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考狀元到退學北漂,她自稱人間臥底,如今是知名編劇

“哪有什麼勝利可言,挺住就意味著一切。”

這是這個女孩子所有社交軟件上的個性簽名,或者說,是她一直遵循的法則。

柏邦妮,原名張姍姍,一個充滿個性的80後編劇和作家,一個兼具文藝清新和三觀盡毀的“二手性學家”,曾編劇《新版紅樓夢》,《花木蘭》,《撒嬌女人最好命》等多部影視作品。自稱“咆哮女郎”的柏邦妮,卻從不咆哮從不張揚,她曾經上過《奇葩說》的舞臺。她有一種魔力,聽她說話,聽眾會心甘情願地被她溫柔說服。

從高考狀元到退學北漂,她自稱人間臥底,如今是知名編劇

這個總是帶著笑顏的女孩子,堅強的時候像個英勇的戰士,柔軟的時候是一個賴著不想長大的可愛女孩。她的生活就像一部奇特的冒險劇,淚水有時,歡笑有時,滿滿當當充盈著感動。

01 比起孤獨終老,我更害怕為了迎合大眾小心翼翼地生活

高考那年,張姍姍以藝術類狀元的身份考入南京藝術學院。

大概所有搞藝術的,骨子裡都愛折騰。這位處於青春叛逆期的女孩兒,逃課抽菸見網友,所做的一切絲毫都不像一個“狀元”該乾的事情。她坦言,學校沒有什麼新鮮的東西能教給她,她幾乎快“腐爛”了。直到有一天,她做出了一個聽起來極不靠譜的決定:退學去北京電影學院當旁聽生。

從高考狀元到退學北漂,她自稱人間臥底,如今是知名編劇

在2003年的一篇文章裡,剛剛滿21歲的柏邦妮寫道:“在我20歲的時候,我靠自己的力量,和不肯放棄的努力,扭轉了我的命運。在要直走的地方,轉了彎。沒人能阻擋我,沒人能擺佈我。我屬於我自己。

這個看似柔弱卻又格外倔強的女孩子,從南京跑到了北京,跑到了北京電影學院當起了旁聽生。北京顯然更適合她。

從高考狀元到退學北漂,她自稱人間臥底,如今是知名編劇

在新的學校裡,籠罩著濃厚的電影氛圍,這正是張珊珊所追求的。住15塊一晚的招待所,交1萬塊的昂貴學費,逃一切她認為沒價值的課,聽一切她感興趣的內容。

20歲那年,她看了一部電影《邦妮與克萊德》。當她看到雙手持槍的邦妮倔強地與命運對抗時,她感動了,於是給自己取了個筆名——柏邦妮。自此,柏邦妮誕生了。

從高考狀元到退學北漂,她自稱人間臥底,如今是知名編劇

《寫給妹妹的一封信》在網絡上迅速走紅,被人們奉為女孩必讀經典之作。邦妮開始接到各種劇本的邀約,其中最有名的當屬《新版紅樓夢》。

接到以後這個劇本後,邦妮坦言“有些惶恐”,當時想自己是不是真的能做好。但最終結果證明,她就是要靠寫作吃飯的。邦妮獨自一人寫了八集劇本,是年輕的編劇中寫得最多的一人。

02 廢掉的項目只是河邊的石子,你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當被問起寫過最滿意的作品時,柏邦妮的回答只有兩個字:“沒有。”往往外人看起來是年少成名、光彩照人的路,其實走起來,各種崎嶇也只有自己明瞭。

“編劇是個苦行當,經常被人罵。”

從高考狀元到退學北漂,她自稱人間臥底,如今是知名編劇

2013年,柏邦妮當時做的一個劇本已經耗費了八個多月的心力,改了很多次,最後還是被換掉了。

那一陣的經歷讓邦妮幾近崩潰。被斃掉的項目一個接一個,整整一年時間寫出來的東西幾乎都白寫了。

“我喜歡北京,但北京好像不太喜歡我。”這是一個經歷過挫折的北漂發出的最真實的感慨。

晚上的時候她躲在一個人的房間裡,望著窗外川流不息的人群,想著:“為什麼我不去開個飯館呢?”

為什麼不去開個飯館?當然是因為喜歡了。晚上靈感來了的時候,她依舊掀開小被子起來劈里啪啦一頓寫。

從高考狀元到退學北漂,她自稱人間臥底,如今是知名編劇

“夢想是什麼?就是犯賤唄,別人說什麼都不管用,因為你喜歡啊!”

