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人,我市“粮袋子”量足价稳,大可不必“囤米抢面”

绵阳新闻网讯 受疫情影响,部分粮食出口国宣布采取或拟采取部分粮食出口限制措施。那么,绵阳粮食供应会受影响吗?4月7日,记者从绵阳市发改委了解到,目前我市“粮袋子”量足价稳有保障,市民大可不必“囤米抢面”,囤多了超过保质期易变质。

我市粮油储备情况怎么样?“目前,全市粮油储备充足、价格平稳。”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市承担省市县粮食储备任务的所有国有粮食企业在储备粮油轮换渠道上,基本都来源于本市收购,对外地粮源依赖不大,更不依赖进口粮食,加上库存充裕,产需关系较为平衡,部分国家收紧粮食出口对我市粮油储备影响不大。

绵阳人,我市“粮袋子”量足价稳,大可不必“囤米抢面”

目前,绵阳有省市县储备原粮近14万吨、菜油6500余吨,省市储备小包装大米5400吨、菜油690吨。疫情发生后,我市新增临时成品粮储备10600吨、菜油1060吨,全市成品粮油储备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全市纳入统计的粮油收储及加工企业原粮总库存约14万吨,完全可以保障全市人民日常生活口粮需求。”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入统涉粮企业及部分大中型超市成品粮库存(含大米、面粉)共1.9万吨、菜油1.3万吨,完全能够满足我市群众正常生活需要。

据市发改委对重要民生商品市场价格监测反馈,4月7日,本地标二大米价格在2.2-2.3元/市斤,与春节期间价格持平。粮油应急加工企业已全面复工复产,全市粮食日处理能力达4300吨、油料日处理能力达2700吨,粮油市场整体供应充足、运行平稳,能够有效满足市场供应需求。

绵阳人,我市“粮袋子”量足价稳,大可不必“囤米抢面”

部分国家收紧粮食出口后,预计后期个别品种价格可能会随着国内市场行情的波动而波动,但我市外购粮食主要目的是为了调剂需求结构,更好满足人们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即使个别品种粮食价格略有上涨,也不会造成断档脱销等情况。

我市已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地方储备粮管理,确保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关键时候调得动、用得上。同时,建立了粮油市场日监测、日报告制度,动态掌握粮食加工、运输、配送、供应、价格状况,及时分析形势,并解决问题。

“综合分析研判国内、省内、市内粮食生产、流通、消费情况,我们认为,个别国家限制出口,对我市大米、面粉等口粮供应基本没有影响。”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大米和面粉都有保质期,超过保质期易生霉变质,不能食用,建议市民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适当采购,不必“囤米抢面”。

(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黄小芹 视觉绵阳资料图)

绵阳人,我市“粮袋子”量足价稳,大可不必“囤米抢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