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義:我心目中千里挑一的經典——《古田軍號》

王正義:我心目中千里挑一的經典——《古田軍號》

毛澤東(中)與劉安恭(左)劇照


2019年8月22日晚,我趁兒子來京的機會,帶他去影院享受了6個人包場的精神大餐——《古田軍號》(不是炫富,是看該片的人少),看後總體感覺,這是千里挑一的經典。說千里挑一既非譁眾取寵,更非誇大其詞,因我在部隊時,放映過1000多部影片,在看《古田軍號》前,僅有一部小成本電影《暖春》被我列為心目中的經典,每年都會流著淚重溫一遍。看完《古田軍號》後,覺得這是我心目中第二部過目不忘、值得再看的經典電影。

影片中,毛澤東與朱德為了紅四軍的發展壯大,生活上肝膽相照、情同手足,但在原則上又據理力爭。經過從彎路到正途的過程,彰顯出毛澤東的雄才大略。影片中的大場景彙集國共、內部正義與邪惡的較量,小細節時時體現官兵的溫情。既然稱為心目中的經典,自然得寫點值得回憶的文字。本片觀後印象大概總結為如下幾點:

王正義:我心目中千里挑一的經典——《古田軍號》

張一山飾演的林彪(中)


一、大手筆鑄就史詩鉅製

第一,編導班底過硬。編劇都赫赫有名,除了田運章外,更有圈內熟知的“摘金星、折百合、捧華表、抱金雞”的一線編劇徐寶琦,本片剛剛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特別獎中唯一一部電影獎,徐寶琦堪稱影視編劇獎項“大滿貫”得主了。“劇本,劇本,一劇之本”,劇本好才是真的好。本片導演陳力曾憑藉《海棠依舊》獲得第29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導演獎,在《古田軍號》中,她既編又導,功不可沒。沒想到一個女導演能導出如此陽剛滿滿的正能量電影。

第二,演員傾情出演。除了王仁君、李幼斌、孫維民等的出色演技外,本人認為,張一山飾演的林彪最值得稱道,作為《古田軍號》點睛之筆的林彪著墨不多,但張一山以木訥的表情和非同常人的眼神完美演繹出年輕軍神林彪的少言寡語、足智多謀和桀驁不馴。眾所周知,林彪因性格異於常人及解放前後不同的政治立場,成為本片中最難把握的角色。張一山自《我愛我家》後,第一次摒棄“痞”勁,把林彪的指揮才能和骨子中介於正與邪的本性完美演繹了出來,稱得上形神俱備,值得大讚!

第三,製作單位強強聯手。《古田軍號》由久負盛名的八一電影製片廠與福建電影製片廠有限公司聯合出品,自然具備了成功的基礎。

第四,場景宏大壯觀。本片開篇在南靖土樓田螺坑景區的文昌樓取景,上千名群眾演員參與演出,現場張燈結綵、鑼鼓喧天,鏡頭從遠到近,從高到低,從小到大,視覺衝擊力讓觀眾如身臨其境,不能自拔。一開篇,就彷彿已經聽到了從古田穿越而來的吹響改變中國革命命運的號角。另外,戰鬥的場景激烈且扣人心絃,充分還原了真實的戰爭畫面。


王正義:我心目中千里挑一的經典——《古田軍號》

毛澤東(左)與小號手(右)劇照


二、小細節蘊含大文章

第一,毛澤東與小號手形同父子情的官兵情。毛澤東幾次牽著小號手的手同行,形同靠山,又如父子,官兵情誼渾然天成。另外,朱德叮囑林裁縫記得給小號手做衣服時,毛澤東馬上從口袋中掏出小號手的身材尺寸記錄,溫情躍然銀幕。

第二,朱德掰開兩個饅頭的同時豎起了偉岸的形象。片中,毛澤東一邊與朱德因公事爭論,一邊把老鄉給朱德的兩個饅頭遞給他。朱德先掰開其中一個,一半給陳毅,一半讓陳毅給毛澤東送去;接著,朱德把另一個饅頭的一小角掰下,隨後鏡頭一轉,把剩下的大塊遞給劉安恭,顯然,兩個饅頭,朱德只吃了一小口,卻大多給了他的親密戰友。要知道,在那種關鍵時刻,一塊饅頭抵一條命,朱德的形象通過分饅頭立時高大起來。

第三,朱德把屁股挪到毛澤東的長凳上,體現出目標的統一。在古田會議上,朱德看領章時,從一個凳子自然挪到毛澤東長凳上的特寫,看似平常,其實是導演的精心安排,從兩人分坐兩張長凳到共坐一張長凳,隱喻意見統一,是朱不離毛、毛不離朱的真實寫照。是從行動的統一到心的交融。

第四,小號手熱擁毛澤東體現官兵的親密無間。片中,小號手看到正發言的毛澤東突然發病打擺子,自然而然快速上前把衣服披到毛澤東身上,同時從後面緊緊抱住毛澤東,為他取暖。這是一種賽過親情的官兵情誼。這個場景如果用成年人來表現,可能會摻雜投機等因素,反而不美,而安排小孩子去做,更符合常理,因為他還沒到心態複雜的年齡,所以更能體現出官兵之間純潔的友誼。

