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男人《聖經》
如果把歷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放在一起,角逐“
奧斯卡佳中佳(the best of best)",最後的贏家會是誰呢?毫無疑問,是姜文看過幾十遍的《教父》。
就像偉大的《紅樓夢》一樣,《教父》事關一個家族的興旺與危機,與美國曆史交相輝映,用近四個小時的長度,譜寫了一曲堪比莎士比亞悲劇的崇高史詩。
在已經淪為文化快餐時代的今天,你永遠不可能看到這樣的影像了:
邁克·柯里昂(阿爾·帕西諾飾)為侄子洗禮,在管風琴樂隊莊嚴的宗教音樂中,他成為侄子的教父。
按照慣例,神父問邁克:“邁克,你信仰上帝嗎?”
邁克特寫的臉上沒有任何表情,他不疾不徐但語氣堅定:“我信仰。”
這一切,是那樣神聖祥和,純潔到不染纖塵。
但平靜之下,有暗流湧動。
導演科波拉用平行蒙太奇告訴我們,一場殺戮正在進行:五大家族的首領紛紛斃命在槍口下。
每當有人死亡,導演就切回邁克的特寫,他虔誠地、一遍又一遍地說:“我信仰上帝,我棄絕撒旦。”
此時觀眾方知,邁克不僅成了侄子的教父,而且成為了美國黑手黨的絕對首領,在玻璃天窗灑下的聖潔柔光下,他加冕為王。
這是電影史上最偉大的結尾,也是《教父》的點題之筆。
它告訴我們,邁克想成為領袖,光靠殺戮是做不到的,更重要的,是承擔起維護安寧的責任。
責任,多麼偉大的詞語。正是因為《教父》傳遞了如此高貴的價值,才一舉扭轉了黑幫片在電影史中的地位。
沒有《教父》,就沒有《美國往事》,沒有《好傢伙》,也不會有《讓子彈飛》。
二、黑幫的社會責任
要說《教父》,就繞不開美國曆史上著名黑幫老大,維託·柯里昂(馬龍·白蘭度飾)的原型卡羅·甘比諾。
他掌權時,制定了兩個原則,讓他不僅免於牢獄之災,還在死後贏得了“愛國者”的美譽,受萬人敬仰。
那麼這兩個原則是什麼呢?
第一,不販毒;第二,不殺執法人員。
這正是電影中維託所堅持的,一個好的領袖,決不能濫用權力,而是要維護秩序。
不同於色情或賭博,毒品是足以動搖國家基石的危險炸藥。對國家危害究竟有多大,回想一下“虎門銷煙”的林則徐就知道了。
對於色情、走私、賭博,美國政府尚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可以為黑幫提供保護。但要是販毒,就動了那根紅線。
維託對敵人心有猛虎,但對孩子細嗅薔薇,他絕不願意看到毒品損害孩子們的身體。
第二點,不殺執法人員,則是維託能夠建立地下帝國的根基。
維託黑白通吃,他做夢都想讓邁克走進政界,做一個參議員。
他太瞭解自己是如何建立商業帝國的了,靠得不是武力的撻伐,不是對政界的控制,而是對政界的尊重和滲透。
維託的勢力,就像樹根一樣盤踞在美國的各個行業,甚至包括好萊塢。
正因如此,毒梟索拉索才找到維託尋求政治庇護。
這一下,就犯了維託的兩個大忌,不管毒品的利潤有多高,他都會斷然拒絕。
毒品,以及索拉索,代表著一股暗暗崛起的新勢力。
他們不是白手起家的黑幫,對創業的艱難一無所知,什麼生意能賺錢就做什麼,毫無底線。
而維託代表的,是一種垂垂老矣的舊價值。
他的崛起,在於對秩序的維護而非破壞,在於不斷爭取外部力量和內部世界的支持。
他是有原則有教養,在保衛一方、不危害國家基礎上牟利的古典黑幫。
還是那個詞,責任。
這種責任感與黑手黨的起源密切相關,意大利歷史上的政府像走馬燈一樣換了一代又一代,橫徵暴斂強取豪奪。
黑手黨就是為了保護人民,作為地下政府出現的。
當西西里的婦女遭到貴族的摧殘,而羅馬派來的巡迴法官有拒絕審判強姦犯時,黑手黨就會自作主張地將那名貴族處死;如果警察無端拷打西西里人,被黑手黨知道了,那麼命也就不長了。
《教父》的第一場戲中,殯儀館老闆的女兒遭人侮辱,警察不光不管,還與強姦犯沆瀣一氣。
他只能來找教父,而教父在低調柔和的陰影之下,答應為他伸張正義。
三、從維託到邁克:家族的傳承
有一個關於戰國巨賈豪富范蠡的寓言,很值得在這裡一說。
范蠡二兒子殺了人入獄,他要派人上下打點把二兒子救出來,最終選擇了不諳世事的三兒子,而不是與他一起創業久經磨難的大兒子。
為什麼?
