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多年前,這位大慶姑娘登上了人民大會堂的講臺

50多年前,這位大慶姑娘登上了人民大會堂的講臺

對於鄰居來說,她是一個慈眉善目、底氣十足、說話帶著鄉音的大媽;對於廣場舞的夥伴們來說,她是一個開朗、健談、活力四射的時尚舞痴……可是,許多人並不知道,這位不顯山露水的老太太,50多年前,卻有著一樁讓她自豪且非比尋常的特殊經歷。

她,就是本文的主人公宋玉萍。

50多年前,这位大庆姑娘登上了人民大会堂的讲台

救場如救火 導演舉薦宋玉萍

宋玉萍?這個名字,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比較陌生。然而,當我們翻開《人民日報》1965年3月19日的頭版,找到一篇由新華社記者採寫的名為《大慶油田職工家屬形成一支勞動大軍》的文章,在倒數第三段,你會發現她的名字——

“在大慶油田,一個勞動保護用品修補廠是很有名的單位。這個廠的幹部和工人絕大部分是油田職工家屬。她們利用舊料、廢料,幾年來為油田職工修補了幾萬套工作服,翻新了更多的工作鞋,被譽為油田上一面發揚艱苦奮鬥革命精神、堅持勤儉建國方針的紅旗。在這個廠工作的職工家屬代表宋玉平(萍),在人民大會堂作報告時,當場拿出一件由家屬們拆洗縫補乾淨的棉工作服給大家看,這件棉衣的裡子是用三四十塊碎布縫補起來的,但縫得很平整,遠看一點也看不出拼湊的痕跡。”

說起人民大會堂的報告會,宋老把它說成是個“偶然”。那是1965年的春天,宋老和縫補廠的5名文藝骨幹,前往北京參加大慶油田職工家屬文藝彙報演出。

當時,五把鐵鍬鬧革命的帶頭人薛桂芳,還有勞模典型咼冬英、苑柏琴等,在全國廠礦會議上彙報大慶家屬鬧革命的經驗,強烈的反響一度席捲京城,引發了空前的明星效應,許多參會的代表爭相預約,希望邀請她們去自己的單位傳經送寶。

全國婦聯也因勢利導,決定當年的3月17日,再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一場更加有聲勢的大慶家屬鬧革命經驗報告會。籌備中,時任石油工業部黨組書記、部長餘秋裡提出,報告會怎麼沒看到縫補廠的人?缺了他們,這個經驗不完整嘛。籌備組一邊要求縫補廠派合適的人進京,一邊把報告的文稿趕寫出來,待人一到,馬上進入角色。

然而,事與願違,來的人因為過度緊張,怎麼也背不下來講稿。眼瞅著日子要到了,到哪去找個臨時救急的人呢!山窮水盡之時,大慶油田職工家屬文藝彙報演出的導演拍著胸脯舉薦:“我當是啥難事兒,就這個,眼前就有現成的,我們演出隊的宋玉萍,老高中生,聰明,有文化,過目不忘,還是縫補廠的人,選她,啥問題都沒有。”

哎呀!這話就像一劑解藥,一下子把一整天的焦慮打破了……

宋老說:“我記得很清楚,那是1965年3月14日下午,我正在排練。有人來叫我,說康世恩副部長來了,要找我談話。誰?康副部長?找我?我當時有點懵,但還是忐忑地跟著去了。”

康世恩拍板 “講得好,人選對了!”

宋老說:“康副部長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我倆一見面也沒啥客套,他直接讓我臨陣救急,上臺演講。”“我一聽,壓力山大!這可不是一般的唱歌、跳舞,說好了,還行,講砸了,那可是吃不了兜著走的事兒,我一下子沒敢應下來。”“康副部長看出了我的憂慮,溫和地說:‘小宋啊,人民大會堂是世界人民的講壇,是毛主席講過話的地方,這次派你去演講,是一個艱鉅而光榮的政治任務,要為大慶油田爭光,為石油部爭光,為全國人民爭光!’”

領導都這麼說了,我還能推辭嗎?我暗暗使勁,要上,就一定講得生動、講得出彩、講得讓聽眾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拿到講稿後,我邊背邊改,邊改邊講,整個人都投入到一遍遍的演講中,十幾個小時,幾乎不吃、少喝、不休息,硬是把一篇長達40分鐘的講稿,一字不差地背了出來,就連康副部長都興奮地說:“講得好,人選對了!”