第五,朱德贈皮衣、舉凳與“心齊可成龍”遙相呼應。片尾,朱德帶兵走上新徵程時,毛澤東目送其遠去,朱德把皮衣悄悄留給受瘧疾折磨的毛澤東,這是一種無言的體貼。隨後朱德舉凳遠去,與前面鄧子恢等人在上杭迎接毛澤東時眾人舉凳體現的“心齊可成龍”遙相呼應。雖然朱德沒回頭,但他知道毛澤東肯定清楚舉凳的寓意,這是真正的心有靈犀。

王正義:我心目中千里挑一的經典——《古田軍號》

《古田軍號》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特別獎

三、白玉微瑕

第一,毛澤東的偉大形象彰顯不足。毋庸置疑,毛澤東能在古田會議前後兩次擔任前委書記,說明他的思想高度要高於德高望重的朱德,這點在影片中有充分的體現。毛澤東提出的“思想建黨、政治建軍”原則至今適用,毛澤東的成功來自於得民心,但縱觀影片,宏觀事例多於微觀事例,影視語言中,恰恰微觀最能直指心性、打動人心,僅用來回幾次牽著池有田的手這種樹形象體現溫情有些牽強,也顯重複;強調解放婦女、男女平等及到造紙廠幫工等幾個微觀鏡頭遠遠不能彰顯毛澤東受人擁護的真諦,本片的核心是毛澤東因思想高瞻遠矚成為紅四軍的精神領袖,靠這幾件小事的點綴有些站不住腳,導致形象不豐滿。

第二,王仁君形象不完美。雖然王仁君演技成熟,有偉人風範,遺憾的是形態略顯富態,特別是面部,與當時的窘境及長期受瘧疾折磨的人形象明顯不符,更與胡兵扮演的符合時代角色定位的劉安恭氣質形象迥異,相比之下,形象要比胡兵遜色許多。雖然本人不提倡常人無故減肥,但作為演員,為了演好偉人,要有為藝術獻身的精神——王仁君應該減減肥。

第三,王志飛與朱德氣質形象不符。王志飛是“第一屆中國金鷹電視藝術節觀眾喜愛的男配角獎”獲得者,但在本片中飾演的朱德“撅嘴入,撅嘴出”,與大眾心目中的與官兵打成一片的德高望重的朱德形象差距較大。

第四,綠葉的戲份安排不當。李幼斌飾演的造紙廠老闆作為配角戲份剛剛好,綠葉能襯托紅花;孫維民飾演的林裁縫演技很棒,可惜戲份略多,有些戲份插入生硬,喧賓奪主,把本來的綠葉粉飾的稍顯花哨,如果減些戲分,肯定更耐品味。好鏡頭不在多,在精。

第五,太真實未必是亮點。片中司號員被子彈爆頭和多人被槍擊後血崩銀幕的特寫,感覺很不妥當,這是主旋律電影,不是商業大片,如觀眾因看太真實的血腥而感覺過癮,那是導演的意識形態出現了問題。好的電影靠講好故事立足,不能以血腥滿屏來吸人眼球,好多商業片導演渲染這種血腥的真實性,無異於殺人。曾記得有一部經典電視劇因突出戰將被斬首後血光噴射,飽受詬病。說明大部分觀眾不喜歡太過血腥的鏡頭。特別是我們的先烈被爆頭這樣的鏡頭,從心理上接受不了。另外,很多戰爭片重點宣傳場面的真實性,其實炮擊後黑煙漫天是影視中埋設炸點刻意形成的效果,真實場景中,輕型槍炮爆炸後視覺上並沒有太大沖擊力,也不會出現漫天黑煙,但有殺傷力。所以,這類煙火效果作為亮點宣傳意義不大。

第六,不合理的鏡頭比較多。第一處是叛徒一邊開機槍掃射一邊對劉安恭大聲喊話,首先,這種效果在現實中不可能實現,因為機槍聲遠遠大於人聲。再者,雙方對射的距離無法產生這種對話效果。第二處是明明觀眾已經知道了劇情所要表現的會議內容,但鏡頭一轉,莫名其妙、畫蛇添足蹦出一句話:“我爺爺說,會開了一天一夜,不知道他們說了什麼”(大概意思,原話沒記清)。第三處,楊椿娃彌留之際,毛澤東附耳交流的鏡頭前後各完整出現一次,前面的一段應該剪掉,後面追認楊椿娃為中共黨員的那段保留就可以了。

第七,剪輯方面有硬傷。有些鏡頭跳躍很突兀,讓觀眾產生莫名的不適。

四、結語

以上不足,不影響《古田軍號》在我心目中的經典地位,無數次讓我落淚的電影《暖春》中,智商正常、無家可歸的女娃竟然不知道自己來自哪裡,顯然這一處硬傷導致全盤故事不成立,但沒影響該片在我心目中的經典地位,瑕不掩瑜,因為整體很感人。

影片較長,一邊看一邊記憶,可能有些優劣分析不太準確,請讀者見諒。

記得走出電影院時,我兒子伸出大拇指說:“爸,今天的電影真棒!”相信他的評價能代表他的同齡人。(注:圖片來自網絡)

2019年8月23日晚於北京

作者:王正義,《辦公室業務》雜誌主編,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六屆8名個人常務理事之一,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國自然資源作家協會(原中國國土資源作家協會)會員。

王正義:我心目中千里挑一的經典——《古田軍號》

王正義(左)父子觀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