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教育典範“孟母教子”

中華教育典範“孟母教子”

與在校上學相比,家庭教育更是我們每位家長值得重視的一方面。孟母教子的故事從戰國流傳至今已經有二千多年了。她的故事從精英濟濟的青史中脫穎而出,成為中國人的教育典範。其中就有《三字經》中的“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孟母三遷的故事成為千百年來中國人婦孺皆知的歷史佳話,成為天下母親教育子女的楷模。

今天我們就來回顧一下孟母的教育故事吧!

中華教育典範“孟母教子”

三遷擇鄰

孟家最初的住處靠近一片墓地。遊戲、模仿乃是孩子的天性,由於經常看到出殯送葬的人群從附近經過,因此,孟軻與其他孩子就“為墓間之事,踴躍築埋”。他們模仿送葬的人群,興致勃勃地玩抬棺材、掩埋死人的遊戲。孟母認為這樣的環境會影響孩子讀書,妨礙孩子正常思想的形成,會讓孩子走向不健康的道路。孟母決定搬家,帶著孟軻遷居到遠離墓地的廟戶營村。

廟戶營村位於現在的鄒城市西北部,當時,這裡是一處繁華的集鎮。孟軻置身於這人來人往的鬧市之中,逐漸又同集鎮上的孩子一起玩起做生意的遊戲,與同伴們學習商販叫買吆喝,討價還價,還學鄰居屠夫殺豬宰羊。孟母覺得這裡仍然不是培養孩子的理想場所,這樣下去,孩子很容易受小商販的影響而不認真讀書。

在這個集鎮上剛剛居住了半年的孟母,毅然決定再一次搬遷自己的住處。他們搬到了學宮的旁邊。這所學宮位於現在鄒城南門崇教門外路東,是孔子之孫即子思設宮講學的地方,後人稱它為“子思書院”。後來子思的學生在此授徒講學。孟母想,孩子在學宮的附近居住,必然會受到學宮氣氛的影響,長大以後讀書也方便。母子搬遷到這兒後,天資聰穎的孟軻果然被書院裡的琅琅讀書聲所吸引,常到書院裡跟著學習詩書,演習禮儀。孟母很高興自己終於找到了培養孩子的理想場所,從此就在這裡定居下來了。後來孟母把孟軻送入學宮,隨子思的學習,使孟子從此走上學業之路。

現在的父母,為了孩子到處去找學區房,這是否和孟母之孝有異曲同工之處呢?

中華教育典範“孟母教子”

斷機教子

"斷機教子",講的是孟母鼓勵孟子讀書不要半途而廢的故事。孟子少年讀書時,開始也很不用功。有一次,孟子放學回家,孟母正坐在機前織布,她問兒子:"《論語》的《學而》篇會背誦了嗎?"孟子回答說:"會背誦了,"孟母高興地說:"你背給我聽聽。"可是孟子總是翻來覆去地背誦這麼一句話:"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孟母聽了又生氣又傷心,舉起一把刀,"嘶"地一聲,一下就把剛剛織好的布割斷了,麻線紛紛落在地上。孟子看到母親把辛辛苦苦才織好的布割斷了,心裡既害怕又不明白其中的原因,忙問母親出了什麼事。孟母教訓兒子說:"學習就像織布一樣,你不專心讀書,就像斷了的麻布,布斷了再也接不起來了。學習如果不時時努力,常常溫故而知新,就永遠也學不到本領。"說到傷心處,孟母嗚嗚咽咽地哭了起來。孟子很受觸動,從此以後,他牢牢地記住母親的話,起早貪晚,刻苦讀書。

殺豚不欺子

孟子少年時,有一次東邊的鄰居殺豬,孟子問他的母親說:"鄰居為什麼殺豬?"孟母說:"要給你吃肉。"孟母后來後悔了,說:"我懷著這個孩子時,席子擺得不正,我不坐;肉割得不正,我不吃,這都是對他(孟子)的胎教,現在他剛剛懂事而我卻欺騙他,這是在教他不講信用啊。"於是買了鄰居的豬肉給孟子吃,(以)表明她沒有欺騙.

孟母不僅重視客觀環境對少年孟子的影響,而且十分注重言傳身教,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來啟發教育孟子。"買肉啖子"的故事,講的就是孟母如何以自己的言行對孟子施以誠實不欺的品德教育的故事。

孟子欲休妻

孟子娶妻以後,對自己的妻子不喜歡,認為她太過倨傲。有一天,天氣十分炎熱,妻子從田間勞作回家,進了房間就脫衣納涼,正巧孟子突然推門進來。看到妻子光著身子在房間裡涼快,孟子異常生氣,認為妻子行為放蕩,不守禮節,當即就有了休妻的念頭。孟母知道以後嚴厲斥責孟子說:你進門之前應該先敲門問屋裡是否有人,才能進去,你沒有敲門就推門而入,是你先失禮節,並不是你妻子的過錯啊。聽了母親的話,孟子深感自己過於魯莽,也慚愧於自己沒有把所學應用於生活當中,自此對妻子芥蒂盡除,與妻子和好如初。孟母用家庭小事教育孟子“萬事禮為先”的做人道理,其識見令人敬仰。

勸子遠行 踐行仁義

後來,孟子學有所成,成為天下有名的學者,開始推行他的仁政思想,而此時孟母已步入暮年,垂垂老矣。在她的晚年,還有一件事影響了孟子。

孟子曾多次向齊宣王闡述自己的仁政思想,遺憾的是,沒有得到國君的認可。於是他想出國,推行自己的仁政理念,又擔心無人照顧年邁的母親,為此苦惱不已。

孟母看在眼裡,知道他胸懷大志,為了實現他的夢想,甘願放手,於是平靜地寬慰他說:“按照禮法,女子少年時聽從父母,出嫁後順從夫君,夫君死後則要順從兒子。如今兒子已經長大成人,而我也已經老了。你有你要擔當的仁義,我有我要遵從的禮義。”

言外之意,既然你要走一條頂天立地的仁義之路,就要擔當起這份責任,身為母親永遠會支持你。這番話打消了孟子的憂慮,使他心無掛礙地離開家鄉,施展抱負。後來孟子游歷齊、宋、滕、魏、魯等列國,前後歷經二十多年,受到許多人的尊敬與擁戴。

這幾則故事看似簡單,卻代代相傳,成為華人教子的文化傳統,或許是因她的教育理念契合天下父母的心聲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