憑著一腔孤勇和一句簡單的喜歡,柏邦妮堅持到了現在。現在她的心態顯然沒有剛入北京時的焦躁了。不再像以前那樣,別人提出一個意見就格外牴觸。

“我能寫出更好的,放棄的算什麼。現在任何時候,任何人跟我說你的項目現在停了,你寫的東西就是一堆廢紙了,OK。這算什麼,你的征途是星辰大海。這只是一個河邊的石子,你下面會寫得更好,這是毫無疑問的。

從高考狀元到退學北漂,她自稱人間臥底,如今是知名編劇

現如今,影視業迅速發展,市場瞬息萬變,但柏邦妮始終認為,深度是很重要的。她常常會不帶任何目的地去讀一些書,或者史書,或者哲學書。“你稍微讀一點這類書,你就會明白,你對人性的理解是多麼一廂情願。”

03 情緒生病了,但這並不可恥

一往無前的路上,總有些我們意料之外的磨難。它們來勢洶洶,它們張牙舞爪,它們堵在我們的面前,堵住我們所有的出路。

2014年的春天,柏邦妮發現自己有一些不太對勁,用她的話說,就是“不想出門、不想打扮、不想吃飯,也不想淘寶”。當然還遠不止這些。她在發佈會的時候,聽別人說的話,就像白噪音一樣,她要費盡全力才能聽明白。這對於一個文字工作者來說,幾乎是毀滅性的打擊。

從高考狀元到退學北漂,她自稱人間臥底,如今是知名編劇

邦妮自認表達能力很好,可是那段時間,無論是聽懂別人的話,或者是讓別人聽懂自己的話,都變成了一件很難得事情。她意識到,自己好像生病了。

抑鬱症。

抑鬱症不是不開心,而是失去信心,不想生活,毫無動力。就像邦妮自認是一個特別強大的人、特別開朗、特別有熱情,特別堅強,但其實不是。她更傾向於塑造自己,粉飾自己,或者把自己打造成理想的人格。當她越去認同那個她,越去壓抑不好東西的時候,就變成了她很難承擔的一個原因。

從高考狀元到退學北漂,她自稱人間臥底,如今是知名編劇

不同於其他的抑鬱症患者總想躲起來,柏邦妮並沒有一味地躲避,她知道自己的情緒生病了,所以要去看醫生。

頭一年去看醫生的時候,她什麼話都不說,就是一直在那哭。醫生說:“你的心就像是很多破洞的房子,很多洪水就在那兒流。”

大概去了將近一年的時間,柏邦妮也足足哭了一年。突然有一天,她看完醫生之後,覺得有些餓,聞到周圍有烤串的香味。她想,她怕是要痊癒了。直到之後,她對著心理諮詢師相顧無言的時候,她是真的從那種生病的情緒中走出來了。

從高考狀元到退學北漂,她自稱人間臥底,如今是知名編劇

“我覺得抑鬱其實很多並不來自於傷心……我自己的親身體會是:抑鬱是沒有來得及的難過,你沒有釋放的難過,你沒有允許你自己完成它未盡的難過,很容易變成抑鬱。還有伴隨而來的那種深深的內疚,負罪感和自我的評判,那個東西才會反撲過來把你打倒。如果你能夠盡情地流淚,非常盡興地難過,很完整地去難過,可能你並不會抑鬱。”柏邦妮在《我和我的抑鬱症》中這樣說道。

有的時候,世界不需要你完美,不需要你堅強。世界允許你難過,允許你失敗,也允許你在一個陽光正好的午後,盡情地釋放自己,無論快樂或者悲傷。

從高考狀元到退學北漂,她自稱人間臥底,如今是知名編劇

04 熱愛可抵歲月漫長

邦妮寫過一本書,叫《老女孩》。

從內心而言,她覺得自己內心的核心是少女。不願意長大,不羨慕成為女人,不喜歡高跟鞋和鉛筆裙。直到經歷了那一年的心理諮詢之後,她坦言,好像一下子就變得成熟了。長大往往就在一瞬間,她不願意賴著再做一個女孩兒了,那種感覺很微妙,也沒有任何不適。

從高考狀元到退學北漂,她自稱人間臥底,如今是知名編劇

在盤點小有成就的事情中,減肥算得上一件。柏邦妮曾經是一個130斤的胖女孩兒。也許這個年代,不該再以胖瘦來定義女孩兒的美醜,但是那種胖讓她感覺到不適了,所以她下定決定減肥。

一切都是等價交換的。肥來如山倒,肥去如抽絲,身上的肉不是一天兩天吃出來的,所以不會一天兩天就離開你。犧牲美食的快樂,換來變美的快樂。”這是邦妮給所有減肥女孩子的忠告。

當然,她成功了。當她穿著好看的衣服時,這種成就感格外強烈。

從高考狀元到退學北漂,她自稱人間臥底,如今是知名編劇

現在的邦妮,熱愛美食,熱愛旅行,活得格外色彩斑斕。有一回朋友生病她想替她募捐,於是搞了個慈善家宴,賣了660桌。她也不嫌麻煩,一桌一桌地做。這件事情並不讓她覺得辛苦。“甚至和陌生人交談的時候,覺得很有意思。”

從前與人交往的時候,柏邦妮更像一個主宰者,和別人吃一頓飯,通常大家都會記住她,而現在,也許是職業使然,她更願意沉下心來,聽聽別人都講了什麼。這個過程很有意思,躲在人群中,就像一個“人間臥底”。

從高考狀元到退學北漂,她自稱人間臥底,如今是知名編劇

邦妮曾經說:“我希望有一天自己真的能笑得像15歲時候那麼好,像向日葵一樣。”比起年輕時的鋒芒畢露,邦妮如今更有一份沉澱的心境。這種成長與保持初心並不衝突,也不違和。她熱愛世上一切美好的東西,包括她自己。

祝願這個可愛的女孩子永遠都像一朵燦爛的向日葵,盡情地綻放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