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降世》:魅力在于传统民族文化和创新思想的完美融合

2019年7月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获得口碑和票房双丰收。据猫眼专业版统计,

《哪吒之魔童降世》于2019年12月28日经票房补录后突破50亿元,位列中国影史票房榜第二名,同时也是票房最高的中国国产动画片。

在2019年第十二届中国国际漫画节开幕式暨第16届中国动漫金龙奖颁奖大会中,该片获得最佳动画长片奖金奖、最佳动画导演奖、最佳动画编剧奖、最佳动画配音奖。在豆瓣上的评分为8.5分,好于96%的喜剧片。

《哪吒之魔童降世》:魅力在于传统民族文化和创新思想的完美融合

这部根据中国神话故事改编成的动画电影,讲述元始天尊将一颗经天地灵气孕育出来的混元珠,提炼成灵珠和魔丸,但在申公豹阴谋之下,本应成为灵珠英雄的哪吒却成了魔丸哪吒虽调皮捣蛋顽劣不堪却有一颗做英雄的心,在陈塘关面临活埋的关键时刻,他化身为魔解救百姓;面对即将来临的天雷,他选择虽“生而为魔”却“逆天而行斗到底”的成长经历的故事。

《哪吒之魔童降世》之所以能够取得史无前例的成绩,一方面是因为它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动画艺术完美结合,打造出一部高质量的中国风动画电影;另一方面是它将传统文化和创新思想相融合,在神话故事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添加潮流元素,增强了影片观赏性和传播了正念价值观。

总体来说,《哪吒之魔童降世》是一部以传统神话人物为核心又超脱于传统思维限制的电影,不仅是一部能给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视听享受的电影,更是一部观赏性和教育性都非常强的动画影视作品。

今天我将从3个角度分析这部国产动画票房冠军的魅力所在。

《哪吒之魔童降世》:魅力在于传统民族文化和创新思想的完美融合

01,民族传统文化和现代动画的融合,既有精美的画面,让影片从屏幕外到屏幕内都透着强烈的古韵色彩;又有充实的内容,让润色后的故事角色轻松赢得观众共鸣

动画电影是民族精神与社会现实的晴雨表,更是特定时空下社会文化的艺术表征。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繁衍壮大的精神滋养,中国动画在这片沃土上应运而生。传统文化是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的历史根基与内在依托,而动画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是传承和发扬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哪吒之魔童降世》植根于《封神演义》中的神话故事,从当代观众审美视角出发,颠覆传统的人物形象,采用虚构手法,在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和画面设计中加入时尚元素,在不改变故事基调的前提下,满足了观众的观赏需求,赋予了哪吒、敖丙等人新的精神内涵,让“打破成见,扭转命运”的影片主题更加突出,唤起了观众与影片的精神共振和情感共鸣。总体来说,主要有以下3方面特征:

①影片画面精美且内容充实,创作思维体现传统艺术设计思想

中国传统艺术设计思想讲究“文质兼备”“天人合一”“文以载道”,对应到动画中,就是动画既要满足画面精美,人物色彩的运用、人和环境的设置比例等等符合审美的观念,制作精良;又要满足内容充实,故事情节不拖沓、要连贯,人物性格鲜明和思想内涵丰满。

《哪吒之魔童降世》在画面、场景和人物的设计上独具匠心,整部动画画面清晰流畅,构图协调,光线效果处理到位,优质的3D动画效果让观众获得绝佳的视觉享受。

无论是古色古香的传统建筑,还是壮丽的山河社稷图,又或是东海边上的夕阳,都充满灵动或者浪漫气息。而人物的设计也各具特色,首先是服饰的搭配上,每个人有自己专属纹饰;其次人物形象是融合传统和当下审美观念,各有千秋;最后人物的气质根据剧情需要设置,赋予了人物不同的精神内涵。

在剧情的设计上采用线性叙事方式,将中国神话故事和好莱坞式英雄成长的动画模式融合在一起,不仅剧情没有落入俗套,还将故事情节发展的背景、起因、转折、高潮和结局的脉络结构清晰展现在观众面前,成功塑造出哪吒扭转命运,完美逆袭的英雄形象。

