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阿里大樹的阿里影業為何久久不能盈利

阿里影業頻繁換帥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公司業績遲遲沒有好轉

2019年,阿里影業在取消票補降低成本、參與制作押中多部爆款電影后,經營虧損繼續有所收窄,按理來說在這樣的狀態下,其年度虧損也會進一步收窄,但從近日阿里影業發佈的預期公告中可以看出,其淨虧程度進一步擴大。

4月9日,阿里影業發佈公告,稱預期截止2020年3月31日的財年內,歸屬於公司所有者的淨虧損在11億元至12億元人民幣之間。如果預期坐實,這將是阿里影業自2014年成立以來的又一次年度虧損。

當然,這一虧損肯定受到了今年初突然爆發的新冠狀病毒疫情的影響,但這並不是主要原因。《每日財報》注意到,因為在阿里影業去年12月發佈的中期財報中,其經營已經是呈虧損狀態。所以,阿里影業淨虧損的進一步放大除了疫情影響外,或許還有其他更深層次的內部原因。

頻繁換帥

2014年,阿里巴巴以62.44億港元購得文化中國60%的股份,同年將公司更名為阿里影業,中影集團出身的張強出任阿里巴巴影業CEO。但是在張強執掌阿里影業的兩年時間裡,並沒有帶來出色的業績。在內容產出上,僅是一部反響平平的《擺渡人》。

於是,2016年12月阿里影業開始了第一次換帥,張強轉任聯席總裁,由阿里影業董事長俞永福兼任CEO。

兼任CEO後,俞永福立刻開始了對阿里影業的調整,在他不到一年的任期內,曾多次對外表示,阿里影業不做傳統意義上的電影公司,而是要將阿里影業打造為為行業提供基礎設施的服務平臺。但就在俞永福為阿里影業制定的發展路徑還未步入正軌時,阿里影業的第二次換帥已經來臨。

2017年8月,阿里影業宣佈,更換三年來的第三任CEO。樊路遠接替俞永福,被委任為阿里影業CEO及執行委員會主席。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董事長兼CEO俞永福將繼續擔任阿里影業董事局主席,更專注於領導和管理阿里大文娛版塊業務。

當時樊路遠雖然已經位列阿里巴巴集團的30位合夥人之一,但他過去更多是作為幕後產品開發者的角色,至於掌管一家公司的經驗則明顯比較少。對阿里影業任命他為CEO一事,他曾謙虛地表示:“我正好到了輪崗期,這是集團的一盤棋。”

但事情並非如此簡單。《每日財報》注意到,2014年和2016年,阿里影業的虧損額分別為4.17億元和9.59億元,能夠看出

阿里影業頻繁換帥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公司業績問題。但就目前來看,阿里影業在第三任CEO樊路遠的帶領下,其業績並沒有出現多大的改善,依舊是一地雞毛。

事實上,頻繁的人事調整對一家公司的發展並非好事,甚至有時還會出現難以把控的負面影響。想必阿里影業久久不能盈利的原因,還是與其頻繁換帥的舉措有些關聯,也不知道在這樣業績下的樊路遠還能擔任多久的阿里影業主帥。

投資保守

在經歷過兩次換帥後,阿里影業的投資策略明顯變得保守起來,不在像以前那樣激進了。而在這種投資策略下,其電影市場的掌控權也就減弱不少。這其實也是為什麼去年阿里影業,在出品多部熱門電影的情況下,卻依舊出現虧損的原因。

去年樊路遠在正式成為阿里大文娛的主帥後,改變了阿里影業的投資方式。從投入巨資對電影進行主投主控的方式,轉變為以聯合出品為主。如阿里影業不再選擇自己全面領投,而是與華誼兄弟、博納、北京文化等電影公司合作,希望通過投那些有熱門潛質的電影來獲取回報。

如此一來,阿里影業對電影市場的掌控力就變得更為薄弱,反而更難獲得高回報。

數據顯示,自2015年上半年以來,阿里影業的互聯網宣發收入從1032萬元,一路增長至11.8億元,佔總營收比重的80%左右。也就是說,阿里影業80%的收入是來自營銷,而自己主控主投的影片票房收入,則佔比不到15%。

所以,從市場戰略來看,阿里影業明顯是將主要精力放在營銷上,而不在堅持所謂的“主控主投”了,但這一戰略的收效如何,目前而言還是待檢驗,因為畢竟在影業營銷市場上還有一個以買電影票而起家的貓眼娛樂。去年貓眼娛樂在經過戰略調整後,實現了成立以來的首次年盈利,這就對仍舊處在虧損狀態的阿里影業帶來了更大的挑戰和壓力。

從目前看,阿里影業在短期內肯定是不會改變自己的投資策略,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阿里影業還會持續其保守的投資策略。因此,阿里影業的營收自然也會變化不大,更不可能出現一夜暴漲的情況,而其持續虧損的局面也將會繼續下去。

缺乏有競爭力的盈利模式

眾所周知,阿里影業目前在市場上最大的競爭對手是比它早出現兩年的貓眼娛樂。如果將它們的盈利模式進行比較就會發現,其主要收入均來自互聯網營銷,不同是近年來貓眼在著力突破這種單一的盈利模式,逐漸向全文娛方向佈局,而阿里影業則似乎在盈利模式探索方面沒有明顯步伐。

有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按電影票務總交易金額計,貓眼娛樂是中國最大的在線電影票務服務平臺,市佔率約60%,而阿里影業的市佔率則為30-35%左右。這也不難理解,在兩者盈利模式相似的情況下,對手已經走在了前列,那自己的競爭力有能有多少呢。

所以,對於阿里影業來說,如何能夠將市場佔有率提升到40%,甚至更高的接近50%的程度,與貓眼持平,將變得至關重要。但目前來看,要想達到這樣的目標並不容易。去年7月,貓眼聯合騰訊成立騰貓聯盟,騰訊旗下的社交、視頻、音樂等端口,都有望成為貓眼娛樂票務及宣發的資源通路。

此外,就互聯網宣發行業本身而言,渠道的作用至關重要,無論是短視頻、圖文等觸達用戶的前端形式,還是後端大數據及用戶分析能力的沉澱,中游渠道方都是連接兩端的重要樞紐。

因此阿里影業如何追趕上貓眼騰訊的步伐,在未來也能夠做到初步盈利或者至少不虧,將是其現階段最大的考驗。

寫在最後

過去的2019年對阿里影業而言,是不易的一年。持續虧損成為了其身上最沉重的“包袱”。雖然阿里影業背後有阿里巴巴這棵大樹,但“打鐵還需自身硬”最終能否實現盈利取得成功

還是要靠自己的真本事硬實力。

也許,阿里影業接下來要做的,是在投資策略上要有更多變化,以及在盈利模式上進行持續的創新。

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防守策略往往都是被迫採取的,最好的防守方式也並不是“鴕鳥式”的防守,而是以攻為守。所以,阿里影業要有破釜沉舟的決心,才能與對手展開更為積極的對攻戰。

此外,阿里影業還要平衡自身的互聯網宣發業務適時調整已有戰略佈局。如拓展更多的贏利點,以減少對在線票務的依賴等。只有這樣,阿里影業才能實現多措並舉,為自己搏出一個更為美好的未來。

本文源自每日財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