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说里深藏的这些育儿经,才是培养孩子的最好方法,父母必读

【导读:】

只要提到武侠北斗金庸先生的小说,相信几乎每个人都可以随口说出几本,比如《倚天屠龙记》《笑傲江湖》《射雕英雄传》等等,而且在里面所塑造的经典人物形象更是数不胜数,什么郭靖、令狐冲、张无忌、乔峰……

金庸小说里深藏的这些育儿经,才是培养孩子的最好方法,父母必读

还曾记得在较早前,国内专门有一项名为“金庸武侠小说读者群”的调查结果更显示:近2000位被调查者中,至少有73.8%的人曾读过一部金庸小说,而年龄段处在18-25岁区间的年轻人对金庸小说的了解程度是最高。

金庸小说里深藏的这些育儿经,才是培养孩子的最好方法,父母必读

所以金庸先生被称为武侠小说界的“一代宗师”,真的是当之无愧的。

但在育儿界却还有很多人称金庸先生为教育家,这实属新鲜,那么,为什么金庸先生一位专写小说的作家却还有这个称号呢?

其实,只要你仔细去思考,对他的这个称号一点都不奇怪,在金庸先生的武侠作品中笔下有那么多的大侠,豪杰,他们的人生成长轨迹都是靠金庸先生一笔一字的详细描述出来的,包括那些大侠们从出生到小时候的成长环境、父母的家教、师傅的教导、自身的各种经历……这些都决定了各个角色最终的命运。

可以说要是金庸先生不谙教育,他的小说能写得如此的出名吗,各个人物的形象,成长历程能刻画得如此栩栩如生吗?

就拿被拍过多个版本的电视剧的《射雕英雄传》来说,里面就有很多的育儿教育理念。


金庸小说里深藏的这些育儿经,才是培养孩子的最好方法,父母必读

金庸小说里深藏的这些育儿经,才是培养孩子的最好方法,父母必读

按照孩子的条件培养兴趣

金庸小说里深藏的这些育儿经,才是培养孩子的最好方法,父母必读

在金庸先生的这部作品的描述中,郭靖原本是天资平平,江南七怪这七个师父一直从小就教他学习各种武功,可是一直练习了十几年也没有见什么出彩的成绩来,直到后来遇上了洪七公。

“郭靖天资鲁钝”,然而“鲁钝,正好适合学习降龙十八掌这样刚猛的功夫”。

洪七公能根据郭靖所具备的自身条件教了他降龙十八掌,因为这套掌法的特点就是招式简明扼要,劲道精深,只要平时肯下功夫去勤加练习必能成功,这恰好与郭靖的个性特征相符。

郭靖本来就是个实心眼,老实肯干,勤奋刻苦的材料,而在之前江南七怪他们几乎什么都想让他学,什么武功都想让他练,以至于最后十几年还如一日,最终他自然就会出现消化不良了。

江南七怪这种教育郭靖的方法,其实不正像当今社会许多的家长一样吗?

金庸小说里深藏的这些育儿经,才是培养孩子的最好方法,父母必读

今天看到邻居家的孩子在学习古筝,于是马上就去给孩子想办法报个古筝培训班,也不管孩子的乐感到底强不强;

而明天又听说学习舞蹈能提高孩子的气质,于是又马上去想办法安排孩子参加舞蹈课的培训,也不管自家孩子适不适合;

后天又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在学习奥数,于是又花高薪聘请家教来家里进行所谓的一对一辅导,也从不考虑孩子是否能承受得了过重的学业任务。

到最后却发现自家孩子根本就不是那块料,根本就对这些大人的所谓“一切为了孩子”没有一点兴趣,最终只能是白忙活一场,瞎操心了。

其实,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特长应该是在清楚了解自己孩子所具备相应个性特点的基础上,有选择,有针对性的报合适的兴趣班,而且兴趣班的数量不再多,而在于质量要精,要能真正提升孩子的学习成绩为主要目的

金庸小说里深藏的这些育儿经,才是培养孩子的最好方法,父母必读

在中国应试教育为主的今天,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赢在起跑线,能强过于别人家的孩子,在将来成龙成凤,于是就把各种课外补习班,培训班,兴趣班等一股脑的都想强加给孩子,最终其实并不是补习的孩子的成绩,而是补习的家长的心愿。根本就没有依据自己孩子的特点进行与之相适应的辅导。最终孩子成绩并没有上升,甚至还会下降。

所以,按照孩子本身所具备的条件培养其兴趣是很关键的。


金庸小说里深藏的这些育儿经,才是培养孩子的最好方法,父母必读

金庸小说里深藏的这些育儿经,才是培养孩子的最好方法,父母必读

教育不能急功近利

其实江南七怪对郭靖的教育方式,把它作为反面教材,其中还暗示了另外的一个道理:

在教育孩子的历程中,要做到不能急功近利。

认真回顾一下江南七怪对郭靖的那种教育,虽然说他们也是在尽心尽力,尽职尽责,但是从本质上来说还是一种应试教育,他们的这种教育也只是在为了完成当初与丘处机的那场赌约。

他们为了能让郭靖在比武中取胜,求成心切,以至于他们“一会儿教他拳剑暗器,一会儿又教他轻身武术,一会儿教他腾挪之技,一会儿又教他刚猛功夫,几乎各种知识都学杂了,所以到最后基本上教十招也学不到真正有用的一招”。

