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分,善行的根本和基礎

本分,善行的根本和基礎


01

本分在詞典中的意思是,安於所處的地位和環境,應儘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原文出自《荀子·非相》:“小辯不如見端,見端不如見本分。”有些人寫做“本份”也是一樣的,都是指人應該做好分內之事,不要忘記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只不過“本分″還包括老實的性格,不做超過自己職權或能力範圍內的事情等,更常用一些。

如果說信仰是指導人們行善的,那麼,信仰之後的恪守本分,就是最好的善功,也是對信仰最好的詮釋。因為信士永遠不會停下追求目標的腳步,但若離開本分,這個目標是無法實現的。活在這個世上,只要一息尚存,我們前進的腳步就不會停止。就會不斷地創造自己的價值,不斷地造福人類、利益社會、利益國家,這是我們的本分。

從某種意義上講,只有在自己的本分上所做的事情,才算是善行。從古至今,守本分是保平安的基本措施。史書上記載了一個很有名的故事。密國是西周早期的一個小諸侯國。據說在周共王的時期,周共王邀請密國國君密康公一家人外出旅遊。有一天,正當大家玩的興致勃勃的時候,不知道從哪裡跑來了三位美女,說是投奔密康公而來的。

正在興頭上的密康公,見到如花似玉的三位美女投懷送抱,頓時心花怒放,高興地不知道北了。而這時候有個人卻是清醒的,就是密康公的母親。她站出來對兒子說:“你是一個小人物,怎麼能夠享受這麼大的豔福呢?你應該把這三位美女獻給周共王,否則,我們密國就會有滅國之災。”

我們看原文,這位母親的口氣比我寫的白話文要嚴厲得多,“小丑備物終必亡”應該算是《國語》中最為鏗鏘有力的座右銘了。大概意思是:小人物會因貪慾過度、膨脹、自大而招來覆滅之災。這句話與古希臘底庇德斯的名言,“神欲使之滅亡,必先使之瘋狂”,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關於這一點,東西方智者們的看法是完全一致的。

密國那位聰明睿智的母親,在歷史上並沒有留下姓名,但她的話卻給後人留下了很大的啟迪。要知道,在“周禮”盛行的時代,本分是第一位的,凡是超越本分的事情,無論自己多麼喜歡,對自己的誘惑有多麼大,都不能做,這也就是曾子為什麼說“君子思不出其位”的原因了。

這位密康公顯然是利令智昏,忘記了自己的“本分”,他不但置母親的勸告於不顧,還當著周共王的面,得意忘形的與三位美女住在一起了。第二年,周共王果然出兵滅亡了密國,殺死了這位不守“本分”的密康公。

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周共王滅了密國,我們不得而知。但與這三位美女有關係,卻是史學家的共識。我們用今天的眼光來看,密康公確實是一個不知道“本分”的人,周共王從這些小事中就能看出來他的為人。一個人如果不知道自己的“本分”,就難免做出一些超出職權範圍的事情來。這個道理古今相同。

就如同今天你在單位上總是喜歡幹一些“好事”,而這些事情固然是好事,但卻不該由你來做,這種“越級表現”表面上獲得了獎勵,其實是給自己埋下了很大的隱患。你讓上級難堪,讓同事臉上無光,甚至你做的那件“好事”,還影響了其他部門的正常工作。所以,你在獲獎之後必然每天要過著“橫眉冷對,千夫所指”的日子。

孔子最親近的弟子顏回死了,因為家裡較窮,顏回的父親去求孔子資助,以便喪事辦的體面一些。而當時孔子也沒有錢,他想讓孔子把自己的車賣掉,給顏回買個槨。孔子聽了沒有答應,並說了兩個理由:“第一、我與顏回的感情好是事實,但按照顏回的身份,用棺就可以了,沒有必要再加槨。在古代棺和槨是分開的,放屍體的箱子叫棺,放棺的大箱子叫槨。

第二,我是國家官員,如果把我的車賣了,出門就沒有面子。”我們看孔子處理這件事,似乎有些冷酷,好像是一般老百姓的思想。其實這兩個理由都是很充分的,完全表現了“本分”的內涵。他自己守本分,也希望自己的學生守本分。在他看來,“本分”比“感情”更重要。無論他對顏回的感情有多麼深,也不做超越本分的事情。