因為三兒子不懂事,只知道家裡有錢,不知道賺錢的艱難,所以可以大手大腳地花錢贖人;
但大兒子體會到了白手起家的每一絲艱辛,雖然更懂人情世故,但真到花錢處就捨不得了。
柯里昂一家亦是如此,第一場戲就是維託女兒的婚禮,家族中的人物悉數登場,而邁克就是那個不諳世事的孩子。
他對自己的未婚妻說:“那是我家族的事情,不是我。”
——他認為家裡的生意是不光彩的,極力撇清關係。
他之所以會加入美國海軍,是因為潛意識的補償機制
——既然家族做的事情都是危害國家的,他有責任去撥亂反正,為國爭光。
而另一邊,維託正在質問養子:“你有花時間和你的家人在一起嗎? 不照顧家人的男人,根本算不上是個男人。”
這是少年邁克與父親的對立,也解釋了為什麼維託在得知邁克加入海軍時那麼憤怒。
他惱恨兒子拋棄了家庭,站到了國家、政府那一邊。
與政府打交道深,維託太明白政客的醜惡嘴臉了。以權謀私、貪汙腐敗,他們絕不是一幫為人謀福利的人。
所以,在影片開頭殯儀館老闆來向維託抱怨警察與混賬勾結時,維託反問道:“為什麼在找警察之前不先來找我呢?”
這句話,其實是對邁克說的,邁克對美國的信仰,只是一場大夢。
直到被警察無來由毒打之後,邁克才幡然醒悟:美國的政治制度內部的腐敗已經爛到了不可救藥的程度,警察被毒梟操縱,只是黑暗冰山之一角。
違法之事不一定是邪惡的,父親的地下帝國,自有其完整的社會體系,不見得就比政府更罪惡。這一切,邁克經歷了社會教訓後方知。
維託與紐約五大家族談判時就說:“同那些政壇上的風雲人物比起來,咱們這些人一點也不差。”
當邁克在餐廳中槍殺警察時,家族終於真正傳承到他身上。
他終於擺脫了對國家的盲目崇拜,把維護家人當作頭等大事。
四,憤怒/冷靜:教父精神的正反面
我想引用一下維託在五大家族談判時那段經典演講詞:
我是一個疑心很重的人,這是一個可笑的毛病,因此必須交代清楚。
如果有什麼不幸發生在我兒子身上,如果有哪個警官偶然開槍打死了他,如果他被抓進牢房後尋了自盡,如果另有新的見證人出庭證明他是嘴閥,那麼我的疑心就會使我覺得,是在座的某些人仍然對我懷著惡意造成的後果。
如果我兒子的飛機墜毀了,如果他的輪船沉沒了,如果他染上了致命的疾病,如果他坐的汽車被火車撞了,那麼我也會責怪在座的人心懷惡意。
我的疑心就是這個樣子,這樣的惡意所造成的不幸,我是絕對不會寬容的。
這段從容的臺詞,被馬龍·白蘭度以低沉、含混的嗓音念出,每一句都鏗鏘有力,蒼茫之感撲面而來。
這段話,既熔鑄了第一代教父維託所遭受的劫難,也概括了他罪行累累的發家史。
更重要的是,這場戲表現出了教父精神:臺詞充滿憤怒,但姿態保持冷靜。
維託用這樣的方式殺了多少人,我們並不清楚。但結尾處,邁克正是用這些,將五大家族的首領各個擊破。
看過第二部《教父》的朋友應該明白維託是如何白手起家的。
他的父親得罪了西西里的黑社會老大奇奇歐,不僅自己被殺,還牽連了家人。
母親走投無路,帶著小維託求饒,放棄一切尊嚴,但還是無濟於事。
奇奇歐發誓將柯里昂一家趕盡殺絕。母親用生命阻攔奇奇歐,維託才僥倖逃出生天。
他從意大利偷渡到美國,一直兢兢業業,不敢惹是生非,與朋友們勤勉經營事業。
但剛有起步,黑社會就找上門來,叫方其的地方老大勒令維託叫保護費。維託走投無路,才不留痕跡地做掉了方其,從此一鳴驚人。
他的人生信條就是:“女人和孩子可以粗心大意,但男人不行。”
男人必須在保持憤怒的同時保持冷靜,這是維託經驗的精華,或者可以說是,維託對個人生命的責任。
維託其餘兩個兒子,大兒子桑尼只繼承了憤怒,動輒氣血上頭,被敵人用機槍打成了篩子。
二兒子弗雷多隻繼承了冷靜,毫無骨氣,就是一個窩囊廢,在第二部裡被敵人肆意操縱。
他們兩個人都無力對自己的生命負責,更何談整個家庭乃至社會的責任!
只有邁克,和他一樣是冷靜與憤怒的結合體。
這在那場槍殺索拉索的戲中體現地尤為淋漓盡致!
這才是邁克可以成為新一代領袖的真正原因,他繼承了維託的教父基因,方能做到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擔負責任。
閱讀更多 現代機器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