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严峻显担当 背起背包清不良

“贷款本身就是一个互惠互利的事,别让还款成为讨债。”这句话是赵凯民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43岁的赵凯民是文水农信社孝义分社的客户经理,也是今年刚刚破格提升为副主任的一位老员工,论学历,他只有大专水平,但不管是柜面知识,还是信贷业务都熟记于心;论资历,他接手客户经理一职也仅仅是从2017年底才开始,但是作为一名有18年党龄的共产党员,他充分发挥了“一名党员一面旗,清收不良打头阵”的先锋模范作用,成为了文水联社的清收标兵,2019年他累计清收不良贷款453笔,金额累计38万余元,下达催收通知书122份,基本做到天天有“收获”。

疫情严峻显担当 背起背包清不良

今年年初,新冠疫情席卷全国,给该社业务开展造成了很大困难,赵凯民拿手的“清收”工作也受到了波及,别的客户经理都“不能下乡”、“见不着人”的时候,他却认为,疫情期间,大家都减少了外出的次数,在家的时间较往年要多很多,这是个清收不良的好机会,他给贷户一个一个的打电话催收、微信语音清收、微信朋友圈清收,为了让清收工作取得实效,他把病重的父亲托付给自己身为老师的妻子,将自己的生活起居全部安排到在社里,每天对着电脑一户一户的查资料,一家一家的看材料。

他的妻子为了让自己的老公全身心投入到不良清降工作中。把家庭的重担扛在了自己身上,每天除了照顾病重的公公,还需要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她经常在公公入睡后才开始完成第二天的教学任务准备工作,将每项工作全部安排有序后,自己才能安心休息。

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是来自于量变的积累。赵凯民的疫情期间的清收工作表现正应了这句话,他通过资料分析,将不良贷款金额1000元至3000元的小额作为主要突破口,贷户年龄则由20多岁到70多岁全员囊括,每天早上他都会梳理失信人员名单,重点筛选疫情期间无法外出的在外务工人员,人员一旦确定他就戴着口罩、拿上资料上门催收。下午,他会对无法上门清收的人员开展电话清收、微信清收,晚上,他还要对今天的清收工作进行小结,哪个贷户有什么困难、那个贷户最近收入不错、今天从村民口中打探到了什么消息等他都要一一记录,有次一个小伙子来社里办理存款,他留意了一下姓名,随即问询他父亲的工作以及年龄,确认无误后,他告知小伙子其父亲在信用社有一笔2003年办理的2万元不良贷款,经过现场核实,小伙子当场作出3天之内还清不良贷款的保证。这类清收工作的成功正是来自于他对不良贷款资料的熟悉、对长久失联贷户信息的掌握。

在单位,他总是拿着一摞厚厚的名单在社里进进出出,疫情期间,他的清收工作真正做到了停工不停收,在他的带动下,全社上下鼓足干劲,都在不遗余力清收不良。

疫情期间,他共通过电话催收不良贷款37笔,14.11万元;下达27笔催收通知书,998.5万元。数字虽然不多,但工作实效确实实打实的。赵凯民身上所折射出的“背包精神”,正是驱动文水农信转型提质的强大动力。更多的文水农信人在以实干诠释“背包精神”、以奉献凝聚前行力量的“背包精神”指引下,将“背包精神”传递。

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清收不良是农信人共同的责任,每个人都应该拿出“愚公移山”的毅力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气概,出重拳、下猛药,拿进度说话,拿效果交账。清降不良这场战役,我们必须要打好,必定能打赢!(文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