氤氳繚繞香氣飄萬里之遙——乳香流進中國海上乳香之路

乳香之路是指阿曼至中國廣州、泉州的海上絲綢之路。



氤氳繚繞香氣飄萬里之遙——乳香流進中國海上乳香之路

▲乳香之城阿曼

乳香:是一種產於北埃塞俄比亞、索馬里、南阿拉伯半島等地的植物雙子葉科乳香木樹皮滲出的樹脂結晶體。用於古代祭祀盛典作薰香之用,也能當作薰香料製成薰香、精油的原料使用。

乳香也是中藥的一種外科和內科藥材,用於止痛、化瘀、活血,治療中風及諸般瘡癤等功效。

(一):乳香之路乳香的出處與來歷

據趙汝適在《諸蕃志》卷下【乳香】記載:

乳香:一名燻陸香,出大食之囉、拔施、曷奴發三國深山窮谷中,其樹大概類榕,以斧砍株,脂溢於外;結而成香,聚而成塊。以象輦之至於大食,大食以舟載易他貨於三佛齊,故香常聚於

三佛齊。

氤氳繚繞香氣飄萬里之遙——乳香流進中國海上乳香之路

▲黃色乳香顆粒

番商貿易至,舶司視香之多少為殿最,而香之為品十有三。其上者為揀香,圓大如指頭,俗所謂「滴乳」是也;次曰缾乳,其色亞於揀香,又次曰缾香,言收時貴重之,置於缾中。缾香之中,又有上、中、下三等之別,又次曰:袋香,言收時止置袋中。其品亦有三,如缾香焉,又次曰:乳榻;蓋香之雜於砂石者也。又次曰:黑榻;蓋香色之黑者也,又次曰:水溼黑榻。蓋香在舟中為水所浸漬而氣變、色敗者也。品雜而碎者曰

:斫削、簸揚為塵者曰:纏末,皆乳香之別也。


氤氳繚繞香氣飄萬里之遙——乳香流進中國海上乳香之路

微黃顆粒乳香

趙汝適在文中全面詳細的描寫了乳香的顏色、別稱、形狀、分類、產地,出處對辨別乳香的好壞層次、級別起到相當大的參考、對照作用。

趙汝適(1170~1231年),字伯可,南宋地理學家,宋太宗趙炅八世孫,乾道六年(1170年)生於台州天台縣(今浙江臨海市)。慶元三年(1197年),賜進士及第,授修職郎,至寶慶(1225~1227年)年間任福建路市舶提舉(舶司)兼泉州市舶使,在任上所撰著的《諸蕃記》,是一部專門記述當時中國與海外各國貿易、交通方面的著述,對研究,分析論證調研外蕃屬國夷族起著相當大的作用。

乳香主要產地是索馬里、也門,阿曼的佐法爾和哈德拉毛地區古代集散中心是以示巴王國為中心的也門地區

(二):乳香的形狀特色

乳香:別稱乳頭香、天澤香,薰陸香。

乳香採收:乳香為橄欖科植物卡氏乳香樹的膠樹脂。春夏均可查收,以春季為盛產期,採收時、在樹幹的皮部由下向上順序切開一道口子;並開一狹溝,使樹脂從傷口滲出,流入溝中,數天後凝成乾硬的固體,成為苦色微紅的半透明凝塊,即可採集收取。

