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法考第一网红”罗翔,凭什么几天圈粉上百万?

在全体学生被网课折磨的当下,一个“法学段子手”火了。不用学校号召打卡,也不用家长苦口婆心劝学,看看B站和微博惊人的视频播放量,大概就能猜出他有多受学生欢迎,他就是“B站法考第一网红”,又称“法考界郭德纲”的罗翔老师——一个西装革履,带着一副框架眼镜,看似严肃呆板,但一张口总能把人逗乐的男人。

“B站法考第一网红”罗翔,凭什么几天圈粉上百万?

3月9号他受邀入驻b站,第一支视频播放量超过500万。半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他上传了7个视频,粉丝已经超330万,成为新晋“b站顶流”。

一战成名“粪坑案”

让他一战成名的,要数最经典的“粪坑案”。为了向学生解释,什么叫正当防卫,什么叫事后防卫,他举了一个例子:妇女干部遇到劫色,急中生智将不法之徒推入粪坑并连踩三脚,这种行为属于正当防卫还是事后防卫?

“B站法考第一网红”罗翔,凭什么几天圈粉上百万?

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别慌,段子手罗老师给出了“一般人”的实在答案:当然是正当防卫啊!

“B站法考第一网红”罗翔,凭什么几天圈粉上百万?

通过这个例子,罗翔老师让大家成功记住了区分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采取事前一般人标准,而不是事后理性人标准。

所谓的事前一般人标准,就是把自己代入进去,以当时的情况进行判定,而事后理性人标准,就是事后诸葛亮,用所谓“上帝视角”的态度去评判当事人采取的措施。

讲解案例充满神转折

讲解的刑法课,怎么就能让这么多人上头呢?

一直以来,法学课程给人的印象,都是枯燥、繁琐,门外汉一般很难听进去。但罗翔老师的课程,却讲得深入浅出。他给严肃的法律知识,配上诙谐的语言,生动有趣的案例,让普通人都听得津津有味,还有所收获。从上面的案例来看,能把如此复杂易混淆的法学概念,讲得生动有趣,还火遍全网,可见他的教学功底。

讲到犯罪分子的“流氓动机”,或许很多人不能马上理解,可罗老师能通俗易懂地告诉你:就是“精神空虚,内心无聊,好恶斗勇”。然后话锋一转指出,如果今天还有流氓罪,在座的多少同学要被判死刑的呀。

“B站法考第一网红”罗翔,凭什么几天圈粉上百万?

所有枯燥晦涩的名词,经他的嘴一解释,都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他的案例讲解中包含了各种充满神转折的故事。

比如,在张三买假证的案例中。张三网购了一张“假结婚证”与小三假结婚,张三和卖家都涉嫌非法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但如果张三网购一张北大毕业证,同样是假证,法律就认定张三无罪,因为没有“买卖事业单位印章罪”这一罪名。

再比如,某人因为破坏景区碑刻被以破坏文物罪起诉,量刑标准是三年以下。但他的律师特别敬业,查证这个碑刻是近现代碑刻,不属于文物,不符合构成要件,不认为是犯罪。条理清晰慷慨陈词之后,成功让法院改判了:寻衅滋事罪,五年以下。

在视频中,罗老师会一本正经地用刑法知识对各种犯罪行为进行分析,而在拆解过程中往往出现多个神转折,让人们全程在黑人问号脸和“哈哈哈”中疯狂切换。

因为罗翔老师老爱在课堂上拿“张三”举例,张三终于拥有了行走江湖的大名,“法外狂徒张三”,这也成为鬼畜视频剪刀手们最喜爱的素材。

是谁在看罗翔“脱口秀”?

如果你经常搜索和围观关于罗翔老师的视频,一定常常能看到不少非法学专业的同学发出真香弹幕:“我也不知道我一个学会计的/学医/搞代码的为什么看得停不下来!”

这些弹幕里提到的专业五花八门,甚至还夹杂着众多中小学生。DT财经通过弹幕分析发现,从理科生到文科生,小学生到大学生,罗翔老师的刑法风暴不仅席卷了高校,甚至吹遍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各个年级。

从大家自报家门的弹幕来看,罗老师的粉丝辐射多达20多个专业。这些专业包括但不限于医学生、外语、艺术、计算机、管理、材料学等等。学校方面,不管是清华大学的工科生,还是中医药大学的医科生,都无法逃避罗老师的魅力。

“B站法考第一网红”罗翔,凭什么几天圈粉上百万?

案件分析之外的人生思考

北大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刑法学研究所所长,带着一连串荣誉和光环的罗翔老师,让人打心眼里喜欢的,是他看似不按常理出牌,却总能用三言两语拨开云雾指点迷津。

罗翔老师不仅给你提供法律专业视角下的独特解读,还时不时来一场哲学教育和人生思考。对于快乐,他认为,越能体现人性尊严的快乐,越是一种最高级的快乐,所以我们之所以读书、行路,就是希望我们能不断地享受高级快乐。

每个人都爱自由,想拥有想干嘛就干嘛的权利,可罗老师却一针见血地说——所有人都是被管束才有今天的成就。“如果完全不受限制,我觉得大部分人,都会嘴巴说我向往崇高,但实际就是在堕落中无力自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