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多年前,这位大庆姑娘登上了人民大会堂的讲台

50多年前,这位大庆姑娘登上了人民大会堂的讲台

对于邻居来说,她是一个慈眉善目、底气十足、说话带着乡音的大妈;对于广场舞的伙伴们来说,她是一个开朗、健谈、活力四射的时尚舞痴……可是,许多人并不知道,这位不显山露水的老太太,50多年前,却有着一桩让她自豪且非比寻常的特殊经历。

她,就是本文的主人公宋玉萍。

50多年前,这位大庆姑娘登上了人民大会堂的讲台

救场如救火 导演举荐宋玉萍

宋玉萍?这个名字,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比较陌生。然而,当我们翻开《人民日报》1965年3月19日的头版,找到一篇由新华社记者采写的名为《大庆油田职工家属形成一支劳动大军》的文章,在倒数第三段,你会发现她的名字——

“在大庆油田,一个劳动保护用品修补厂是很有名的单位。这个厂的干部和工人绝大部分是油田职工家属。她们利用旧料、废料,几年来为油田职工修补了几万套工作服,翻新了更多的工作鞋,被誉为油田上一面发扬艰苦奋斗革命精神、坚持勤俭建国方针的红旗。在这个厂工作的职工家属代表宋玉平(萍),在人民大会堂作报告时,当场拿出一件由家属们拆洗缝补干净的棉工作服给大家看,这件棉衣的里子是用三四十块碎布缝补起来的,但缝得很平整,远看一点也看不出拼凑的痕迹。”

说起人民大会堂的报告会,宋老把它说成是个“偶然”。那是1965年的春天,宋老和缝补厂的5名文艺骨干,前往北京参加大庆油田职工家属文艺汇报演出。

当时,五把铁锹闹革命的带头人薛桂芳,还有劳模典型呙冬英、苑柏琴等,在全国厂矿会议上汇报大庆家属闹革命的经验,强烈的反响一度席卷京城,引发了空前的明星效应,许多参会的代表争相预约,希望邀请她们去自己的单位传经送宝。

全国妇联也因势利导,决定当年的3月17日,再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一场更加有声势的大庆家属闹革命经验报告会。筹备中,时任石油工业部党组书记、部长余秋里提出,报告会怎么没看到缝补厂的人?缺了他们,这个经验不完整嘛。筹备组一边要求缝补厂派合适的人进京,一边把报告的文稿赶写出来,待人一到,马上进入角色。

然而,事与愿违,来的人因为过度紧张,怎么也背不下来讲稿。眼瞅着日子要到了,到哪去找个临时救急的人呢!山穷水尽之时,大庆油田职工家属文艺汇报演出的导演拍着胸脯举荐:“我当是啥难事儿,就这个,眼前就有现成的,我们演出队的宋玉萍,老高中生,聪明,有文化,过目不忘,还是缝补厂的人,选她,啥问题都没有。”

哎呀!这话就像一剂解药,一下子把一整天的焦虑打破了……

宋老说:“我记得很清楚,那是1965年3月14日下午,我正在排练。有人来叫我,说康世恩副部长来了,要找我谈话。谁?康副部长?找我?我当时有点懵,但还是忐忑地跟着去了。”

康世恩拍板 “讲得好,人选对了!”

宋老说:“康副部长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我俩一见面也没啥客套,他直接让我临阵救急,上台演讲。”“我一听,压力山大!这可不是一般的唱歌、跳舞,说好了,还行,讲砸了,那可是吃不了兜着走的事儿,我一下子没敢应下来。”“康副部长看出了我的忧虑,温和地说:‘小宋啊,人民大会堂是世界人民的讲坛,是毛主席讲过话的地方,这次派你去演讲,是一个艰巨而光荣的政治任务,要为大庆油田争光,为石油部争光,为全国人民争光!’”

领导都这么说了,我还能推辞吗?我暗暗使劲,要上,就一定讲得生动、讲得出彩、讲得让听众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拿到讲稿后,我边背边改,边改边讲,整个人都投入到一遍遍的演讲中,十几个小时,几乎不吃、少喝、不休息,硬是把一篇长达40分钟的讲稿,一字不差地背了出来,就连康副部长都兴奋地说:“讲得好,人选对了!”