今天,我們的事情壞就壞在人人都在做超越本分的事情。阿訇看起來像演員,爭著當網紅。鄉老看起來像阿訇,到處跑著宣教出侯昆。學者忙著出書只為賺錢,越來越像商人。商人四處登臺演講大談文化,越來越像學者。其實,都是在做僭越自己本分的事情。所以,我們不斷看到了漏洞百出的“經書”,聽到了荒唐至極的言論。

本分,善行的根本和基礎


02

一個人只有守住自己的本分,自己的人生價值才能順利實現。否則,越有本事越糟糕。只要你不丟棄本分,即便你的價值,你的成果沒有被人重視,但卻不會招來麻煩。其實,你根本不用擔心,只要你真的有才,這裡沒有人欣賞,別的地方就有人賞識。關鍵是你能創造什麼價值,這才是問題的焦點。

我們需要努力,但是前提是做好分內之事,不要超越自己的本分。在本位上努力,才是智慧的體現。很多人一輩子非常努力,活沒有少幹,力沒有少出,汗沒有少流,到頭來卻竹籃子打水一場空。問題就出在自己沒有在本分上努力。守住了本分,即是遵守了天命;丟掉了本分,即是褻瀆了天命。

大到社會,中到企業,小到家庭,人人守本分,才能興旺發達起來。每個人在什麼崗位,就做好這個崗位上的工作;站在什麼位置上,就操什麼心,說什麼話,這就是守本分。無論在外面的官位有大多,頭銜有多少個,回到家後,是丈夫就做好丈夫;是妻子就做好妻子,這就是守本分。而不是天天嚷著,妻子不好,婆婆不好,兒子不好,試問,自己的本分做好了嗎?

人活一世,說難也難,至於想做好人,那就更難了。但是說容易也容易,就是守好本分。做人做事,各人有各人的本分,沒有辦法一概而論。十年前我在民族商會當秘書長,當時發現一個投資項目,別人都勸我入股,有人還熱心地幫我貸款,我堅持謝絕了。當時就是記住一條,守住本分,不做自己能力以外的事情。

後來我離開了商會。再後來,聽說當初的那個項目遇到了麻煩,所有人的投資都打了水漂。這時我長出了一口氣,感謝真主的相助,經受住了誘惑。其實,真主給每個人的特長不一樣。既然選擇了民族文化這條路,就註定了與發財無緣。清貧,是古今所有文化人的共同特點。我深刻地認識到,只有守住自己的本分,才有可能不負眾望,有所作為。

對於任何人而言,守本分的第一件事就是“實″,這是人生道德修養的根基。為人誠實的人,可以廣交朋友;敢於求實的人,可以得到人們的尊重;勤於務實的人,可以幹一番事業;作風樸實的人,可以得到人們的信任;思想充實的人,可以使自己朝氣蓬勃地渡過一生。生活中,一個人在信仰之後,做好自己的本分,就是最美的善行。

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兢兢業業工作,就是做人的本分。然後處處說實話、幹實事、心地善良,為人正派。你如果能守本分,別人就會相信你,這是一份榮幸,也是自己的一份成績。比如經商賺錢是商人的本分,但要守住這個本分,就必須貨真價實,不能弄虛作假,或超範圍經營。否則,就給自己埋下了隱患。看來起來賬面上錢多了,但都是給別人積攢著,遲早要還掉的。

做人以實為本,切忌言而無信,弄虛作假。如果言行脫離實際,空談玄虛,標榜清高,坐而論道,大到誤國,小到害己,遲早是要出問題的。所以,誠實、求實、務實、樸實、篤實就是最大的本分。缺少了誠實,信仰就無從談起。誠實也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孟子說:“思誠者,人之道也。”追求誠實是做人的本分,是求學立業之根本,是一切美德的基礎。

所謂求實,就是追求真理,這是一個人最寶貴的精神。有了這種精神,我們活著就不只是為了吃飯睡覺,還要弄明白生命的意義。求實精神也是一種本分。它要求我們做任何工作都要把身體和精神結合起來,全神貫注,並不是應付差事。尤其遇到事情,不能聽風就是雨,而是要認真的核實,弄清虛實,不能傳播虛假信息。