落於地面者常黏附砂土雜質,品質較次,本品性粘、宜密閉、防塵;遇熱則軟化變色,故宜貯藏於陰涼處。

氤氳繚繞香氣飄萬里之遙——乳香流進中國海上乳香之路

▲也門乳香樹

乳香形狀呈長卵形——滴乳狀,類圓形顆粒或粘合成大小不等的不規則塊狀物。

大者狀呈球形或淚滴狀顆粒,或不規則小塊狀,長0.5~2釐米;淡黃色,微帶藍綠色或棕紅色,半透明。

乳香質堅脆遇熱軟化、破碎表面有玻璃樣或臘樣光澤,具特異芳香氣,味微苦嚼之軟化成膠塊

本品遇水變白,與水共研成乳狀液。部分溶於醚、乙醇及氯仿中。香長達2cm(乳香珠)或5cm(原乳香);表面黃白色、半透明,被有黃白色粉末,久存則顏色加深。

乳香在古代是一種極昂貴、奢侈不可多得的香料,在阿曼發現的考古遺址群中可以發現當時乳香香料生產和貿易的繁榮興盛。

阿曼是乳香、芳香樹膠的古老產地,這些產品一度被認為比黃金更為珍貴,阿曼文可以上溯到數千年,這裡曾經是乳香交易的中心。

氤氳繚繞香氣飄萬里之遙——乳香流進中國海上乳香之路

▲阿曼乳香木

乳香是一種飄著淡雅芳香的樹脂,以前常常被人們用作薰香和醫療用具,受到古埃及、古羅馬及其他國家人員的高度讚譽。

在阿拉伯,至少在公元前二千年就使用了乳香,直到公元四百年羅馬大帝君士坦丁下令禁止使用火葬之後,乳香市場才逐漸衰退消失。

(三):乳香的藥用價值與功效

乳香:是橄欖科植物乳香木及同屬植物樹皮滲出的樹脂。主產於紅海沿岸的北埃塞俄比亞和索馬里。含乳香脂酸、乳香脂烴、乳香次酸、乳香酸等。另含揮發油,主要為蒎烯、有鎮痛、消炎、升高白細胞的作用,有拔除癰毒之功並,促進傷口癒合。

氤氳繚繞香氣飄萬里之遙——乳香流進中國海上乳香之路

▲小顆粒乳香

消炎防腐:乳香能促進多核白血球增加,以吞噬死亡的血球及細胞,改善新陳代謝,從而起消炎防腐作用。

通經止痛:乳香入血辨氣營,又入氣分正,能行血中氣滯,化瘀止痛;內能宣通臟腑氣血,外能透達經絡,用於一切氣滯血瘀之痛證,是中醫傳統的止痛藥,主要用於有瘀滯的疼痛,如急性創傷有瘀腫;外科感染有膿血;痛經,經閉,產後瘀阻,瘀血不下等。

活血行氣:乳香味辛、苦溫,氣芳香;辛能發散,苦能破,溫能通,芳香走竄,入心肝脾經,則入血分,故能活血行氣止痛。可用於治療風溼痺痛,胸痺心痛,筋脈拘攣,胃脘疼痛,跌打損傷等。 "

消腫生肌:乳香味辛、苦溫,入脾心二經,脾主肌肉,故能生肌;而痛癢瘡瘍皆屬心火,此藥正入二經脈,辛香能散一切留結,從而消腫。常用乳香治療瘡瘍潰破久不收口,及癮疹癢毒。內服外用均可。

修復皮膚:乳香還可調理受刺激的肌膚和老化肌膚,平復皺紋、平衡油性皮膚、促傷口癒合。乳香和玫瑰精油的配搭療性更佳。

氤氳繚繞香氣飄萬里之遙——乳香流進中國海上乳香之路

▲黃色細條狀乳香

活血化瘀:乳香和沒藥組合之用,能行通血管瘀止堵塞;對外通經絡,能夠治療經脈痙攣、跌打損傷,臃腫瘡瘍。

消腫止痛:乳香和沒藥組合用能夠治療胸背心痛,腹痛。

乳香能去毒、解毒,對一切瘡瘍腫疼多具功用,性燥氣烈,去風活血,追毒定痛。

(四):乳香在宗教祭祀盛典之作用

古代祭祀大典是一個非常隆重的祭祀活動,分別按不同層級,上至中央朝廷達各州府縣郡,下至平民百姓,都有不同的祭祀方法和區別區分。

氤氳繚繞香氣飄萬里之遙——乳香流進中國海上乳香之路

▲古代案几式薰香爐

最開始是祭天神,指天際蒼穹(泛指宇宙空間),一般由皇帝親自主持,是人與天的通靈交流“形式”。然後按步驟流程開始,我國北京天壇就是皇帝祭祀大典最多、規模最宏大的地方;其擺設、規則、器件,器物非常之精美絕倫,如風雨雷電神的案几上擺著精巧的牌位,寫有名文,然後在後面放置香爐。

