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居民楼道堆放杂物你身边有吗?

城市里钢筋水泥高楼林立

随着大量居民搬入高层小区

越来越多的问题都慢慢浮出水面

其中,与众多小区住户息息相关的

就是居住安全问题了

日常被业主提的最多的就是

楼道消防安全问题

@所有人,居民楼道堆放杂物你身边有吗?

或者走廊、楼底间······

@所有人,居民楼道堆放杂物你身边有吗?

@所有人,居民楼道堆放杂物你身边有吗?

@所有人,居民楼道堆放杂物你身边有吗?


那么问题就来了

2月24日,江苏扬州某小区住户门口堆放的生活垃圾引发火情,消防员及时扑灭。火灾主要烧毁纸箱等杂物,经了解,为租户将生活垃圾堆放在门口遇外来火源引发。

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消防员在灭火的途中,还看到了停放在楼道里的电动车,消防员简单清理了一下才能继续赶往火灾现场,小区里其他住户门口也有杂物堆放现象。据当事人自述:门口堆放了一些小孩吃的零食和纸壳子,不知道为什么就着火了。小编在这里提醒大家:非常时期,大家更要及时“清楼道”

@所有人,居民楼道堆放杂物你身边有吗?

其实,家里、楼道堆放杂物存在火灾隐患,尤其是在楼道堆放杂物还会带来其他的安全隐患

@所有人,居民楼道堆放杂物你身边有吗?

首先

楼道是公共空间,占用楼道空间堆放杂物会带来火灾隐患。废弃杂物多为木制品、棉织品、纸制品等可燃物

,稍遇明火极易引起火灾。

@所有人,居民楼道堆放杂物你身边有吗?

其次

小区楼道属于消防安全疏散通道,是广大居民日常出行的通道,部分住户将杂物堆放在小区楼道内,影响了居民的进出通行和整体环境,同时也存在安全隐患。当发生地震、火灾等灾害事故时,将严重影响他人逃生。

@所有人,居民楼道堆放杂物你身边有吗?

随意堆放杂物

表面看是方便了自己

实际上是埋下了一颗

“定时炸弹”

@所有人,居民楼道堆放杂物你身边有吗?

楼道存放杂物危害

危害一:楼道堆放杂物存在火灾隐患:楼道是公共空间,占用楼道空间堆放杂物会带来安全隐患。废弃杂物多为木制品、棉织品、纸制品等可燃物,存放时间久,稍遇明火极易引起火灾。楼道是居民行走的通道,抽烟随便乱扔烟头者有之,儿童玩火、燃放爆竹者有之,这些都很容易引起火灾事故的发生。


危害二:楼道堆放杂物造成住宅楼安全隐患:小区楼道属于公共消防通道,是广大居民日常出行的唯一通道,部分住户将杂物堆放在小区楼道内,影响了居民的进出通行和整体环境,同时也存在安全隐患。当发生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的时候,将严重影响他人逃生。


危害三:楼道堆放杂物影响日常保洁工作开展。


网上搜索发现,源于杂物堆起火发生的伤害屡次发生

案例一

2012年8月, 包头市青山区一小区就因居民楼楼道内杂物着火,导致该单元楼内一居民命丧火海。


案例二

2013年4月,北京一小区楼道起火,纪某从5楼窗户跳下,不幸坠楼身亡。此次着火原因正是同楼层的蔡某在楼道堆放的浴霸和纸板箱起火。


案例三

2014年7月,沈阳皇姑区梅江街一居民楼因楼道内堆积的杂物起火,大量堆积的杂物被烧,楼道内的电线也被烧毁,楼内供电受到影响,消防及时赶到将火扑灭,幸无人员受伤。


案例四

楼道起火,母女逃生被杂物绊倒烧成重伤。

2013年1月11日,大连西岗区某小区,发生了一起火灾,母女两人被烧伤,25岁的女儿烧伤面积达95%。着火物质是一楼单元门楼道里的杂物。

家住顶层的母女俩想冲下楼,结果慌乱之下,被放在楼道里的杂物绊倒,跌入到了一楼的火海里,妈妈于女士赶紧向邻居求救,当众人把她女儿从火堆里救出时,她已被烧得面目全非。

案例五

醉酒回家住户被杂物绊倒骨折。

2015年5月的一个晚上,住在大连甘井子区某小区里的赵先生,和朋友聚会多喝了几杯,摇摇晃晃地回家,在楼道里4层到5层的拐角处,被停在这的一辆自行车绊了一跤。

这一跤摔得可不轻,赵先生左胳膊磕到楼梯,轻微骨折,并且摔得鼻青脸肿的。


案例六

2017年,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一小区因楼道内堆放的杂物、废弃纸盒被烟头点燃发生火灾,所幸物业人员处理及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楼道堆放私人物品,不仅影响住户通行,有碍于邻里之间和谐相处,而且杂物极易成为火灾的发源地,一旦发生火灾,楼道是唯一的逃生通道


楼道堆积杂物可能触及的法律法规


@所有人,居民楼道堆放杂物你身边有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第二十八条“任何单位、个人不得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楼道作为火灾时的重要消防通道和安全出口,必须时刻保持安全和畅通。

第六十条第三款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或者有其他妨碍安全疏散行为的,处警告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物权法》

第八十三条业主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对任意弃置垃圾、排放污染或者噪声、违反规定饲养动物、违章搭建、侵占通道拒付物业费等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有权依照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要求行为人停止侵害、消除危险、排除妨害、赔偿损失。业主对侵害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三条楼梯通道,所有权属于全体业主。个别业主私自将楼梯通道用于自己堆放杂物,明显是化共有为私有,也是对其他业主共有权的侵害。


近期,各小区物业开展了安全楼道清理活动

工作人员们将小区楼道内堆积的杂物

进行了集中清理

在社区居民们的积极配合下

此次安全楼道清理活动十分顺利

话不多说

有图有真相,咱们看看效果~


清理前


@所有人,居民楼道堆放杂物你身边有吗?

