家後舒心生活的寫照。

在脫貧攻堅過程中,白銀區堅持將易地扶貧搬遷作為頭號工程,在幫助困難群眾“拔窮根”“挪窮窩”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後續扶持和保障。社區立足實際為搬遷群眾提供多樣化服務,幫助搬遷群眾以“主人翁”心態融入城市,真正實現從“農民”向“市民”的轉變

白銀區:讓易地扶貧搬遷群眾住新房“暖心房”

白銀區:讓易地扶貧搬遷群眾住新房“暖心房”

“小區有學校、醫院,孩子出門就能到學校上課,告別了以前到處租房的辛酸。我現在園區裡面打工,離家很近,在這裡住得真的很安心。”說到易地扶貧搬遷的好政策,精準扶貧戶苟雅梅很是感激。苟雅梅是強灣鄉川口村的精準扶貧戶,搬遷到新家後,在園區找到了一份工作。但由於工作原因,就讀三年級的二女兒放學後無人照看。得知情況後,社區安排孩子到了社區服務中心的“四點半課堂”,問題解決了。“我下班也晚了,孩子去哪裡我也放心,還有人輔導寫家庭作業,這些社區的服務對我們來說幫了不少忙。”

“居民的需求是社區服務的方向。”銀馨社區黨支部書記李潔說,“社區開展的“四點半課堂”,不僅讓社區孩子們安全有保障,而且還能學到很多東西。”

白銀區:讓易地扶貧搬遷群眾住新房“暖心房”

白銀區:讓易地扶貧搬遷群眾住新房“暖心房”

白銀區:讓易地扶貧搬遷群眾住新房“暖心房”

銀馨家園齊全的配套設施為搬遷戶提供了良好的社區服務。社區文化活動中心設有活動室、棋牌室、圖書室等,配有活動器材、樂器等,現在已成為居民開展文體活動、休閒娛樂的好去處。“活動中心平常時期非常熱鬧,來的居民特別多,因為我們社區裡各鄉鎮街道的居民都有,通過文體活動,大家也相互認識,更加融入到社區生活裡面了。”李潔介紹說。

白銀區:讓易地扶貧搬遷群眾住新房“暖心房”

白銀區:讓易地扶貧搬遷群眾住新房“暖心房”

白銀區:讓易地扶貧搬遷群眾住新房“暖心房”

提升社區服務,也需要居民形成良好的社區生活習慣。“開始有少部分搬遷群眾進城後生活習慣還是有點不同。”銀馨社區黨支部副書記李慧芳說,有些居民隨意在社區蹲坐,菸頭、紙屑隨手就扔。入戶走訪有時發現,樓道的廢品,醃菜缸比較多,有些家中的衛生狀況也不好。

破題從改變習慣開始。“我們社區最大的優勢就是居民參加活動的積極性比較高。”李潔說,道德講堂、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這些平臺成為宣傳的最好方法。“通過一場場豐富多彩活動相繼在社區舉辦,就是充分把居民的積極性調動起來,通過各種宣傳引導讓搬遷戶儘快形成社區生活習慣。”

白銀區:讓易地扶貧搬遷群眾住新房“暖心房”

白銀區:讓易地扶貧搬遷群眾住新房“暖心房”

白銀區:讓易地扶貧搬遷群眾住新房“暖心房”

為了讓搬遷戶從思想上更快更好地融入新生活,社區還推選黨員、群眾基礎較高的居民擔任片區網格長,招募黨員、群眾擔任社區志願者,發揮群團服務隊作用,幫助搬遷群眾樹文明新風。各種措施辦法齊下,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李潔表示,“現在居民的習慣好多了,居民的思想觀念也慢慢變了。社區是大家的,現在已成為居民共識。”

白銀區:讓易地扶貧搬遷群眾住新房“暖心房”

白銀區:讓易地扶貧搬遷群眾住新房“暖心房”

白銀區:讓易地扶貧搬遷群眾住新房“暖心房”

今年疫情期間,居民紛紛自發捐款,寫請戰書,報名當社區志願者。“好多人都來報名參加,都說作為社區的一份子,應該出一份力。我想社區居民是真正融入到社區裡面了。”李慧芳感慨道。

日前,銀馨家園一居民家裡發生一起火災事故,居民得知情況後,紛紛自發捐款,幫助其渡過難關。搬遷戶李曉霞就是捐款發起者之一。“鄰里關係和諧了,我們小區才會和諧,雖然我們來自不同地方,但是自入住以來,我感覺小區的居民都充滿正能量,住著很安心也順心,因為這裡就是我們的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