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嚴峻顯擔當 背起揹包清不良

“貸款本身就是一個互惠互利的事,別讓還款成為討債。”這句話是趙凱民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43歲的趙凱民是文水農信社孝義分社的客戶經理,也是今年剛剛破格提升為副主任的一位老員工,論學歷,他只有大專水平,但不管是櫃面知識,還是信貸業務都熟記於心;論資歷,他接手客戶經理一職也僅僅是從2017年底才開始,但是作為一名有18年黨齡的共產黨員,他充分發揮了“一名黨員一面旗,清收不良打頭陣”的先鋒模範作用,成為了文水聯社的清收標兵,2019年他累計清收不良貸款453筆,金額累計38萬餘元,下達催收通知書122份,基本做到天天有“收穫”。

疫情嚴峻顯擔當 背起揹包清不良

今年年初,新冠疫情席捲全國,給該社業務開展造成了很大困難,趙凱民拿手的“清收”工作也受到了波及,別的客戶經理都“不能下鄉”、“見不著人”的時候,他卻認為,疫情期間,大家都減少了外出的次數,在家的時間較往年要多很多,這是個清收不良的好機會,他給貸戶一個一個的打電話催收、微信語音清收、微信朋友圈清收,為了讓清收工作取得實效,他把病重的父親託付給自己身為老師的妻子,將自己的生活起居全部安排到在社裡,每天對著電腦一戶一戶的查資料,一家一家的看材料。

他的妻子為了讓自己的老公全身心投入到不良清降工作中。把家庭的重擔扛在了自己身上,每天除了照顧病重的公公,還需要完成學校的教學任務,她經常在公公入睡後才開始完成第二天的教學任務準備工作,將每項工作全部安排有序後,自己才能安心休息。

任何業績的質變都是來自於量變的積累。趙凱民的疫情期間的清收工作表現正應了這句話,他通過資料分析,將不良貸款金額1000元至3000元的小額作為主要突破口,貸戶年齡則由20多歲到70多歲全員囊括,每天早上他都會梳理失信人員名單,重點篩選疫情期間無法外出的在外務工人員,人員一旦確定他就戴著口罩、拿上資料上門催收。下午,他會對無法上門清收的人員開展電話清收、微信清收,晚上,他還要對今天的清收工作進行小結,哪個貸戶有什麼困難、那個貸戶最近收入不錯、今天從村民口中打探到了什麼消息等他都要一一記錄,有次一個小夥子來社裡辦理存款,他留意了一下姓名,隨即問詢他父親的工作以及年齡,確認無誤後,他告知小夥子其父親在信用社有一筆2003年辦理的2萬元不良貸款,經過現場核實,小夥子當場作出3天之內還清不良貸款的保證。這類清收工作的成功正是來自於他對不良貸款資料的熟悉、對長久失聯貸戶信息的掌握。

在單位,他總是拿著一摞厚厚的名單在社裡進進出出,疫情期間,他的清收工作真正做到了停工不停收,在他的帶動下,全社上下鼓足幹勁,都在不遺餘力清收不良。

疫情期間,他共通過電話催收不良貸款37筆,14.11萬元;下達27筆催收通知書,998.5萬元。數字雖然不多,但工作實效確實實打實的。趙凱民身上所折射出的“揹包精神”,正是驅動文水農信轉型提質的強大動力。更多的文水農信人在以實幹詮釋“揹包精神”、以奉獻凝聚前行力量的“揹包精神”指引下,將“揹包精神”傳遞。

再長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邁開雙腳也無法到達。清收不良是農信人共同的責任,每個人都應該拿出“愚公移山”的毅力和“咬定青山不放鬆”的氣概,出重拳、下猛藥,拿進度說話,拿效果交賬。清降不良這場戰役,我們必須要打好,必定能打贏!(文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