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化州供電呂德才:為禾堂嶺村“量身定製”致富路

茂名化州供電呂德才:為禾堂嶺村“量身定製”致富路

貧困戶楊姨帶呂德才(左一)參見家中的雞舍 李文軒/攝

南方工報訊(全媒體記者王豔 通訊員葉澤 李文軒)“我4月份就要退休了,禾堂嶺村這片土地的人與事,總在我心中印下深深的烙印。”南方電網廣東茂名化州供電局扶貧幹部呂德才回想起來時路,他還清晰記得,2017年5月,也是他57歲時,曾主動請纓,來到茂名化州合江鎮禾堂嶺村,當上一名扶貧駐村幹部。從此,該村70多戶共170多人的貧困戶,就成了他心中放不下的牽掛。駐村2年多,呂德才和駐村扶貧工作組將該村貧困戶降為現在的5戶,人均可支配收入也由2017年的8435元提升到15489餘元。現在村裡道路整潔、電網線路美觀、整齊,橘紅種植地、小飯館也紛紛建了起來,村裡實現了大變樣。

差異化的扶貧方式,告別貧困

“生牛崽啦,生牛崽啦!”一大早,合江鎮禾堂嶺村的貧困戶顏亞福來報喜,他家黃牛生了一個牛崽。“一個牛崽值兩千多,再養大半年那就是幾千塊了,加上日常養蠶收入,到年底可是一筆可觀的收入了。”顏亞福喜上眉梢。

而貧困戶朱亞金更是喜笑顏開,他種植的5畝橘紅長勢格外喜人。初嘗成功的他,決定再流轉村民的土地,把橘紅擴種到10多畝。

“這2戶人家能夠告別貧困,過上幸福的日子,主要得益於扶貧小組當初有差異化的扶貧方式。”呂德才說。

當初,呂德才來到禾堂嶺村時,就沉下心來,挨家挨戶不厭其煩的登門瞭解情況,一邊聊家常一邊做筆記。他既要了解村委會的整體村況,也要知道每個貧困戶自身能力、家庭生產資料和勞動意願等。

由於該村東面臨江,北面高山耕地面積少,資源性貧困問題較為突出,人均耕地0.3畝,難以發展上規模的種植養殖業。該如何著手規劃扶貧工作呢?

“有地有勞力又有意願的,我們就鼓勵他發展種植業;地少搞不了規模養殖的,就鼓勵他進行分散式養殖。”呂德才的目標明確,根據貧困戶不同情況,制定了詳細的幫扶措施。

朱亞金一家5口,其妻子長期患病,喪失勞動力,3個小孩最大才讀小學、最小剛剛學會走路。早些年,為了給妻子治病,他四處求醫,一度負債幾萬元。他先後種過香蕉、果樹,養過豬,可惜因銷路或技術等問題均告失敗。

“亞金家有農地,且種植意願強,問題主要出在銷售的環節。”呂德才針對其存在的問題,專門“量身定製”了橘紅種植。由於橘紅是化州品牌藥材,市場對橘紅的需求也較大。呂德才利用信息資源,主動聯繫生產廠家,雙方達成長期合作協議。解決了銷路的問題,朱亞金和村裡其他3戶家裡有地的貧困戶,都選擇了種植橘紅這個適合自己發展致富的路子。

光伏發電扶貧確保村民收入穩定

如何能長期為貧困戶提供穩定收入,避免貧困戶脫貧後再次返貧?這也是呂德才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通過對禾堂嶺村進行實地考察,根據省、市有關扶貧政策和結合電力行業優勢,徵得村委幹部、貧困戶同意,扶貧工作組最終選定光伏發電項目作為禾堂嶺村長久收益項目。2017年9月份該項目審批後,從聯繫光伏發電公司、安裝光伏發電裝置到組織項目驗收、併網申請等,呂德才和扶貧工作組的同志時刻跟進光伏發電項目進展情況,以最快速度推進該項目建設,儘快投產該項目為貧困戶產生收益。

2017年12月25日,隨著併網裝置開關“啪”地一聲合上,配電櫃顯示屏上不斷上升的數字,顯示光伏發電裝置正在源源輸出電能,這標誌著禾堂嶺村光伏發電扶貧項目成功併網發電。

“看來發電效率不錯,今天這樣的日照還有這樣的發電量”,呂德才專注地看著光伏發電裝置配電櫃上不停變化著的數據,開心地說道。

該光伏發電扶貧項目首次裝機容量為20千瓦,投資額達到23.16萬元,可為有勞動力貧困戶每人每年增加收入約400元,為禾堂嶺村貧困戶脫貧致富提供穩定支持。截至2019年底,光伏發電項目共投資80多萬元,建成3個光伏發電站,總容量71.5kW,發電收益5萬多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