一部好的动画片是为观众提供精彩的视觉享受,同时又将故事里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产生情感上和认知上的共鸣。毫无疑问,《哪吒之魔童降世》成功的做到了这点,烟熏妆的哪吒、温文儒雅的敖丙都收获了大量粉丝,很多成年人看完电影之后,都记住哪吒不认命的人生信条。

《哪吒之魔童降世》:魅力在于传统民族文化和创新思想的完美融合

②故事题材选取自传统中国神话故事,让电影处处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动画题材的选取是一部动画电影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我国有着几千年的文化底蕴,古典小说、神话故事、民间故事、戏曲名段等等,为动画电影的创作提供丰富素材,让动画电影创作者在进行剧本的创作时,有更多选择空间。

导演饺子在接受采访时说,《哪吒闹海》对他小时候影响非常大,他非常喜欢哪吒这个人物。在饺子看来《哪吒闹海》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将小哪吒的形象深入人心,是因为动画片作为艺术作品,最重要是服务于当前群众,服务于当下的时代精神。这也是他创作《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灵感来源。

饺子导演一直想拍一部“打破成见、扭转命运”为主题的动画电影,通过大量神话故事人物筛选,最终将人物定在敢作敢为、具有叛逆精神的哪吒身上

一来哪吒这个人物有较深的文化底蕴。

哪吒最早记载在元代宗教神话典籍《三教搜神大全》,活跃在明代神魔系列小说名著《封神演义》《西游记》《南游记》等多部古典文学作品。三头六臂、斩妖除魔的红莲化身,使得哪吒成为中国人世代相传家喻户晓的著名人物。

二来哪吒的娃娃或者少年形象深入人心。在以往的影视作品中,哪吒因其鲜明精彩的古老形象和经典传说故事中敢作敢为、具有叛逆的精神,加上儿童化的少年英雄方式传扬,深受诸多观众的欢迎和喜爱。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故事题材节选自《封神演义》,经由饺子导演对传统文化题材进行深入的再挖掘和整合,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充分利用起来,让观众有一种似曾相识又耳目一新的感觉,所以这是一部民族文化底蕴浓厚而且观赏性非常强的好作品。

《哪吒之魔童降世》:魅力在于传统民族文化和创新思想的完美融合


③受传统民族文化影响,动画艺术风格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宫崎骏曾说过:“我觉得中日韩三国的动画人只要将自己的艺术传统表露出很少的一部分,就能让世界惊叹不已。”每个国家都有其特有的文化和历史,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信仰和精神支柱。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文化大国,在动画电影的创作过程中,要吸取其中的养分,制作出来的作品才会更具有文化内涵。《哪吒之魔童降世》在创作过程中,将民族文化元素运用到电影里面,让影片极具鲜明的民族风格。总体来说,主要有以下3点:

首先,以中国传统画派水墨画为主要的绘画技术。水墨画是中国特色较强的一种绘画艺术形式,借助民族特色的绘画工具和材料(毛笔、宣纸和墨),表现具有意象和意境的绘画。影片中,以山河社稷图为代表的国风水墨画,将一个仙气缭绕的天界展现在观众面前,透露出强烈的古韵色彩。

其次,中国古老哲学在影片中的应用。影片中许多角度体现了中国古老哲学:天尊给魔丸所施的“天雷卦”,开启宝莲时用到的天干地支密码,魔丸转世时飞出的八道卦等等。还有傀儡符、换命符、变身的咒语等等,都多角度展现了东方宗教的技法和哲思。

最后,结合传统文化,从尊重历史出发,利用出土文物设计配角形象,为人物加入特色方言。影片中结界兽的原型,出自三星堆出土的商周时期的青铜纵目面具。将历史文物和现代动画结合在一起,让观众既看到传统文化,又能乐于接受其萌萌形象。而太乙真人的“川普”并不是单纯为了搞笑,也是出于对历史的尊重而大胆使用的,让人物形象更接地气。

