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升入高年級就跟不上?建立正確的“路徑依賴”很重要

很多孩子在早期的學習中尚且能夠做到遊刃有餘,但是一些家長會慢慢發現,等孩子升入高年級,就會慢慢出現跟不上的情況。

區別在於一些孩子在小學高年級就開始掉隊,一些到初中或者高中顯現,當然不論是哪一種,這背後的原因很多家長們都沒有深刻認識。

具體的原因可以是很多,比如很多家長都會說,孩子的基礎打得不牢,面對越來越多、越來越難的課程學習會力不從心,有的家長考慮是主動性問題,學習上不夠努力。

這些透過觀察能夠發現的問題還存在補救的可能,但是很多家長會忽略一個重要的問題——路徑依賴。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光是父母容易忽略,很多孩子也會陷入路徑依賴而不自知,在學習中反覆地走彎路。

孩子升入高年級就跟不上?建立正確的“路徑依賴”很重要

什麼是路徑依賴

所謂路徑依賴,可以理解為一種類似物理學上的慣性,一旦進入某一路徑之後會對此產生依賴,在慣性的作用下不斷依賴被不斷地強化。

再想從這條路上下來的時候需要克服極大的阻力。那麼路徑依賴的影響有多大呢?舉一個最經典的例子也許大家會對路徑依賴產生更深刻的認識。

當前鐵軌的標準距離為四英尺又八點五英寸,這一距離可以追溯到古羅馬戰車的寬度,古老的羅馬在古代歐洲擁有強大的影響力,那時候歐洲很多道路都是羅馬人鋪設的。

因此這一標準在後來成了歐洲通用標準,一直到現在都在影響著世界。如此深遠而可見的路徑依賴讓人驚歎,實際上在教育中,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也會形成很多路徑依賴。

孩子升入高年級就跟不上?建立正確的“路徑依賴”很重要

孩子學習生活中的路徑依賴

舉個簡單的例子,很多家長在孩子的初等教育階段不太上心,以小學的課程學習為例,以過來人的經歷大家都知道小學的課程內容是很簡單的,這時候孩子怎麼學都無所謂。

因此,孩子在學習中會養成很多不好的習慣,並且這些習慣還不會體現在成績上,比如寫作業的時候三心二意,一會兒偷看電視,一會兒要吃東西的,但是當孩子升學後,如果繼續用這樣的學習方式,成績一定保不住。

除此之外,一些家長也會發現,孩子在自己輔導作業的時候完成作業的效率很高,但是隻要自己一不關注,各種問題就來了。

比如說學習到一半,給自己定下10分鐘的休息時間,這時候如果沒有父母督促,10分鐘的休息時間很可能變成30分鐘、甚至一小時,一晚上的學習時間就被浪費了大半。

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平時孩子習慣了有家長監督的學習,在時間上沒有自己的把握,這同樣是一種路徑依賴,一種不好的依賴。孩子學習應該更自主,還是父母一刻不懈怠地在一旁輔導呢?這對於很多家長來說都是大難題。

孩子升入高年級就跟不上?建立正確的“路徑依賴”很重要

當然往好的方面想,路徑依賴同樣有積極意義。

美國學者特爾曼曾經做過一項實驗,實驗樣本為美國1500名平均年齡只有7歲。

但是智力平均水平達到130的高智商兒童,在選取研究對象階段,這些孩子都是同齡人中的出類拔萃,但是在成年會後,特爾曼將取得成就前後各20%的的人進行對比。

會發現在這期間的生存軌跡有明顯差異,主要表現在學習習慣、進取精神以及毅力上,這些品質關乎一個人的的成功可能性,同樣它們也都是可以在路徑依賴下形成。

學習狀態和生活習慣一樣具有慣性和強化機制,也存在經濟學中的報酬遞增。教育家曼恩說:“習慣彷彿一根纜繩,我們每天給他纏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會變得牢不可破。”

比如最簡單的每天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每天6點起床,利用早起的半小時可以做很多事,孩子用於學習語文或英語,日積月累下語言學習的基礎會更加紮實。

早起早讀所帶來的積極影響會直接顯現在學習中,進一步的成績提高,得到激勵,產生更大的學習動力和興趣,這就是一個良好的“報酬遞增”的過程。

孩子升入高年級就跟不上?建立正確的“路徑依賴”很重要

建立正確的“路徑依賴”

大多數情況下人們習慣於依賴經驗行事,在熟悉的節奏和環境下更能讓人有安全感,並且去進行一些活動的時候可以不需要付出努力,當然這樣的“路徑依賴”會讓人停滯不前。

因此要打破舊的、負面的路徑依賴,建立正確的路徑依賴是一個長期過程。萬事開頭難,打破侷限如此,形成正確的路徑同樣如此。

關注第一次

一種行為的第一次經驗對孩子會產生深刻的影響,在之後進行相關內容的行為中會以此為借鑑,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家長髮現孩子從一些地方學到了不好的習慣,之後就會頻繁地出現。

孩子容易“學壞”,其實就是第一次不良內容輸入的影響。因此對於這類壞習慣,父母在及時發現後要及時制止並改變,不要等這些不好的行為成為習慣後才後知後覺,這樣要改變一個壞毛病需要花費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極大的。

孩子升入高年級就跟不上?建立正確的“路徑依賴”很重要

培養好習慣,摒棄壞習慣

拿破崙·希爾說:“播下一個行動,你將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你將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你將收穫一種命運。”

好的習慣關鍵在於踐行於培養,堅持比努力重要,堅持也比努力更難,而相比壞習慣的放任,好習慣需要自我約束和驅動。

在形成過程中天然地要比壞習慣難得多,這就要求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給予孩子一定的幫助,讓好習慣更容易實現,讓壞習慣更難達成。

孩子升入高年級就跟不上?建立正確的“路徑依賴”很重要

比如孩子看電視沒節制,這時候父母可以把遙控器放在他們拿不到的地方,這樣孩子如果想看電視了就只能和父母說,並且他們知道這一要求也許並不能被滿足,看電視的難度提升,孩子自然會主動減少看電視的頻率了。

類似的好習慣的難度降低,需要父母在初期給孩子提供一些幫助,這方面父母需要花些心思,既不能過度,也不能放任不管,以培養孩子穿衣服為例。

最開始父母並不會要求孩子每天根據氣溫天氣等挑選衣服,把當天要穿的衣服放在床邊讓孩子自覺穿上,這其實就是在降低孩子自主穿衣服的難度。等習慣養成後在一步步地減少提供的幫助,類似的方法在其他習慣養成上同樣適用。

孩子在學習中需要不斷打破過去的習慣,隨著學習內容的增加和課程的深入,一些舊的學習習慣會變得跟不上學習進度,關於這一點,孩子如果陷入困境父母也要及時給孩子提供意見,引導他們走出舒適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