祭祀共分九個儀式流程:迎神奠帛玉進俎初獻亞獻終獻撤饌

送神望燎等。各儀程演奏不同的樂章。跳文、武“八佾”舞(由64人組成的古代天子專用的舞蹈),清乾隆七年特定地壇設文、武、樂舞生480人,執事生90人。可見當時樂舞隊伍之龐大。

在祭祀大典開始的頭一天,由皇宮主管執事安排雜役人員按嚴格規定,在每個慶典方位放置銅質精美香爐,在子夜開始放上乳香燃燒作薰香之用;在慶典開始一個時辰前加放乳香,祭祀大典開始後整個場面香氣氤氳纏繞,人在其中,猶如身臨仙境,香氣撲鼻襲人,飄飄欲仙,添加了對祭祀場景的莊嚴肅穆和神秘氣氛。

氤氳繚繞香氣飄萬里之遙——乳香流進中國海上乳香之路

▲古代祭祀大典薰香爐

從公元十一世紀,阿曼開闢了至中國廣州、泉州的海上絲綢之路,又稱之為海上乳香之路,每年向中國出口數十噸以至上百噸乳香。北宋初年,泉州清源軍節度使陳洪進遣使於乾德元年(963年)十二月,向朝庭進貢:白金千兩乳香、茶藥皆萬計

真宗皇帝崇尚道教,對乳香的消費很大,對道場法事慶典沒有空缺的日子,晨昏白晝達旦,寶香絡繹不絕,每日賜供乳香就達一百二十斤。

宋徽宗崇寧年間(1102~1106年)皇帝——趙恆命大造神霄宮,耗費土木工料、幣帛、珠砂、紙筆、沉香、乳香之類,不可計數。

這裡的真宗皇帝對乳香情有獨鍾,在祭祀慶典的時候,每日燒去一百二十斤,其量之大令人歎服。

(五):乳香之路的水陸路貿易流通之演變過程

乳香之路有兩條路線:海上航線和陸路商道。

氤氳繚繞香氣飄萬里之遙——乳香流進中國海上乳香之路

▲海上絲綢之路起點泉州晉江安平橋

第一,陸路通道:陸路通道起點是阿拉伯半島的南部地區臨近阿拉伯海的沿岸港口基納,當時隸屬於古也門國土;終點是地中海岸邊巴勒斯坦的加沙。途中經過也門的舍卜窪省、馬裡卜省、焦夫省,到達納季蘭後,商道分成了兩路。

①一路:向北進發,到達沙特阿拉伯的北部佩特拉後,轉至到美索不達米亞,即兩河流域。

②二路:從納季蘭出發,轉道到達大馬士革和其他腓尼基沿岸的各個城市。

第二,海上航線:海上航線從阿拉伯半島南端出發,沿紅海北上,一直到埃及和其他地區,此航線完全由阿拉伯商人獨佔。

無論行海路還是走陸路,乳香之路商道必需經過也門的“馬因王國”和“賽巴王國”。

掌控這種貿易商道,其國曾獲益良多。

(六):乳香之路的沒落走向

乳香之路在也門地區的衰敗二個原因所在

第一個原因:氣候,公元6世紀阿拉伯半島出現大規模的沙漠化嚴重現象,魯卜哈利沙漠中的綠洲逐漸消失,變成無人地帶,駱駝商隊無法通過,再加上途中經常遭遇土匪搶劫,陸路交通變得非常困難。

第二個:羅馬帝國和波斯人的興起,公元40~50年間,羅馬人探得了阿拉伯海、印度洋季風的秘密,打破也門人獨霸紅海貿易通道的格局,也門的海上貿易逐漸走向衰落。據史書記載,也門變成波斯的一個行省後,波斯人把商道從阿拉伯半島西部轉移到波斯灣和兩河流域,使得也門經阿曼至近東的乳香之路,在興盛了三百年後出現了衰敗的趨勢,又失去了陸路國際貿易的利益,精明的西方商再把目光聚焦到了東方。

