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天镇:一位城里妹的茶乡一天

“袁霞来啦,快坐,我马上给你泡一杯正宗的小兰花茶!”4月9日早晨8点多钟,正在家里分拣茶草的王银波放下手中的活计,热情地迎接这位熟客的到来。

王银波是晓天镇查湾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茶叶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几年来,通过自己的努力,光荣脱贫。而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精心炒制的茶叶至今还晾在家里。此时,王银波突然想到了前年认识的袁霞。袁霞在舒城县城关春秋农贸市场内开了一家“舒晓农家土特产”专卖店,两年来,多次深入大山区晓天镇收购茶叶、油茶、橡栎粉丝,以及土鸡蛋、豆腐、千张、牛肉酱等农产品。下乡过程中,不仅仅这里的一山一水、生态味美的土特产品吸引了她,正在奋力脱贫的一群艰辛、勤劳的贫困农户也引起了她的关注。善良的袁霞当即决定,所有的土特产品全部从贫困户手中收购。除了到他们家里购买土特产,在县城的日子也不时打个电话,问问生产生活,问问收入,问问困难和需求。尤其是今年的新冠疫情期间,袁霞多次打电话,询问他们的防疫情况,还有茶叶等农特产品的生产经营。

“前段时间的一场春雪,茶叶没冻坏吧。”袁霞细心地问。“还好,那几天,刚好茶叶还没发芽。现在上市了,前几天在镇上组织的消费扶贫活动现场卖了一些,现在又产了不少暂时还没有销出去。”王银波说。“嗷,没事,我看看你炒的茶怎么样。”袁霞蹲下身子,认真翻看着簸箕里青翠的小兰花茶,并拿到鼻子前嗅了嗅。“大概有几斤?我全都要了。”袁霞的干脆让王银波一下子愣住了,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接近10点钟,离开王银波家,袁霞来到对面的一处茶山上,贫困户刘圣东正在山上摘茶。“刘大哥,一个人忙不过来吧,我来帮你吧。”刘圣东家属身体不好,不能干农活,赶上茶季,刘圣东一个人忙得够呛。“你这细皮嫩肉的,行吗?”刘圣东憨憨的笑着说。“刘大哥放心吧,去年我就学会摘茶了,还有炒制,不会浪费你的宝贝的。”灿烂的阳光此时正暖,柔柔的象一把梳子,轻轻地抚摸着山间地头忙碌的人们。日头越来越高,袁霞的额头开始渗出了丝丝的汗珠,但灵巧的双手依然翻飞着,在嫩绿的芽叶间穿梭。偶尔几只蝴蝶凑过来,扇动着春的气息,和草叶的馥郁。“乡下真好,这里丰富的资源,清澈的空气,还有纯朴的村民,我期待着这里越来越好,越来越美丽,人们越来越富裕。”摘茶的袁霞感叹道。

快到12点半了,袁霞将一篮的翠绿交给了刘圣东,接着来到贫困户张大嫂家。 张大嫂丈夫长年在外打工,里里外外全部一个人张罗,自从与袁霞认识后,家里的茶叶就不愁销售了。该吃午饭了,“你拣茶草吧,我来烧饭。”两个人象亲姐妹一样,一个锅上,一个灶下,不一刻,一份肉烧干豇豆便端坐在了碳炉子上,一份香得扑鼻的香椿炒鸡蛋,一碟虎皮青椒,带着浓郁乡村风味的午餐让袁霞感觉是有点饿了。“下午,我就帮你摘茶吧,晚上炒好,我就带回去。”大家简单地吃了饭,洗过碗,再次来到茶山上。

5点多钟,一盏明亮的灯光下,一方砌着平平整整的茶锅前,袁霞和张大嫂开始了精心炒制。杀青,压条,揉捻,烘焙,拉火,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每一滴汗水都凝成了珍珠。精雕细琢后,看着白天的辛劳在透明的玻璃杯中翩跹起舞,喷发着醇厚、纯正的大自然的芬芳,啜饮一口,齿颊留香,所有的疲惫在嘴角牵起的笑意中无影无踪。

夜晚10点半了,袁霞开始收拾行囊。这一天的自摘自炒和亲身体验,袁霞一共购买了一百多斤茶叶,来自1位贫困户,7位已脱贫户。还顺便带上了山芋粉、葛根粉、橡栗粉,还有粉丝,山野菜、小河鱼、豆腐、千张等,价值达4万多元。

打开大门,星光满天,寂静的山野里,家家户户的灯光依然明亮,一片片清香的叶子改变着乡民们的命运,打造着未来更加崭新和美好的生活。“过两天还要上来,这个时节茶叶卖得不错,加上疫情逐渐过去,这些土特产销售开始回暖。”这一天,对于袁霞来说,虽然辛劳,但收获和付出的满足感、幸福感就象眼前的小兰花茶,清香,甘醇,回味悠远。(丁文新)

晓天镇:一位城里妹的茶乡一天

漫步百年老街,了解兰花古镇悠久的历史文化

晓天镇:一位城里妹的茶乡一天

摘茶如今对袁霞来说,已很熟练了

晓天镇:一位城里妹的茶乡一天

与当地销售农产品的商户交流生意

晓天镇:一位城里妹的茶乡一天

亲手采摘

晓天镇:一位城里妹的茶乡一天

自己摘自己炒,以保证名茶之乡茶叶的品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