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仿“購鹽潮”?瘋狂囤糧的背後,誰會賺又是誰買單?

我們有故事,你有酒嗎?——第十三期

馬佩璇 洺曉溪農產品

關注洺曉溪農產品,聽小編講述真實農民故事,看看你是否感同身受呢?有什麼想法或者建議可以評論私信小編,我們還會有一些針對性的建議與看法哦~

效仿“購鹽潮”?瘋狂囤糧的背後,誰會賺又是誰買單?

面對疫情引起的全球性“糧食危機”,儘管我國相關部門一直在給人們打“鎮定劑”,多次明確表示“糧食儲備充足,不用恐慌,不用囤糧”,但是老百姓們果然又不出所料地“集體失聰”,大肆購糧、瘋狂囤糧,社會終於還是陷入了囤糧-漲價的惡性循環。

昨天小編到附近的超市買雞蛋,前兩天還2.9元/斤的雞蛋眨眼間漲到了3.6元/斤,嚇得小編趕緊給老家打電話,試圖逮著一批因農村反應遲緩還未漲價的雞蛋,畢竟全國豬肉降價了好幾天老家的肉價也沒反應過來。當然小編的如意算盤打錯了,畢竟在漲價這種事上,所有的商家都是一致的積極。

除了雞蛋,小編髮現所有米麵糧油的價格和前兩天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漲:一袋麵粉漲價5元、一斤小米從4塊漲到5塊多……

效仿“購鹽潮”?瘋狂囤糧的背後,誰會賺又是誰買單?

人們囤糧到底有多瘋狂?

效仿“購鹽潮”?瘋狂囤糧的背後,誰會賺又是誰買單?

效仿“購鹽潮”?瘋狂囤糧的背後,誰會賺又是誰買單?

小編買雞蛋的時候碰到兩個阿姨也去買雞蛋,一邊往袋子裡裝一邊說:“我家裡還有兩託,但是不多買點心裡不踏實,我得再買點。”另一位心領神會地笑了:“我也是,我前兩天剛買了20塊錢的還沒吃幾個呢。”

聽鄰居說她一個朋友家裡就三口人,囤了三袋麵粉,一袋50斤的那種!並且好多都是兩大袋兩大袋地囤,買一袋的都少。然後小編默默看了眼廚房去年買的麵粉,大概還剩三五斤的樣子,只能安慰自己“沒關係,反正我不喜歡吃麵食”。

多囤一點就是賺了?

效仿“購鹽潮”?瘋狂囤糧的背後,誰會賺又是誰買單?

很多人其實清楚,我國的糧食供應離山窮水盡還是有很長一段距離的,所以現在大多數人只是擔心現在不囤糧之後再買就貴了,會花更多錢。在小編看來,多囤一點不見得就是賺:

首先,國家一定會對糧價進行監管追蹤,並在適當的時候採取一些調控措施,不會讓糧食的價格像口罩一樣翻番,更不會出現“天價糧食”,因為糧食是民生的根本啊。在這個沒什麼收入的特殊時期,怎麼會讓老百姓吃不起飯?

其次,如果大家都只是適量購買而不是瘋狂囤糧,糧食的供求關係不會失衡,糧價自然漲不了多少。就算受國際市場的影響會有波動,也只是小幅度的。這從我國幾十年來的糧價變化也能看出來,在幾乎所有的商品價格都翻了幾倍的情況下,糧食應該是這麼多年漲幅最小的。

所以大家要冷靜,年前豬肉價格飛漲的時候,那些冷靜的人最終不是等來了便宜又好吃的凍豬肉嗎?

糧價上漲誰的鍋?誰會賺又是誰買單?


效仿“購鹽潮”?瘋狂囤糧的背後,誰會賺又是誰買單?

很多人一邊瘋狂囤糧一邊感嘆糧價上漲太快,其實自己也是糧價上漲的背後推動者之一。市場就是這樣,價格很大程度上是受供求關係調控的,第一撥兒恐慌的人們短時間內大量購買造成供不應求,糧價自然就會上漲。然後原本很穩的人看到糧價漲了,就又慌了一撥兒,因為擔心再不買就更貴了,所以也開始了囤糧行動,當然,糧價就又高了一點兒……最終形成一個囤糧——漲價——囤糧的惡性循環

糧價上漲的時候,沒有一位囤糧群眾是無辜的!驚慌失措的囤糧大軍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物價上漲,最終買單的卻是響應國家號召的理智群眾。

據瞭解,購糧大軍中大多是農民、普通百姓,再看看這波漲價潮中真正受益的又是誰呢?是勤勤懇懇將糧食種出來的農民嗎?還是從農民手裡收走糧食的廠家商家?對於種地的農民來說,糧食漲價,自己不賺反虧,究其原因,自己竟還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這豈不是打碎牙往肚子裡咽?多少有些心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