氤氳繚繞香氣飄萬里之遙——乳香流進中國海上乳香之路

▲古代泉州港的繁華碼頭

氤氳繚繞香氣飄萬里之遙——乳香流進中國海上乳香之路

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城市泉州港

公元十一世紀,阿曼開闢了中國廣州、泉州的海上航線,每年直接向中國出口大量的乳香和沒藥,也門也完全失去了控制國際貿易商道的地位。

歷史在夢幻中千迴百轉穿越了幾千年,乳香迴歸自然本真狀態,夢幻變成為現實,乳香的價格不再等同黃金價。有“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內涵意味,乳香從皇權貴族的神廟、神壇,皇宮大殿內重新回到普通尋常百姓手中。

(七):古代泉州港與乳香

乳香之路的起點是福建泉州港,它的終點是歐州、非州,美州。歷史上乳香之路的興盛繁華盛景已遠離我們而去,它是那樣的遙遠、深奧,神秘,迷霧重重;但是泉州灣宋代沉船中乳香的薄層色譜鑑定的佐證資料為我們提供了極為珍貴參照、研究古代乳香之路最有力的見證。

氤氳繚繞香氣飄萬里之遙——乳香流進中國海上乳香之路

▲1974年在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

一九七四年六月在福建省泉州灣發掘了一艘沉沒海中七百年之久的宋代木質沉船,船中發現了大量的藥材香料以及其他物品,其中有一種灰白至淡黃色的固體具有特異的香氣。據有關單位初步鑑別,認為可能是一種植物性香脂,但未明確認證為何種植物香脂類。

福建師範大學化學系高分子研究室——受福建省晉江地區文物管理委員會委託,對這種香料進行鑑定。

氤氳繚繞香氣飄萬里之遙——乳香流進中國海上乳香之路

泉州灣宋代沉船中乳香、沉香

對未知物與十八種商品乳香的薄層色譜進行鑑別;從鑑定結果表明:未知物是一種乳香,從其薄層譜看,與索馬里原乳香更為一致,在對照鑑定中,發現各種生乳香與其炒製品相比,其乙醇萃取液均由無色或極淺黃色變成黃色。未知物的乙醇萃取液呈黃色,表明經炒制過乳香有二種:

第一種:是乳香系橄欖科,及其同屬植物皮部滲出的油性膠質香脂。

第二種:在商業上也叫乳香,系漆樹種中植物皮部滲出的油性膠質樹脂。

乳香脂酸、皂草配質,三萜烯酸,對魚類較大毒性,這就是乳香能在海水中保存七百年之久的原因之一。

氤氳繚繞香氣飄萬里之遙——乳香流進中國海上乳香之路

▲泉州港南宋沉船

在沉船對十八種商品乳香直接與作對照薄層色譜,先用氯仿展開十釐米,再用乙醇——氯仿展開十釐米,發現未知物與商品乳香在相應於譜圖部分出現的圖譜,表明未知物與商品乳香的遊離酸成份是一致的。

結論結果:

第一,證明在泉州灣宋代沉船中發現的灰白淺黃色芳香性固體是一種經炒制過的乳香,其薄層色譜表明它是屬於索馬里乳香一類的乳香。

第二,薄層色譜鑑定結果初步表明:宋代沉船中的乳香在海水淹沒七百年之後,多數成分未發生顯著變化。

應該特別感謝福建師範大學化學系高分子研究室的科學論證。

歷史的事物過往對我們來說總是覺得那樣遙不可及而有虛幻之感,但是泉州灣宋代沉船中乳香浸水七百年之久,仍異香不斷,這就是奇蹟,彷彿歷史就像一面鏡子,把古代船舶航海之路中的乳香真實的展現讀者觀眾眼前,似那樣清晰、明朗,顯眼;彷彿觸手可及,近在咫尺之遙。

氤氳繚繞香氣飄萬里之遙——乳香流進中國海上乳香之路

開元寺中的泉州灣古船

★-回眸展望歷史長河中的乳香之路的興衰繁榮起落——乳香氤氳芳香之味經久不散。

中國古代絲綢和乳香之路的繁華盛景隨著時空的推移,已遠離而去,其中乳香之路從異域航運來之不易的乳香芬芳氣味,卻很少有人知曉它的來歷。如今中國的大戰略一帶一路仍然有絲綢之路的影子,我們連接、聯通海外世界亞、歐、非,美州的貿易水、陸商道必將走向繁榮昌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