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升入高年级就跟不上?建立正确的“路径依赖”很重要

很多孩子在早期的学习中尚且能够做到游刃有余,但是一些家长会慢慢发现,等孩子升入高年级,就会慢慢出现跟不上的情况。

区别在于一些孩子在小学高年级就开始掉队,一些到初中或者高中显现,当然不论是哪一种,这背后的原因很多家长们都没有深刻认识。

具体的原因可以是很多,比如很多家长都会说,孩子的基础打得不牢,面对越来越多、越来越难的课程学习会力不从心,有的家长考虑是主动性问题,学习上不够努力。

这些透过观察能够发现的问题还存在补救的可能,但是很多家长会忽略一个重要的问题——路径依赖。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光是父母容易忽略,很多孩子也会陷入路径依赖而不自知,在学习中反复地走弯路。

孩子升入高年级就跟不上?建立正确的“路径依赖”很重要

什么是路径依赖

所谓路径依赖,可以理解为一种类似物理学上的惯性,一旦进入某一路径之后会对此产生依赖,在惯性的作用下不断依赖被不断地强化。

再想从这条路上下来的时候需要克服极大的阻力。那么路径依赖的影响有多大呢?举一个最经典的例子也许大家会对路径依赖产生更深刻的认识。

当前铁轨的标准距离为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这一距离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战车的宽度,古老的罗马在古代欧洲拥有强大的影响力,那时候欧洲很多道路都是罗马人铺设的。

因此这一标准在后来成了欧洲通用标准,一直到现在都在影响着世界。如此深远而可见的路径依赖让人惊叹,实际上在教育中,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形成很多路径依赖。

孩子升入高年级就跟不上?建立正确的“路径依赖”很重要

孩子学习生活中的路径依赖

举个简单的例子,很多家长在孩子的初等教育阶段不太上心,以小学的课程学习为例,以过来人的经历大家都知道小学的课程内容是很简单的,这时候孩子怎么学都无所谓。

因此,孩子在学习中会养成很多不好的习惯,并且这些习惯还不会体现在成绩上,比如写作业的时候三心二意,一会儿偷看电视,一会儿要吃东西的,但是当孩子升学后,如果继续用这样的学习方式,成绩一定保不住。

除此之外,一些家长也会发现,孩子在自己辅导作业的时候完成作业的效率很高,但是只要自己一不关注,各种问题就来了。

比如说学习到一半,给自己定下10分钟的休息时间,这时候如果没有父母督促,10分钟的休息时间很可能变成30分钟、甚至一小时,一晚上的学习时间就被浪费了大半。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平时孩子习惯了有家长监督的学习,在时间上没有自己的把握,这同样是一种路径依赖,一种不好的依赖。孩子学习应该更自主,还是父母一刻不懈怠地在一旁辅导呢?这对于很多家长来说都是大难题。

孩子升入高年级就跟不上?建立正确的“路径依赖”很重要

当然往好的方面想,路径依赖同样有积极意义。

美国学者特尔曼曾经做过一项实验,实验样本为美国1500名平均年龄只有7岁。

但是智力平均水平达到130的高智商儿童,在选取研究对象阶段,这些孩子都是同龄人中的出类拔萃,但是在成年会后,特尔曼将取得成就前后各20%的的人进行对比。

会发现在这期间的生存轨迹有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学习习惯、进取精神以及毅力上,这些品质关乎一个人的的成功可能性,同样它们也都是可以在路径依赖下形成。

学习状态和生活习惯一样具有惯性和强化机制,也存在经济学中的报酬递增。教育家曼恩说:“习惯仿佛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他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

比如最简单的每天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每天6点起床,利用早起的半小时可以做很多事,孩子用于学习语文或英语,日积月累下语言学习的基础会更加扎实。

早起早读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会直接显现在学习中,进一步的成绩提高,得到激励,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和兴趣,这就是一个良好的“报酬递增”的过程。

孩子升入高年级就跟不上?建立正确的“路径依赖”很重要

建立正确的“路径依赖”

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习惯于依赖经验行事,在熟悉的节奏和环境下更能让人有安全感,并且去进行一些活动的时候可以不需要付出努力,当然这样的“路径依赖”会让人停滞不前。

因此要打破旧的、负面的路径依赖,建立正确的路径依赖是一个长期过程。万事开头难,打破局限如此,形成正确的路径同样如此。

关注第一次

一种行为的第一次经验对孩子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在之后进行相关内容的行为中会以此为借鉴,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家长发现孩子从一些地方学到了不好的习惯,之后就会频繁地出现。

孩子容易“学坏”,其实就是第一次不良内容输入的影响。因此对于这类坏习惯,父母在及时发现后要及时制止并改变,不要等这些不好的行为成为习惯后才后知后觉,这样要改变一个坏毛病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极大的。

孩子升入高年级就跟不上?建立正确的“路径依赖”很重要

培养好习惯,摒弃坏习惯

拿破仑·希尔说:“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好的习惯关键在于践行于培养,坚持比努力重要,坚持也比努力更难,而相比坏习惯的放任,好习惯需要自我约束和驱动。

在形成过程中天然地要比坏习惯难得多,这就要求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给予孩子一定的帮助,让好习惯更容易实现,让坏习惯更难达成。

孩子升入高年级就跟不上?建立正确的“路径依赖”很重要

比如孩子看电视没节制,这时候父母可以把遥控器放在他们拿不到的地方,这样孩子如果想看电视了就只能和父母说,并且他们知道这一要求也许并不能被满足,看电视的难度提升,孩子自然会主动减少看电视的频率了。

类似的好习惯的难度降低,需要父母在初期给孩子提供一些帮助,这方面父母需要花些心思,既不能过度,也不能放任不管,以培养孩子穿衣服为例。

最开始父母并不会要求孩子每天根据气温天气等挑选衣服,把当天要穿的衣服放在床边让孩子自觉穿上,这其实就是在降低孩子自主穿衣服的难度。等习惯养成后在一步步地减少提供的帮助,类似的方法在其他习惯养成上同样适用。

孩子在学习中需要不断打破过去的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加和课程的深入,一些旧的学习习惯会变得跟不上学习进度,关于这一点,孩子如果陷入困境父母也要及时给孩子提供意见,引导他们走出舒适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