1965年3月17日,在人民大會堂,宋老第三個出場。以《艱苦奮鬥勤儉辦廠》為題,說事例,講故事,精彩的演講,贏得了在場聽眾一陣又一陣的掌聲。當她將一件用48塊補丁縫成的舊里布的棉工服展示給現場的聽眾時,全場掌聲雷動,學習大慶艱苦樸素作風的口號,此起彼伏,報告會高潮迭起,宋老也收穫了她首講的圓滿成功。

圓滿完成任務堅決要求回大慶

在隨後的日子裡,這個享譽京城的報告團星火燎原,受全國各地市的盛情邀請,走南闖北作報告,每到一地,一色的省委領導親自接站,更讓宋老至今仍感動不已的是,某部隊為了能親耳聽到他們的報告,一夜急行軍,趕在報告會前,準時進入了大會現場。

“那種迎接貴賓的無上禮遇,今天想起來,還是那麼的令我激動,這種無與倫比的政治榮譽,讓作為大慶人的我、作為宣傳大慶精神的我,受到了極大的震撼。報告團圓滿完成任務後,我堅決要求回到大慶,以加倍的努力工作,回報給了我崇高榮譽的祖國和人民。”

一路走下來,風光無限的宋老再回到大慶時,已是一位27歲的大姑娘了。各地宣講時,她的身份還是縫補廠的一名家屬工。可滿載著榮譽回家時,同齡的夥伴們,大多都招了工,有了正式的工作。

因為當時油田招工的年齡限定在25歲,已經超齡的宋老,有些不甘心。就獨自去找當時已是大慶革委會副主任的鐵人王進喜。

我進去就說,我是宋治的妹妹。為啥提我哥,是因為我哥和鐵人是一個隊的,而且兩人都是從玉門來到大慶,相互比較熟悉。“鐵人一聽這話,就笑了。我哥和他聊過我。所以鐵人對我是有印象的。知道我當年在陝西上學時,品學兼優,原本是要考大學的。因為全家除了我,都跟隨哥哥來了大慶,一大家子人就靠我哥50多塊錢的工資生活。父親去世早,母親身體又不是很好,我在假期來大慶看望她時,家裡人不想讓我走,正趕上縫補廠招工,哥哥的朋友就給我報了名,為了減輕哥哥的經濟負擔,我也忍痛放棄了繼續報考大學的念頭。”

“鐵人瞭解了我的具體情況後,對我講,雖然你外出宣傳大慶是組織的決定,但招工的年齡是硬槓,不能違反原則。後來他多方聯繫,特事特辦,給我在大慶醫藥公司安排了工作。”

宋老是個低調又認真的人,人生中的輝煌她從未向外人提起過,即使有人找到她,想挖掘一下那段歷史,也被她推辭婉拒。要不是記者窮追不捨,打動了宋老,這些不為人知的故事,不知還要“潛伏”多少年……

紅色傳承媽媽是我永遠的驕傲

講述人:彭豔秋(宋老的女兒)

50多年前,这位大庆姑娘登上了人民大会堂的讲台

從小到大,我都愛聽媽媽講她們當年的會戰故事,聽她講縫補廠的阿姨們拆舊棉衣,不顧燒傷的危險,雙腳踩在鹼水裡,清洗帶油的棉布;聽她講那個時候雖然艱苦,但幾個年輕人卻經常聚到破舊的乾打壘裡,又唱又跳地開聯歡會;聽她講不論自己過得多苦,只要舅舅的同事到家做客,姥姥都會拿出僅有的幾斤白麵,為他們做西北面條……

在我的感覺裡,60年代的大慶很艱苦,可那時候的人有一顆火熱純真的心,有非常難得的樂觀主義精神,他們苦中作樂,埋頭苦幹,心中都有著明確而堅定的信念,那就是:“我為祖國獻石油!”我自豪媽媽是他們中的一員。

媽媽一直是我的驕傲和榜樣,她就像是我人生的一個燈塔,每當我懈怠時,就會在我們的耳邊敲一下警鐘;每當我迷失前進的方向時,她又會用特有的方式,及時為我把穩航向,教會我如何努力工作,熱愛生活,做一個回首往事不會感覺碌碌無為的人。

她和那些老前輩們一樣,總說自己只是個普通、平凡的會戰人,然而,我在想,偉大不正是由一個個普通、平凡組合而成的嗎!

50多年前,这位大庆姑娘登上了人民大会堂的讲台
50多年前,这位大庆姑娘登上了人民大会堂的讲台

責編:德娜 審核:代寶柱 監製:芊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