所謂務實、樸實和篤實,就是要腳踏實地的說實話,辦實事,求實效。做一個純潔、純樸,具有優良品德的人。把培養自己樸實的品格,當作做人的重要功課。切忌言過其實、有名無實、華而不實、虛假失實。做人要簡單,做事要幹練,規規矩矩地守好自己的本分。

本分,善行的根本和基礎


03

真主造化的人類,千姿百態,每個人的個性都不一樣,最終的結局也不一樣。面對蒼茫的世界,唯有信仰,才是我們的本分,也是我們最大的力量。許多人看不透塵世的渺茫,費盡心機做了許多超越本分的事情,結果是自己給自己挖了個大坑。當他反應過來的時候,一切都塵埃落定,來不及了。

所有人都期盼自己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能在自己未來的人生中,擁有屬於自己的事業。但大多數人不是把方向選錯了,就是把勁使大了,超過了事情本身所需的量,結果導致適得其反。當一個人不知道什麼是自己的本分,不斷地做超過本分的事情,他的事業看起來紅紅火火,其實是危如累卵。

科技時代,人們最大的錯覺是,感覺自己什麼都可以做,什麼都可以說,完全忘記了“本分”二字。在這個急功近利的浮躁時代,“跨界”“超越”“飛速發展”等字眼到處可見,似乎講本分這個觀念落後了,毫無用處。其實正好相反,人一旦超越本分,便會陷入迷茫之中,不知道該如何應對,這時候才發現,自己已經沒有退路了。

人是造物主的被造物中最羸弱的,也是最容易負恩忘義的一個物種。但是,恰恰人總是擺出一幅不可一世的樣子,常常忘了自己是怎麼來的,最終的結局會怎樣。所以,這個世界上只有人是最愛做超越自己本分事情的。由此可見,生而為人是一種幸運,也是一種不幸。區別就在於,是否能恪守自己的本分。

忘記本分,是許多年輕人陷入迷茫之中的根本原因。眼高手低,不知道自己的身份與地位,常常做出讓人瞠目結舌之事。有一句俗話說得好:五年或者十年後的人生,是你現在決定的。你用什麼樣的方式去生活,用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人生,那麼,五年之後生活就像鏡子一樣,反射給你一個相應的結果。

其實,我們今天的作為,何止導致五年的結果,兩世的吉慶都在今天的一舉一動中。作為被造物,崇拜造物主就是你的本分,這是再也樸素不過的道理,但有些人就是不思、不聽、不做。其實,禮拜的目的就是完成自己的本分。這是從根源出發,讓我們擁有更好的心性,從而為自己打造一個更好的未來。

而在這芸芸眾生之中,只有一種人能夠披荊斬棘,負重前行,最終突破所有的障礙,綻放自己的光彩,那就是心存真主,守住自己的本分,堅守自己信仰的人。“本分”的另一端就是“過分”,所以,守本分就要防止過分。真主說:“你們要虔誠地秘密地祈禱你們的主,他的確不喜歡過分者。”(7:55)

永遠不要低估信仰的力量,它能使一個人在任何苦難和逆境中繼續前進。反之,人一旦缺少了信仰的力量,無論多麼身強力壯,一擊即潰。所以,唯有信仰是最終的力量。在負重前行的關鍵時刻,可以支撐自己繼續前進,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

王陽明曾經說過:譬如行路之人,遭一蹶跌,起來便走,不要欺人做那不曾跌倒的樣子出來。意思是,如果你走在路上不小心跌倒了,如果沒有什麼大礙,起來就走,不要裝得可憐巴巴的樣子。生活中,無論我們面臨什麼樣的挫折與困難,不要自己嚇唬自己,堅持繼續前行。咬緊牙關堅持自己的信仰,守住自己的本分。

雖然我們需要責任心,但過度的責任心也是不可取的。因為真主只讓我們每個人只為自己負責,並沒有讓我們為全世界負責。真主說:“你說:‘真主是萬物的主,我能捨他而另求一個主嗎?’各人犯罪,自己負責。一個負罪的人,不負別人的罪。然後,你們將來要歸於你們的主,而他將把你們所爭論的是非告訴你們。”(6:164)