金庸小说里深藏的这些育儿经,才是培养孩子的最好方法,父母必读

就像前文所说的,在当今应试教育下的家长,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不输于别人家的孩子,于是就“今天让孩子学画画,明天又让孩子学乐器,后天再让孩子去学奥数,最后是学来学去却发现这孩子‘天资鲁钝’,学啥啥都不行,只能是白白的瞎操心。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其实是当今家长的应试思想以及功利心在作祟。

在当今这个竞争异常激烈的年代,家长们那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完全是可以理解的,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有所出息,能成为有用的人才,但是在培养孩子这个事情上,如果一味的追求为了考试而考试,这种急功近利的教育方法只会适得其反。

孩子的健康成长是需要更为广阔的成长环境空间以及家长耐心的教导,而不是一味的依靠数量庞大繁杂的“学习”任务和急躁的“关怀”。古人所说的“揠苗助长”,其实就是这个意思。


金庸小说里深藏的这些育儿经,才是培养孩子的最好方法,父母必读

金庸小说里深藏的这些育儿经,才是培养孩子的最好方法,父母必读

母亲成就孩子性格

在金庸先生小说里所描述的郭靖的母亲李萍,她其实是是一个没有文化,没有地位的人,曾遭逢过家庭巨变,可是她并没有向命运屈服低头,而且也没有妄自菲薄。

后来郭靖的很多优点却都源自于他的母亲:积极向上,吃苦耐劳,独立自信,不服输,认死理,讲信义,有责任心,有担当,而且还有民族大义精神。

相反的,杨康的母亲包惜弱,用现在的话来形容她就是一个超级白富美,有文化,有教养,有背景。

金庸小说里深藏的这些育儿经,才是培养孩子的最好方法,父母必读

但在中国有句俗话呢“慈母多败儿”,她并没有能够培养出杨康吃苦耐劳的精神,更没有培养出杨康的民族大义气概,特别是对杨康的身世她也没有及时的交代,所以导致后来杨康的人生发生了重大的悲剧。

从另一个侧面来说,杨康的失败,其实真正的根源是在于母亲包惜弱对他的教育方式。

在当今社会有很多的家长,尤其是那些妈妈们,她们认为孩子还太小,什么都舍不得让孩子做,生怕把他们苦了,累了,从小照顾到大,几乎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有的甚至是手都不愿意伸,口都不愿意张,以至于有的孩子都已经在读高中了,可妈妈还在帮孩子洗袜子,洗内衣内裤,在开学前还把书本,学习用具等一样一样的帮助孩子装进书包里

金庸小说里深藏的这些育儿经,才是培养孩子的最好方法,父母必读

在这些孩子的思想意识里却认为父母这样做不但是理所应当的,而且一旦他们发现自己书包里的书被妈妈装错了,或者少装了一样东西,就会发脾气,不断的进行埋怨。

其实这就是家长亲手造成了孩子的人格缺陷,自己新手毁坏了孩子的个人能力。


金庸小说里深藏的这些育儿经,才是培养孩子的最好方法,父母必读

金庸小说里深藏的这些育儿经,才是培养孩子的最好方法,父母必读

父亲成就孩子未来

在金庸先生的描述里完颜洪烈作为一名父亲,他对杨康视如已出,精心培养,寄以了重望,但最终却以失败告终。

为什么?

其实要是用现在的事例来形容,完颜洪烈就相当于大型垄断国企里的董事、副总裁,他是有望接任总裁的人,而杨康则是他培养的下一任接班人。

金庸小说里深藏的这些育儿经,才是培养孩子的最好方法,父母必读

完颜洪烈的特征是才智有余,而德行不足,整天几乎都是阴谋诡计,而且在他的身边更是聚集了一帮恶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杨康就是长期在这种耳濡目染的环境下生长,所以最后也造就他同样是才智有余,而德行不足

由于王爷夫妻的过度溺爱,加之在王府里的下人们,包括完颜洪烈的客人们,又对杨康是纵容无比,最终使他沾染了纨绔子弟的习气,其实杨康的本性原本却是善良的。

所以说在家庭育儿教育中,那些有钱、有势,有权且重点栽培孩子的父亲未必就会真正的优于穷人家的父母对孩子的培养。

反观郭靖生长环境,他从小就是一个单亲的孩子,在他的生活中铁木真,哲别,江南七怪,马钰都充当了临时父亲的角色,可是这些人他们却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脚踏实地,勤奋刻苦,有责任心。

因此可以说,一个孩子未来的人生高度,其关键在于父亲的人格的高度。


金庸小说里深藏的这些育儿经,才是培养孩子的最好方法,父母必读

金庸小说里深藏的这些育儿经,才是培养孩子的最好方法,父母必读

小结:

以上还只是金庸《射雕英雄传》里的几个桥段,金庸先生的所有小说,里面的教育道理不计其数。可以说是当之不愧的教育家!

只可惜“射雕英雄成绝响,人间自此无大侠。”

金庸小说里深藏的这些育儿经,才是培养孩子的最好方法,父母必读

然而,“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何尝不是金老留给我们的,可以世世代代永相传的文化宝典。

他的这些经典书籍,每个年龄段去读,都会有着每个年龄段的感悟和认知。

特别是做了父母以后,再次重温当年读过的金庸小说,竟然发现,那些刀光剑影的江湖中,藏着满满的育儿经。


我是萌萌妈育儿经,致力于家庭育儿经验的分享,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很乐意与大家互换育儿历程上的心得体会,期待您的关注,快乐与您共分享!


金庸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你读过几本? (单选)
0人
0%
从未读过
0人
0%
读过一两本
0人
0%
读过一半
0人
0%
全部都读过
<button>投票/<butto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