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公民》:老戲骨雲集,奉獻出一場精彩的辯論

追求真理,比佔有真理更加難能可貴——愛因斯坦

徐昂導演的作品《十二公民》,雖然是對《十二怒漢》的翻拍,但在豆瓣電影上依然被網友打出8.7分的高評分。這不僅是出於對何冰、韓童生這群老戲骨演技的認可,更多的是網友對電影本身所表達價值觀的贊同。

《十二公民》:老戲骨雲集,奉獻出一場精彩的辯論

影片主要講述了一群家長為了孩子補考合格,參加了學校組織的模擬陪審團,討論的主題是當時在社會上引起熱議的“親子殺父案”。這個由九名家長、一位老師、一名商販和一個保安組成的十二人陪審團,代表了社會的各個階級。他們需要全票通過贊成或反對案件中的富二代有罪,才能算陪審結束。故事由一個人的反對,到全票反對,引出了很多值得人深思的問題。

一,不一樣的聲音,比人云亦云更珍貴

在辯論開始的時候,十一人投了贊成票,只有8號投了反對票。各種奚落、埋怨、嘲諷的聲音夾著唾沫星子便向八號撲來。看到這個畫面,不由讓我想起,生活中,很多人對於不一樣聲音的第一反應:搞特殊、出風頭。也正是這種普遍的心理,讓很多真理埋沒在持有人的肚子裡。

《十二公民》:老戲骨雲集,奉獻出一場精彩的辯論

毛主席說過,任何事情都具有兩面性。但是大家仔細想一想,生活中我們聽到、見到的事情,能真正體現讓其體現出兩面性的有幾件?我們更多聽到的是全票通過了什麼,而不是有幾票贊成,有幾票反對。

似乎每件事全票通過就沒有問題,其實很多時候這本身就是一個問題。常言道:“家有犟子不敗家,國有諍臣不亡國。”所以對於不一樣的聲音,我們更多的應該是期待和讚揚,而不是打擊和奚落,前者可以讓真理髮光,後者則會導致真理淹沒。

二、網絡應該是真相的傳播地,而不應是“不負責暴力”的幫兇

在看到8號投反對票後,按照規則,陪審團的辯論還要繼續,於是其餘人開始試圖說服8號,提到最多的就是“網絡上都說了”。

《十二公民》:老戲骨雲集,奉獻出一場精彩的辯論

沒錯,從這件事被網上報道那一刻起,眾人認為的那個殺人犯“富二代”,就已經毫無隱私可言了。網友們人肉出了他的所有信息,他就像被人扒光涼在人群密集的大街上。任何人都可以對他指指點點,吐幾口唾沫來顯示自己的高尚。

回想2018年的“重慶公交墜江事件”,當網友們看到公交車因為撞上鄺女士的轎車而導致一車人遇難後,鄺女士的所有信息馬上就被涼曬在了網上。緊接著謾罵、詛咒、騷擾便指向性的衝著鄺女士砸去,連同躺槍的還有所有女司機。

事情調查出來的結果呢?是公交車的責任,鄺女士也是受害者。有哪個吐過口水的人出來道歉了?沒有。那些公佈鄺女士個人信息的人有得到懲罰嗎?也沒有。因為很多人都覺得在網上朝人吐完口水,後來發現吐錯了,不道歉也沒有什麼不對。

《十二公民》:老戲骨雲集,奉獻出一場精彩的辯論

對,真相是可能遲到但不會缺席,但是真相遲到期間的傷害不算傷害嗎?鄺女士被暴露的隱私會因為真相的到來而讓知道的人集體失憶嗎?顯然不會。那麼這件事對鄺女士及其家人造成的傷害,也將會是永久性的。

網絡應該是真相的傳播地,而不應是“不負責暴力”的幫兇。健康文明的上網環境,是每個使用者共同營造出來的,除了靠自覺,還要靠法律。希望這個過程能短一些,結果能好一些。

三、毫無底線的博取關注,最終只能成為一個笑話

投了贊成票的成員在反駁8號時,還反覆提及到受害者樓下的大爺和對面的一個女人,分別聽到和看到“富二代”行兇。後經推演,證明兩人只是想博關注,說的是謊話。

拿一個鮮活的生命作為代價,只是為了博取關注,名利的誘惑,竟是如此之大。殊不知,刻意追求名利的過程中,到處是無底的深淵,往往都會落得一個萬劫不復的下場。為了出名,有拿國歌搞笑的主播,有反向蹭鍾南山院士熱點的演員,有發表不利國家統一的藝人,這些人,哪一個不是跌落深淵,自毀了前程?

《十二公民》:老戲骨雲集,奉獻出一場精彩的辯論

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我覺得“出名要正當”會更加合適。為人民服務的鐘南山院士、張定宇院長、"自行車女孩"甘如意,他們的出名充滿了正能量,帶給人的是滿滿的感動,這才是出名的正確打開方式。

守住底線,做好實事,出名取決於自己能夠影響多少人,帶給多少人正能量,投機取巧,譁眾取寵的出名,出的也只能是罵名,喪失了底線,也就跌入了深淵。

四、法律源於人民,關乎你我

除8號外的其他十一名陪審員,剛開始都是抱著敷衍了事、走完流程的態度,在8號的帶動下,越來越認真對待。我認為這種態度的轉變,應該是導演最想通過影片傳遞的內容,那即是:我們每個人都是這十二位公民中的一員,法律是與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的事情,我們對其重視,認真,法律才會公平、公正。

《十二公民》:老戲骨雲集,奉獻出一場精彩的辯論

在大多數人的觀念裡,法律是國家和律師的事情,其實不然,國家是負責制定法律,但是制定的依據還是來源於人民,來源於我們每個人組成的生活生產環境,所以法律是我們每個人的事情。

我們對法律的態度決定了法律的健全度和成長速度,更多的人懂法,愛法,那麼法律就會更加具有約束力,會更加公正,也就更有利於法律向著更好、更健全的方向發展完善。

整體來說,《十二公民》這部電影,雖然存在一些小瑕疵(比如說,組建這個陪審團的原因居然是為了孩子補考能過),但是不可否認它是一部值得一看的電影,電影本身能夠給我們帶來啟發和警示。推薦給沒看過的小夥伴,同時,它也值得看過的小夥伴二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