無論你多麼能幹,都不要認為自己是超人,自己是聖人,想要為全世界人負責。即便是聖人,也不會為所有的罪人負責。真主說:“我確已使你本真理而為報喜者和警告者;你對火獄的居民不負責任。”(2:119)有些話說到了,你的責任就盡到了。不要和人爭執,也不要強行灌輸你的觀念,每個人有自己的領悟能力,你只做好自己的本分就行了。

如果你在某個崗位上,那就要有責任心,盡職盡責,做好分內之事,這完全是對的。但如果你不在那個位置上,就不要把手伸那麼長。過分地展示責任心不但解決不了問題,可能會適得其反,給人家幫倒忙。你永遠無法做力所不及的事情,更無法替別人過完一生。只要能做到為自己的人生負責,那就已經了不起了。

而與這些過度責任心的人相對的,就是某些“寄生蟲”。他們把自己看成名族的代言人,總是一副為所有人負責的架勢,其實他們什麼也做不了,什麼也不是。他們做的某些事,說的某些話,完全是超越自己本分的。遺憾的是,總有些人不分好壞,客觀上幫這些“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人,一步一步變成社會的毒瘤。

有些寺裡的開學阿訇沒有出候坤的權力,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每個主麻阿訇在大殿裡講什麼,完全由該寺掌權的“主任”說了算,阿訇其實就是被數根線操控的木偶,沒有一點發揮經學爾林的餘地。本來寺管會鄉老學東是扶幫阿訇的熱心群眾代表,卻變成了操縱阿訇,歪曲教門的某後黑手。他們明明在做超越自己本分的事情,卻擺出一副幹教門的樣子。

所以,真正的信士,不會把自己當作無所不能的人,而是正視自己的位置和能力,只對自己負責。責任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非常重要,就像老師給我們留下的作業一樣,從來不敢掉以輕心。它是真主賜給我們的一份禮物,我們捧在手裡不敢輕易放下。儘管如此,我們還是要分清責任,不要揹負別人的責任。因為超越本分,有可能是在犯罪。

本分,善行的根本和基礎


04

服從“主事人”是信士的本分,但他說的話必須是正確的,是對人有益的,而不是有害。既不害自己,也不害別人。據《艾布·達烏德聖訓集》中記載,阿里傳述,穆聖派遣一支部隊,任命一人做統率,並讓大家都聽他的命令。這個人就燃起一堆火,命令大家往裡跳。部分人拒絕跳入,並說:“我們(放棄祖先的信仰)就是為了逃離火獄。”

另一部分人正要跳入,穆聖得知消息後趕到了,及時制止了這種行為。他說:“倘若他們跳入,他們則永居火獄之中。”並說:“違抗真主之事上不得服從,服從只在善事上。”阿卜杜拉傳述:穆聖說:“服從是每個穆思臨的本分,無論他願意與否,只要他未被命令去犯罪。若命令犯罪,則不得服從。”

今天,有些人站在傳教的崗位上亂講,這個人是“玩哈餅也”,那個是“卡非爾”,意思是除了他這一派,其他的人都是外道。導致無知的鄉老每天也跟著亂喊。有一次一個鄉老在我面前大罵“玩哈餅也”,我說你說說,什麼是“玩哈餅也”,他們怎麼了?他說我們寺裡阿訇講了,“玩哈餅也”面向沙特禮拜,我們面向西禮拜,拜的不是一個真主。還有,“玩哈餅也”吃油香的時候先不掰開,直接用嘴巴咬,太可惡了。

竟然有人敢這樣講,也有人願意聽,完全不動腦子。在坊民信仰逐漸淡薄,寺院裡不見年輕人的嚴重危機下,以及許多意想不到的麻煩不斷的時候,還有時間和精力攻擊別人?伊瑪目的話我們要聽,但對於那種破壞團結的話,那些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而不惜捏造謠言貶低別人的話,那些混淆是非指鹿為馬的混賬話,可以不聽。關於這個道理,穆聖當初已經給我們說得明明白白的了。

我們不說一個阿訇要有多高深的爾林,一個鄉老要多虔誠的操守,只要他能守住信士的本分,不胡說八道,才配談別的。真主說:“你們當謹守拜功,完納天課。”(2:43)伊本·阿拔斯說,艾布·蘇福揚給我講了一段聖訓,他引述說:“他(穆聖)命令我們禮拜,完納天課,接續骨肉,安分守己。”