《哪吒之魔童降世》是在充分认识和理解民族文化精髓的基础上,从符合大众的审美心理和精神需要出发,将本土文化精神融入到现代动画创作中,是一部散发着极具本土文化个性魅力的动画电影。

《哪吒之魔童降世》:魅力在于传统民族文化和创新思想的完美融合

02,从剧情、人物关系、配乐使用等进行多维度创新,不仅给观众一种全新的视听感受,还颠覆哪吒传统形象,传递出不认命的精神内涵,深入人心


《哪吒之魔童降世》虽然取材于《封神演义》,但内容上已经超脱原著,无论是剧情还是人物关系都是大胆创新下的产物。整部电影的主题表达,更多的是饺子导演将自己在逐梦动画创作路上的不放弃、不认命精神投射到哪吒逆天改命的故事里。

①从创新角度出发,将剧情依托在原著的基调上,对故事情节进行解构

视听语言的创作是一个以认知心理为基础、以创作者的个性表达为主导、以接受者的心理认同为落脚点的过程。

故事都是发生在陈塘关,相同的是哪吒都是儿童形象出现,又以少年成长英雄方式宣扬主题,哪吒的形象无论在创新前还是创新后,都深入人心,深受大众喜爱。

不同的是哪吒由魔丸转世而成,这就决定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与原著有很大区别,特别是在人物善与恶的设置上,是根据剧情发展,在特定环境下而改变的。

因为人们对妖魔有恐惧之心,所以哪吒早就被定义为魔。百姓内心的偏见,就像一座大山压着哪吒,于是在申公豹的挑拨离间下知道父母骗自己是灵珠后,哪吒用毁灭陈塘关来发泄怒火。这是哪吒的魔性一面,而哪吒的魔性是在触碰到他底线时,极端的反抗方式。

但在最后得知父母一直爱自己,甚至愿意以命换命换他安宁,哪吒半化身为魔,拯救陈塘关。在面对天雷时,他无所畏惧,誓要与天命斗到底,最终在敖丙和太乙真人的帮助下,顺利渡劫。这是哪吒善良的一面,这是哪吒回报自己父母,勇敢担起责任的成长表现。

纵观整部影片,故事情节是在原著基础上,选取了发生地点,与哪吒有关的几个人物,然后根据“扭转成见,逆天改命”的主题而进行解构。剧情的创新让情节发展没有半点拖沓,而是因果关系紧凑,条理清晰;情节的跌宕起伏,让观众看完之后意犹未尽,有种回味无穷的感觉。

《哪吒之魔童降世》:魅力在于传统民族文化和创新思想的完美融合

②人物关系的大胆创新,引发观众对亲子关系、师徒关系和朋友关系的思考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包括由低到高逐级形成并逐级满足的层次,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需求、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

魔丸转世的哪吒是不幸的,因为百姓心存偏见,所以他没有真心朋友,只能被孤立,被远离。但他又是幸运的,因为他有爱他的父母,有无限包容他的师父,还有一个双身子身份的敖丙,他们都是哪吒逆袭改命的关键人物。

首先,李靖夫妇给予哪吒无限的爱,唤醒哪吒善良的内心。该影片中,人物关系最大的创新就是李靖和哪吒的父子关系,李靖的父亲形象由固执迂腐关爱孩子,甚至愿意用自己的命换哪吒的命。李靖说的说多的是:“我儿哪吒。”简单的几个字,包含了一个父亲对孩子的所有爱。而殷夫人由传统的家庭主妇转变为守护陈塘关百姓的干练将军,但对哪吒却是一个温柔母亲,用尽自己的能力去爱哪吒。

其次,太乙真人对哪吒的无限包容,让哪吒最大限度的得到自由。太乙真人刚开始对哪吒的好,是为了弥补自己醉酒之后犯下的过失,但随着和哪吒相处,他对哪吒的包容可以说是无限大的。不仅将自己的法宝都送给哪吒,教会哪吒自己的毕生所学,还在最后关头,牺牲宝莲和几百年修为,为的只是救下哪吒。

