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登陸納斯達克,黃崢的「本分」與避不開的質疑

北京時間7月26日9:30,拼多多在納斯達克敲響開市鍾。

有些出乎意料,黃崢並沒有像其他創始人一樣去納斯達克現場敲鐘,而是留在了上海。今天下午他穿著一件紅色POLO衫出現在拼多多總部,臉上沒有太多興奮。公司一切照舊,內部沒有特意裝飾,“這不是個特別大的事兒。它就是一個形式,不影響實質,我敲一下又不會怎樣。”黃崢說。

“你會覺得遺憾嗎?”

“為什麼遺憾?”他反問。

黃崢是外企出身,卻不修邊幅。他師從段永平,26歲時和巴菲特共餐,卻異常低調。這使得拼多多在前兩年的發展中幾乎沒人注意到它,而當它出現在大眾視野的時候,已然是一間規模過千億的電商公司。

拼多多登陸納斯達克,黃崢的“本分”與避不開的質疑

招股書顯示,截止2018年6月30日的12個月間,拼多多GMV達2621億元,活躍買家數達3.44億。成為中國第三大電商平臺。

拼多多此次赴美IPO將按照定價區間上限19美元/ADS的價格發行。按此價格加上期權估算,拼多多市值約為240億美元,是京東的一半,唯品會的3.5倍。

此前有媒體報道稱,拼多多獲得20倍超額認購,由於超募倍數較高,拼多多有權行使提價20%至22.8美元,但黃崢堅持以19美元定價。

“你說沒有心動過,其實也心動過。但這也是一個好的機會向大家表明我們的價值觀。”黃崢說。在6月30日發佈的致股東信中,黃崢提出拼多多的核心價值觀正是“本分”。他對這種“本分”的解釋是專注於為消費者創造價值,“我們可能不被理解,但我們總是出於善意,不作惡”。

雖然黃崢一直在強調價值觀,但在拼多多的高速發展,“消費降級”、“假貨”等質疑不斷。虎嗅提煉了圍繞在拼多多周圍的幾個關鍵詞,並在敲鐘前得到黃崢解答。

“消費降級”

2015年9月成立,2018年6月30日美國證券交易所(SEC)披露招股書,26天后納斯達克掛牌。拼多多的上市速度罕見。

在外界看來拼多多著急上市主要原因是經濟形勢並不樂觀,資金趨於緊張。在未來的一年甚至半年內,互聯網公司估值爆發式增長的時代即將過去。為搶佔窗口期,各家公司紛紛上市。

但黃崢否認這一說法,他說並沒有感受到資本環境的變化,“冷熱是相對,再冷的時候好項目也不缺投資。”

之所以著急上市,是因為可以提高企業的公信力:“我們雖然成立時間短,但是規模不小,具有很強的公眾屬性。更早地到公開的市場接受監督,對我們長期發展是有好處的。”“我不太懂怎麼跟媒體溝通,有時候會有很多誤解,而上市可以增加我們的透明度,把各項數據、流程公開出來,整個公司的可信度和公信力會更強,謠言不攻自破。”

回看拼多多的發展歷程,它在已經成熟的電商格局下撕開一條口子。白鴉在評論拼多多的時候曾說道,如果五年以後人們覆盤近幾年的互聯網,有兩件大事是一定要提的:第一個是 vivo 和 OPPO 的銷量超過了小米;第二個是微信紅包,讓拿到 vivo 和 OPPO 的人手機裡都有錢了。

這兩點,打通了四五六線城鎮青年及中老年人群的信息流和資金流,而拼多多依靠這些用戶迅速發展起來。

對於媒體將拼多多用戶形容為“渠道下沉”、“四五線城市”,黃崢並不認同。他認為把用戶分為一二三四線是上一代企業的做法,“現在的城市消費者都是更混合,不能把他們固化。”

在他的表述中,拼多多的用戶和淘寶的用戶是重合的:“拼多多活躍用戶3.4個億,差不多是阿里的一半,這些用戶絕大部分是知道淘寶並且用過淘寶,阿里這家公司宣傳力很強,中國人應該沒有人不知道馬老師不知道淘寶,現在不可能有什麼盲區。但拼多多創造了一個新的場景,這個場景很大,所以看起來像個新大陸。”