1965年3月17日,在人民大会堂,宋老第三个出场。以《艰苦奋斗勤俭办厂》为题,说事例,讲故事,精彩的演讲,赢得了在场听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当她将一件用48块补丁缝成的旧里布的棉工服展示给现场的听众时,全场掌声雷动,学习大庆艰苦朴素作风的口号,此起彼伏,报告会高潮迭起,宋老也收获了她首讲的圆满成功。

圆满完成任务坚决要求回大庆

在随后的日子里,这个享誉京城的报告团星火燎原,受全国各地市的盛情邀请,走南闯北作报告,每到一地,一色的省委领导亲自接站,更让宋老至今仍感动不已的是,某部队为了能亲耳听到他们的报告,一夜急行军,赶在报告会前,准时进入了大会现场。

“那种迎接贵宾的无上礼遇,今天想起来,还是那么的令我激动,这种无与伦比的政治荣誉,让作为大庆人的我、作为宣传大庆精神的我,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报告团圆满完成任务后,我坚决要求回到大庆,以加倍的努力工作,回报给了我崇高荣誉的祖国和人民。”

一路走下来,风光无限的宋老再回到大庆时,已是一位27岁的大姑娘了。各地宣讲时,她的身份还是缝补厂的一名家属工。可满载着荣誉回家时,同龄的伙伴们,大多都招了工,有了正式的工作。

因为当时油田招工的年龄限定在25岁,已经超龄的宋老,有些不甘心。就独自去找当时已是大庆革委会副主任的铁人王进喜。

我进去就说,我是宋治的妹妹。为啥提我哥,是因为我哥和铁人是一个队的,而且两人都是从玉门来到大庆,相互比较熟悉。“铁人一听这话,就笑了。我哥和他聊过我。所以铁人对我是有印象的。知道我当年在陕西上学时,品学兼优,原本是要考大学的。因为全家除了我,都跟随哥哥来了大庆,一大家子人就靠我哥50多块钱的工资生活。父亲去世早,母亲身体又不是很好,我在假期来大庆看望她时,家里人不想让我走,正赶上缝补厂招工,哥哥的朋友就给我报了名,为了减轻哥哥的经济负担,我也忍痛放弃了继续报考大学的念头。”

“铁人了解了我的具体情况后,对我讲,虽然你外出宣传大庆是组织的决定,但招工的年龄是硬杠,不能违反原则。后来他多方联系,特事特办,给我在大庆医药公司安排了工作。”

宋老是个低调又认真的人,人生中的辉煌她从未向外人提起过,即使有人找到她,想挖掘一下那段历史,也被她推辞婉拒。要不是记者穷追不舍,打动了宋老,这些不为人知的故事,不知还要“潜伏”多少年……

红色传承妈妈是我永远的骄傲

讲述人:彭艳秋(宋老的女儿)

50多年前,这位大庆姑娘登上了人民大会堂的讲台

从小到大,我都爱听妈妈讲她们当年的会战故事,听她讲缝补厂的阿姨们拆旧棉衣,不顾烧伤的危险,双脚踩在碱水里,清洗带油的棉布;听她讲那个时候虽然艰苦,但几个年轻人却经常聚到破旧的干打垒里,又唱又跳地开联欢会;听她讲不论自己过得多苦,只要舅舅的同事到家做客,姥姥都会拿出仅有的几斤白面,为他们做西北面条……

在我的感觉里,60年代的大庆很艰苦,可那时候的人有一颗火热纯真的心,有非常难得的乐观主义精神,他们苦中作乐,埋头苦干,心中都有着明确而坚定的信念,那就是:“我为祖国献石油!”我自豪妈妈是他们中的一员。

妈妈一直是我的骄傲和榜样,她就像是我人生的一个灯塔,每当我懈怠时,就会在我们的耳边敲一下警钟;每当我迷失前进的方向时,她又会用特有的方式,及时为我把稳航向,教会我如何努力工作,热爱生活,做一个回首往事不会感觉碌碌无为的人。

她和那些老前辈们一样,总说自己只是个普通、平凡的会战人,然而,我在想,伟大不正是由一个个普通、平凡组合而成的吗!

50多年前,这位大庆姑娘登上了人民大会堂的讲台
50多年前,这位大庆姑娘登上了人民大会堂的讲台

责编:德娜 审核:代宝柱 监制:芊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