最后,作为和哪吒是双生子的敖丙,能为哪吒牺牲自己的所有。敖丙的人物性格比较矛盾,对于哪吒有一种特别的情愫,或是因为两人是双生子。在哪吒成魔时,他能为了哪吒去求申公豹拿到乾坤圈;在哪吒受雷劫时,和他一起并肩作战,还不惜用万龙甲抵挡天雷。

正因为哪吒身边有这4个关键人物,在他们爱的呼唤下,给到了哪吒想要的尊重和爱,让哪吒最终认清自己的内心,逆天而斗并且顺利渡劫。

《哪吒之魔童降世》:魅力在于传统民族文化和创新思想的完美融合

③从人物语言和配乐上进行创新,不仅让人物贴地气,还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视听感受

在动画电影中,语言对动画人物性格的塑造最为直接有效,因为语言能直接反映一个人的思想。语言是展现性格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之一,语言的具体内容不仅能起到推动影片情节发展的作用,还对塑造动画人物性格有着重要影响。

为了塑造哪吒离经叛道的性格,在语言设置上,不仅跟上时代步伐,使用贴地气的流行语,还将金句设置成内涵清晰的短句子。

哪吒说的打油诗,看似简单实在押韵,交代出哪吒是“魔”的身份,没有朋友,没有人管,在情节上起到铺垫作用。

哪吒和敖丙斗法时所说的:“别人的看法都是狗屁,你是谁只有你自己说了才算,这是爹教我的道理。”突显出哪吒恨敖丙不成钢,自己的命运就自己掌握,而不是成为被人的傀儡为别人而活。

哪吒在对抗天雷时说:“去你个鸟命!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才说了算!”再一次将电影主题深化,让观众更加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随着剧情发展,哪吒的思想也在经历一个由幼稚到成熟的过程,所以在语言设定上,会有一个内容肤浅到有内容深度的转变。

另外,在配乐的使用上,《哪吒之魔童降世》在110分钟的片长里,其中接近90%是有配乐的,这样大幅度使用配乐,并没有拖垮电影,反而对人物的刻画和对影片氛围的烘托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所有配乐均由著名音乐才子朱芸编全权负责。朱芸编认为哪吒是中国神话里的故事人物,通过对故事人物和剧情进行理解和解读,在设置配乐时,以中国传统乐器为主,西方音乐为辅。

不同场景的配乐风格多样,层次分明,有西洋乐器的浑厚音色做铺垫,有东方乐器鲜明跳脱画龙点睛,更有立体的真人和声放大画面的效果,视听感受相辅相成。

《哪吒之魔童降世》:魅力在于传统民族文化和创新思想的完美融合

03,“打破成见,扭转命运”是整部电影主题,但在主人公哪吒身上穿插了多条感情线,让影片传播主题同时也宣扬多种正面价值观

《视听语言》一书中提到:视听语言的创作是一个以认知心理为基础、以创作者的个性表达为主导、以接受者的心理认同为落脚点的过程。同时,接受者的正向与负向反馈又促进与改变创作者的表达,从而使视听语言的生成形成一个螺旋上升、不断完善的过程。

每一部电影传播的主题和价值观可以多向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是一部极具教育意义的动画电影,其传播的价值观主要有以下3方面:

①史上最丑哪吒,却能在一夜之间刷爆朋友圈,内在比外在更重要

很多网友都认为该影片的哪吒是最丑的,顶着一头平刘海,挂着“烟熏妆”,露着豁牙齿,平时一副苦瓜脸,满脸的小雀斑,一把小烟嗓,走路的时候带着不屑的表情,第一感觉的确不怎么讨喜与“美”“萌”“乖”这些动画市场的主流设计理想相差万里。特别是遇到仙仙的敖丙之后,强烈对比下,敖丙的颜值更加让人觉得赏心悦目。

但就是这样一个丑哪吒却凭借着自己独特魅力,一夜之间燃爆朋友圈。

饺子导演觉得在这个看脸的时代,大家都没有耐心沉下来去关注一个人的内涵。所以他设计“丑萌”哪吒的初衷是希望大家喜欢上哪吒并不是因为他的脸,而是因为他身上特有的精神内涵。