他也不喜歡“消費降級”這個詞。“每個人的升級是不一樣的,有的人可能覺得我沒有廚房紙,我要買幾張廚房紙,有的人要買奢侈品。”他更傾向於認為拼多多在做的事情是讓五環以外的人消費升級。

打假

招股書顯示,拼多多2016年收入為5.05億元人民幣,2017年全年收入為17.44億元人民幣,2018年Q1收入為13.85億元人民幣。

收入主要來自兩方面,對商家的在線營銷服務(主要指廣告),以及商品銷售收入。拼多多在廣告上的收入大幅度提高,2016年為4830萬元,到2017年飆升至17.407億元,到2018年一季度就達到13.846億元,同比增長37倍。

而另一方面,拼多多在商品銷售方面的收入持續降低。2016年為4.566億元,2017年降到340萬元,到2018年第一季度為0。

這主要是由於拼多多在2016年、2017年有自營業務,但這部分業務逐漸被邊緣化,到2018年完全被砍掉。

對此,黃崢的解釋是,“開始沒有商戶入駐只能自己賣,但商戶多了之後會發現一個問題,自營和第三方是衝突的,我們不能既做裁判員又做運動員。”

但平臺模式導致對商品質量把控能力下降。

今天中午出版人路金波發微博稱:“創業兩年半就上市,市值1600億人民幣。拼多多的確商業契機,中國奇蹟。不過我查了下該平臺上售賣的果麥暢銷書,我隨即看的十本里,有十本是盜版。”

在打假方面,黃崢說:“阿里走過的路我們都得走,他們遇到過的困難,吃過的苦,我們都得吃。但是我們作為後面的人,相對幸運一些,至少看過它踩過幾個坑,用什麼辦法解決了,我們相對來說解決(假貨)速度會更快一些,付出的代價在前人的經驗基礎上有可能更小一些。”

AT

拼多多的發展中繞不開騰訊和阿里。

2016年7月,在拼多多1.1億美元的B輪融資中,騰訊參投,2018年4月在拼多多30億美元的C輪融資中,騰訊領投。

此前的招股書顯示,黃崢在拼多多所佔股比為50.7%,對公司擁有絕對控制權;騰訊所佔股比為18.5%;高榕資本所佔股比為10.1%;紅杉資本所佔股比為7.4%。

預計本輪IPO後,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黃崢將佔股46.8%,擁有89.8%的投票權;騰訊所佔股比為17.0%,投票權為3.3%;高榕所佔股比為9.3%,投票權為1.8%;紅杉資本所佔股比為6.8%,投票權為1.3%。

在外界看來,騰訊力挺拼多多意在建立電商生態,阻擊阿里。今年4月份的採訪中,黃崢將騰訊形容為財務投資:“騰訊入股拼多多不是因為我們可以對抗阿里,而是我們的投資有回報。”在今天的採訪中,他的口徑有變:“現在我們體量也越來越大,對微信支付也好,還是對(微信)整個商業化也好,在扮演著相對來說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兩個公司商業合作的領域更多,互相依賴程度也會進一步提升。”

騰訊之外,拼多多跳出微信與阿里正在形成正面競爭。

一方面,拼多多的流量正在從微信沉澱到App上,從今年開始,拼多多已經在往自己的獨立 App 上導量,據瞭解拼多多有一半交易是從自己的 App 上來的。

而另一方面,2018年1月10日,阿里巴巴集團發佈旗下平臺《2017年知識產權年度打假報告》,點名淘寶網製售假貨商家正在向拼多多轉移。2018年3月19日,淘寶網打拼多多的項目——“淘寶特價版”正式浮出水面。

對於如何應對淘寶的競爭,黃崢說:“一個是前端的交互形式能不能變得更有趣,我們得益於創造一個新的交互形式,從這個微小的創新裡面獲得了巨大的收益。”“理論上來說,還應該有更多其它新的形態,所以這個方面我們還是要進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