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烏托邦沉思錄(1)——對“幸福”的殘酷審問

想象一下有這樣一個世界,從最簡單但是重複率極高的工作到最頂尖的需要大量計算的工作都有人做,每一個環節,每一個步驟都沒有任何問題,更完美的是,沒有任何一個人會 對自己所處的環境感到不滿。所有人不會感到悲傷,只有無限的快樂,不會感到孤獨與恐懼,只有無限的狂歡,不會有人對死亡感到一絲害怕,只有無限的快樂,每個人的願望都能得到滿足,不會留下任何的遺憾。這是一個多麼完美的世界。

沒錯,這就是赫胥黎在他的著名小說《美麗新世界》中塑造的完美世界,秩序、歡樂是這個世界裡出現最多的字眼。小說裡的社會就像一個完美的機器,每時每刻都在以最大功率運行,而且不會出現任何差錯。如此精密的社會是怎麼做到的?答案很簡單,拋棄傳統的生育方式,用最優秀的精子去結合最優秀的卵子,然後進行所謂的“波卡諾夫斯基流程”將胚胎數量增多,接著將胚胎放在特殊的瓶子裡培養。中途會在一些瓶子裡注入毒素,因為這樣就可以在嬰兒們出瓶時將他們分成優等阿爾法、阿爾法、貝塔、埃普西隆四等人。擁有“天生”智力缺陷的誒普西隆負責大多數無聊的工作,優等阿爾法則成為統治社會的核心人物。是不是這樣想著覺得有點滲人?沒錯,這就是赫胥黎創造的一個讓人細思極恐的完美世界。而這就讓我們多了幾個需要思考的問題。

反烏托邦沉思錄(1)——對“幸福”的殘酷審問

☞什麼是幸福?

我們又要再一次回到這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在網絡上有無數種同類型的採訪,核心問題都是詢問受訪者“你幸福嗎”,有人會回答“我不姓福,我姓張”,也會有人回答“我幸福”,但是當問到“什麼是幸福?”這個問題時,一般受訪者都的回答都模稜兩可,一般情況下大都認為幸福是滿足個人的一些願望後的感覺,然而如果幸福僅僅只是這樣就能獲得,那麼《美麗新世界》中的人不可能會存在不幸福。擁有“先天缺陷”的誒普西隆們唯一的願望就是好好工作,他們在崗位上矜矜業業就是幸福,拋棄家庭的概念,放棄“克己”的思想,所有人的慾望都能得到滿足,從這個角度來考慮這是個不可能存在不幸福的世界。就像在小說最後,野人約翰和穆斯塔法·蒙德的一段對話

野人約翰:“幹那麼辛苦的活兒也幸福嗎?”穆斯塔法:“辛苦?他們並不覺得。恰恰相反,他們喜歡這樣。它很輕鬆,而且非常簡單,不需要勞心費力。七個半小時的輕鬆工作,然後領到定量供應的蘇摩,然後進行遊戲,無拘無束的觀看感官電影。他們還能要求更多嗎?”

隨後穆斯塔法又提到在愛爾蘭島推行每天四小時工作制, 結果社會陷入動盪,而且蘇摩消費大大增加,“下層等級人們”根本就不幸福。在文中,作為世界管理者的穆斯塔法可以違背法律,這讓他得以閱讀那些“禁書”,例如《莎士比亞》《聖經》,可為什麼這些書會成為禁書呢?記住,這個世界一切的信仰就是“幸福”,而給予人創造藝術的那些痛苦的靈感是被禁止的。

穆斯塔法:“因為我們世界與《奧賽羅》的世界並不一樣。沒有鋼條你怎麼能造出汽車呢?沒有社會動盪,你就寫不出悲劇。如今的世界很太平,人們過著幸福的生活,他們想要什麼就有什麼,不會得到無法企及的東西。他們享受這富裕與安寧,沒有病痛,不會害怕死亡。他們很幸福,不知道激情與年老為何物,它們不會受到父母的干預。他們沒有感情深厚的妻子、愛人或孩子。他們所接受的培育使得他們不由自主的表現出應有的行為,就算出了什麼岔子,還有蘇摩呢。而你卻把他們扔出窗外,以自由的名義,野人先生,自由!”
反烏托邦沉思錄(1)——對“幸福”的殘酷審問


還有一小段

穆斯塔法:“確實如此。事實上,比起痛苦的過度補償,幸福看上去總是很猥瑣。當然,穩定沒有動盪那麼壯觀。得到滿足當然比不上與不幸進行搏鬥那麼令人心醉神迷,也不像與誘惑進行進行鬥爭,或由於激情或困惑而遭到致命的打擊那麼動人心魄。幸福從來就不是宏偉壯麗的。”