據伊本·阿拔斯傳述,穆聖派穆阿茲前往也門時,對他囑咐道:“你奉勸他們作證除真主外,再無應受崇拜的主宰,並作證我是真主的使者。如果他們聽從,你就教導他們真主給他們規定的每晝夜五次禮拜。如果他們聽從,你就教導他們,真主從他們的財產中規定了天課,取之於富人,用之於窮人。”

據艾布·胡萊賴傳述,有一個遊牧人來對穆聖說:“請你指示我一件善功,若我能做到就能進入樂園。”穆聖說:“你當崇拜真主,不可以物配主,立行主命拜功,完納天課,封萊麥丹月的齋。”遊牧人說:“以掌握我生命的真主起誓!除此之外,我不再增加別的。”當他離去時,穆聖說:“誰喜歡看樂園中的人,就看這個人。”

據艾布·賈姆拉傳述,我聽伊本·阿拔斯說,阿卜杜勒·蓋斯的使團來見穆聖時說:“真主的使者啊!這些人都屬萊比厄部族,在我們和你之間有牟昨爾的逆徒阻隔,因此我們只能在禁月中來見你。請你給我們吩咐些事項,讓我們親耳聽到,回去後傳達給其他人。”

穆聖說:“我命令你們四項事情,禁止你們四項事情;我命令你們歸信真主,作證除真主外,再無應受崇拜的主宰;他說著用手指掐算——謹守拜功;完納天課;交獲戰利品的五分之一。我禁止你們用酒葫蘆、酒罈、酒槽和盛酒的器皿和與酒有關的液體。”

據阿卜杜拉·本·歐拜杜拉傳述,艾布·胡萊賴說,在真主的使者歸真後,艾布·伯克爾出任哈里發時,有些阿拉伯人叛變了。(艾布·伯克爾下令討伐叛徒),歐麥爾對他說:“你為何要討伐這些人?而真主的使者曾說過:‘我奉命與人們作戰,直到他們作證除真主外,再無應受崇拜的主宰。誰唸了這作證詞,誰的財產和生命都受到我的保護。除非違犯真主的禁令,而對他的清算全在於真主。

艾布·伯克爾說:“以真主起誓!我一定要討伐那些把禮拜與天課區分對待的人,因為天課是擁有財產者必須交納的義務。(如同禮拜是身體必須履行的義務一樣。)以真主起誓!假若他們給我拒交他們原來交於真主使者的一隻山羊羔,我一定要為之討伐他們。”歐麥爾說:“以真主起誓!真主已使艾布·伯克爾胸襟開闊,我終於明白了,他堅持的是真理。”這些聖訓都是來自《布哈里聖訓實錄全集》。

通過學習以上這些聖訓,我們知道了,作為一名信士,什麼才是自己的本分。人生如大海,芸芸眾生之中,唯有內心信仰堅定的人,最終才能到達彼岸。其實,信仰並不難,只要我們守護好自己的本分,點點滴滴的善行,最終可以博取真主的喜悅,獲得宏大的恩典。

人生即修行,境界有高低,這是一個不斷深化與提升的過程。只要我們找到了正確的方向,堅持不懈地努力,最終一定能夠取得真主的喜悅,成為吉慶平安的幸福之人。所以,要懂得守好自己的本分,用愛與感恩塑造自己的人生,保持內心的信仰純潔無染。

無論當下的處境如何,你只管守好自己的本分,做好自己的分內之事,剩下的交給真主,相信用不了多久,你就知道答案了。到了那個時候,你就會明白這一路上遇到的挫折與苦難,都是恩典的前奏。那些沒有堅持過來的人,那些翫忽職守的人,那些忘記自己本分的人,都是與恩典無緣的人。

本分,善行最重要的基礎。丟掉本分,任何善行都會變味。凡是履行了為人本分的人,就是最優秀的人。最後,我們再學習一段尊貴的經文。真主說:“人們啊!你們應該崇拜你們的主,他創造了你們和你們以前的人,你們應該崇拜他,希望你們敬畏。”(2:2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