清理后


@所有人,居民楼道堆放杂物你身边有吗?


@所有人,居民楼道堆放杂物你身边有吗?

@所有人,居民楼道堆放杂物你身边有吗?


@所有人,居民楼道堆放杂物你身边有吗?

@所有人,居民楼道堆放杂物你身边有吗?


@所有人,居民楼道堆放杂物你身边有吗?

@所有人,居民楼道堆放杂物你身边有吗?


@所有人,居民楼道堆放杂物你身边有吗?

@所有人,居民楼道堆放杂物你身边有吗?


在此,我们再次重申,楼道内堆放杂物 很!危!险!

一是因为废弃杂物多为木制品、纸制品等可燃物,稍遇明火极易引起火灾。随手乱扔个烟头、儿童玩火、燃放爆竹等,一不小心就会引火。

二是小区楼道属于公共消防通道,堆满杂物,当发生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的时候,会严重影响到他人逃生!

所以,请大家注意自己家楼道是否畅通,日常也要做到“三清”,即清理楼道、清理阳台和清理厨房,避免火灾隐患。


@所有人,居民楼道堆放杂物你身边有吗?

家庭火灾的发生往往是因为居民一时的疏忽大意,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够养成良好的消防安全习惯,其实可以避免很多火灾事故。在此,昌吉州消防救援支队提醒市民:预防家庭火灾,要做到“三清、三关”,这个很重要!!


清走道、清阳台、清厨房

清走道:切勿在走道、楼梯拐角、地下室等处堆放杂物;电动车不应在楼梯间、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处充电,充电时不得时间过长,且周围不得有可燃物。应保持消防通道、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畅通,不在电缆井和电梯井内堆放杂物。

@所有人,居民楼道堆放杂物你身边有吗?

清阳台:要及时清理阳台上的杂物,特别是纸箱、纸皮、塑料等易燃物。长时间外出,要关闭门窗,以免火星飞入家中引起火灾。

@所有人,居民楼道堆放杂物你身边有吗?

清厨房:厨房是家庭用火最多的地方,清理厨房的重点是让油、纸、布等可燃物远离炉灶等火源。同时要定期对抽油烟机、燃气灶具进行油渍清理。

@所有人,居民楼道堆放杂物你身边有吗?


查通道、查电线、查防火门

查通道:即检查消防车通道、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是否畅通,室内消火栓、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灭火器是否完好有效。

@所有人,居民楼道堆放杂物你身边有吗?


查电线:检查是否存在随意接拉电线或超负荷用电,是否使用未经国家产品质量认证的取暖器具,是否在日常使用中做到人离关火关电关气。

@所有人,居民楼道堆放杂物你身边有吗?

查防火门:防火门是一种活动的防火分隔物,除了具有普通门的作用外,在一定时间内,防火门具有防火、隔烟、阻挡高温的特殊功能。很多居住在高层住宅的居民,为了通风,会把楼梯间的门用东西顶住,让门一直处于开启状态。

@所有人,居民楼道堆放杂物你身边有吗?


关门窗、关电源、关气源

关门窗:离开家时请关闭窗户,近年来因为燃放烟花爆竹通过窗户窜进室内引发火灾的案例屡见不鲜。

@所有人,居民楼道堆放杂物你身边有吗?

关电源:各种各样的家用电器给居民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隐患,居民一定要注意使用时间和使用方法,不用时立刻拔掉电源。

@所有人,居民楼道堆放杂物你身边有吗?

关燃气:用气后及时将气源关闭,不擅自改变燃气管路,定期检查燃气软管是否存在老化、脱落、漏气等家庭火灾隐患。

@所有人,居民楼道堆放杂物你身边有吗?


灭烟头、灭火灰、灭源头

灭烟头:烟头小,隐患大,特别是卧床吸烟引发的家庭火灾所占比率较大,居民卧床吸烟容易因为睡着导致烟头掉落在床或者沙发上点燃可燃物,而处于睡眠状态的人又无法立刻发现危险,从而导致悲剧的发生。

@所有人,居民楼道堆放杂物你身边有吗?


灭火灰:火灰通常出现在农村家庭中,居民在处理火灰时一定要先用水将火灰浇灭,然后再倒掉,切勿选择有易燃可燃物的地方倒火灰。

@所有人,居民楼道堆放杂物你身边有吗?

灭源头:电气线路起火、儿童玩火等是导致家庭火灾的主要原因之一,居民要对孩子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叮嘱孩子不要玩火,同时定期做好家里电气线路的检查维修,从源头上减少火灾隐患。


家庭消防安全不容忽视,每天出门或夜间就寝前,抽出三至五分钟时间,对家里液化气炉具、电气线路、门窗等彻底检查一遍,确认没有问题后,方可出门或就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