哪吒的设计过程并不顺利,为了给他设计出最符合人物设定的形象,团队制作超过100个版本,靠着“死磕”精神,走了一个最难的创作之路,目的就是为了哪吒能给观众不一样的印象,能给观众带来触动和反思。事实证明,饺子导演的决定是正确的!“丑萌”的哪吒凭着自己的实力赢得了观众的心。

《哪吒之魔童降世》:魅力在于传统民族文化和创新思想的完美融合

②世俗的偏见的确能毁掉一个人,但善意却能阻止毁灭,甚至能改变他的一生

哪吒虽是魔丸转世,但他并未真正伤害过一个人。在他的内心,非常渴望朋友,能和普通人一样嬉戏玩耍,而不是被当成瘟神一样,人人避而远之。和所有的普通孩子一样,哪吒也有一个英雄梦,为的只是能得到大家的肯定。

生而为魔,却不曾害人,最终将哪吒逼成魔的是世人的偏见,就像一座大山压着他。被偏见这座大山压着的还有敖丙,让他不敢以真面目示人,是因为世人把龙族看成妖魔,所以为了得到尊重,为龙族赢得荣誉,他不惜活埋陈塘关。

魔丸也好,灵珠也罢,在他们被毁之时,拯救他们、扭转他们命运的是善意。

乾坤圈是压制哪吒魔性的法器,在被申公豹盗走之后,敖丙求申公豹将法器给回哪吒,因为哪吒是他唯一的朋友。

哪吒得知父母一直爱着自己,在紧要关头半魔化拯救陈塘关,是父母的爱让他成长,担起责任。打败敖丙之后,并没有将敖丙杀死,是因为敖丙是他唯一的朋友,最哪吒的感化下,敖丙放弃屠城,甚至还和哪吒一起对抗天雷。

哪吒和敖丙这对双生子,都活在偏见之下,但是最终改变他们的是善意,这是他们打破偏见的底气,也是他们成长的动力。

③父母的观念直接影响孩子价值观的确立,上梁正,下梁才会直

李靖夫妻的育儿观值得所有父母学习。

李靖作为父亲,表达自己对孩子的感情时比较内敛,但不说不等于不爱。当魔丸转世成哪吒之后,他并没有痛下下手,而是用自己承诺来保住哪吒的命。随后消失的两年,是为了找元始天尊救哪吒,甚至愿意以命换命。将哪吒困在山河社稷图里,甚至用善意的谎言来骗他,一来是为了哪吒能忘记烦恼,二来是希望哪吒精心修炼法术斩妖除魔,赢得百姓尊重。

殷夫人作为母亲,配孩子的时候有母亲该有的温柔,能给孩子无尽的爱,但当工作和亲子时间有冲突时,她会选择坚守自己的岗位,履行守护百姓的职责。这让哪吒明白,有大家才会有小家,所以哪吒会为陈塘关奋力一战,用父母教会的东西,去赢得尊重。

正因为有这样观念正向的父母,魔丸哪吒才能激发出心中的善念,去救陈塘关百姓;才会对敖丙说:“别人的看法都是狗屁,你是谁只有你自己说了才算,这是爹教我的道理。”;对待自己的命运时,可以接受但不能认命、妥协。

父母爱孩子的方式有很多,但是绝不能溺爱。可以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给他最好的保护,但不能让他一直呆在舒适圈里,而是要让他学会成长,去承担。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所以父母的正向观念能引导孩子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关键时候,这能成为孩子挺过难关的支撑。

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只有上梁正,下梁才会直。

《哪吒之魔童降世》:魅力在于传统民族文化和创新思想的完美融合

写在最后:

创作者在创作电影时,都会将自己的思想和经历投射到主角上,融合在剧情里,电影里的哪吒就是饺子的影子。

《哪吒之魔童降世》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国产电影,这是一部将传统文化和创新思想结合的动画电影,让观众在观看电影的同时既能认识多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又能引发对自身的思考,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