沒錯,幸福從來就不是廉價的,容易獲得的,它根本不是慾望被滿足之後的滿足感,至少在我看來,幸福的確是一個需要追求的東西,只有在經歷很多之後,才能獲得的感覺。正如野人約翰在最後所說:

“我正是在要求不幸福的權利。還有變老、變醜的權利,患上梅毒和癌症的權利,吃不飽的權利,骯髒的權利,總是生活在對明天的憂慮中的權利,患上傷寒的權利,受各種難以言狀的痛苦中折磨的權利。”

所以不管是誰,都應當重新審視自己是否把幸福定義的太為簡單,導致自己一直認為自己生活在一個“不幸福”的世界裡,真正的幸福也許正是在各種“不幸福”之後所得到的。而這個審視,又會引出一個新問題……

反烏托邦沉思錄(1)——對“幸福”的殘酷審問


☞我們需要反思嗎?反思的意義又在哪裡?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在小說中,通過一個被錯誤操作得到的阿爾法——馬克思*伯納德的經歷我們可以知道,在這個世界裡一旦有人開始反思自己,開始思考自己所作所為值不值得,開始思考自己的生活是不是自己想要的,並且拒絕服用蘇摩的時候,他們會被流放到冰島。對於生活在這個美麗新世界的人來說,這當然是一種殘酷至極的懲罰,但是對於從“非文明”之地——熔岩區來的野人來說,像這樣人們可以自由思想的地方才是正常的“文明”之地。當然,對於生活在普通世界的我們來說,《美麗新世界》中的世界呈現出一種不自然的壓抑,可想象一下,假如你生活在其中,你能察覺到居住環境的“不正常”嗎?所有人的慾望都被滿足,不會有人再去思考任何的哲學問題。

反烏托邦沉思錄(1)——對“幸福”的殘酷審問


在中國互聯網上出現無數次的“奶頭樂”理論幾乎能夠引爆所有人的愛國情懷,但是如果你是一個懂得去反思,去思考的人,那麼你會意識到這個理論到底有沒有一個具體的出處,是不是一個完整的理論。帶著這些疑問你就會發現這個理論毫無站腳的位置。

但是理論中所提到的關於“娛樂”所帶來的問題值得思考一下,人們需要娛樂,但是不知道娛樂過度會不會使得社會發展成為鮑德里亞所說的“擬像”中的“超現實”社會。

所以至少在我看來,反思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因為反思所代表的不僅僅是你對自己有多重視,更是象徵著一種對待自己的真誠,而這點在現在的世界裡顯得異常可貴。只有學會反思,才能抓住自己身上的缺點,真正認識自己。

在與主宰者穆斯塔法的對話結束之後,約翰要求伯納德把自己放到一個遠離“現代文明”的地方,像一個教徒那樣每天鞭打自己,像天神懺悔自己的罪過。或許我們沒有必要想那樣靠痛苦來贖罪,但是我們依然可以堅持審問自己,對自己誠實一點,儘管世界再怎麼變化,我們也可以做一個清醒的人,不至於在所謂的“幸福中”忘卻自己的靈魂。

反烏托邦沉思錄(1)——對“幸福”的殘酷審問


☞藝術的存在

在小說中,還是在野人約翰和穆斯塔法對話中所談論到的關於“藝術”的問題,文中穆斯塔法的觀點是“藝術品總是誕生於各種慘狀中”,而在新世界裡藝術品之所以不存在是因為所有人都享受著富裕和安寧。仔細觀看我們現實生活中的藝術作品,的確大都是從某個悲劇故事中被創作出來的,例如白居易一首《長恨歌》,本來是批判君王沉迷美色,不論國事的,可是寫著寫著就有了“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這首詩讓人潸然淚下,可能是因為這位香山居士終究忘不掉與少年時心愛的女孩訣別的心情;又或者是那位因為癌症而逝去的嬰兒的父親靠著這痛苦和悲愴做出了《癌症如龍》這樣廣受好評的遊戲。

沒有錯,我承認,比起快樂,幸福是猥瑣的;比起娛樂,藝術是痛苦的,可能也正是這樣的原因,藝術成為了人們的發洩點,這也使得世界變得多姿多彩,不只是一個一直運行的機器。

☞總結

不得不說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帶給讀者的感受太真實,因為它讀起來就像是這個世界演化的最終結果,而這本反烏托邦鉅著所能帶給我們的是對自身的思考,對社會的思考,離開這些東西,人不會再成為具有獨立思維的生物,而社會也將不會像現在這樣多姿多彩。從這本小說開始,我們要學習審視幸福到底是什麼,若幸福只是簡單地“滿足慾望”,那麼美麗新世界終究會成為我們的“烏托邦”。

『為什麼這個世界是真實的』

『因為它一團糟』

P.S.:在看完《美麗新世界》後,一定要去閱讀赫胥黎的社會學論著《重返美麗新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