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存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和最早的人工運河,它是?

公元前221年,在消滅了北方六國之後,戎馬一生的秦始皇又將目光瞄準了嶺南百越地區。秦始皇命大將屠睢率50萬大軍兵分五路而來,史稱

“秦戍五嶺”。五路大軍中的一路,目的地就是廣西。但是,令秦軍沒想到的是,兩廣地區山高林密,峽中險峻,五嶺成了一道與中原隔絕的天然屏障。桀驁不馴的百越人利用這裡獨特的地形和秦軍周旋,秦軍不得不在這些複雜的地形中疲於奔命,戰爭打了3年,秦軍不但毫無建樹,更可悲的是,他們的軍糧也即將枯竭。手中無糧,心中發慌。為了解決軍糧問題,秦始皇不得不重新審視嶺南這塊土地,他迫切需要將軍糧通過長江水路運到嶺南前線。

現存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和最早的人工運河,它是?

秦始皇劇照

可是,現實讓秦始皇失望了。長江和珠江之間沒有水道相連,而相距較近的湘、漓二水之間雖然只有4.8公里,但中間隔著一座越城嶺,而且兩條江的落差也達32米,各自所屬水系也不同,湘江北去,灕江南流,根本不可能實施水路運糧的計劃。就在秦始皇一籌莫展的時候,一位名叫祿的官員告訴秦始皇,可以把逶迤的湘、漓兩江,用一條運河貫通,將“二”字改為“工”字,這一來,屬於長江水系的湘江和屬於珠江水系的灕江就會得以溝通。官員祿也通常被叫做史祿,史是他的官職,並非姓氏,秦始皇聽了史祿的建議後,愁眉頓解,即令史祿劈山鑿渠。於是,史祿來到了嶺南,一項史無前例的工程開始了。

現存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和最早的人工運河,它是?

越城嶺

史祿只花了兩年多時間就完成了這項工作。靈渠的鑿成,使軍事上的格局很快就得以改變,軍糧的補給暢通了,秦軍很快即征服嶺南,將嶺南正式併入中原王朝的版圖,完成了統一中國的偉業。此後歷朝也都有人主持整修靈渠,靈渠成了古代中原進入嶺南最便捷的通道,也成為嶺南文化和中原文化相連接的紐帶。可以說,沒有靈渠,今天的中華版圖上就不一定會有嶺南這片光鮮奪目的土地。現在,靈渠南渠岸邊的四賢祠內,還供奉著史祿的塑像,人們感念他開鑿靈渠,居功至偉,贊曰:“咫尺江山分楚越,使君才氣卷波瀾。”

現存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和最早的人工運河,它是?

史祿銅像

興安的地形素有“興安高萬丈,水往兩頭流”的說法,這兒南北高,中間低,東半部南高北低,西半部則又北高南低。地形的特點,決定了興安水系的佈局,湘江發源于海洋山,向北流淌,灕江發源於貓兒山,往南而去。非同山酒普,朱當雖然湘、漓兩江源地不同、流向各異、分屬兩個水系,但是兩河相距比較近,水位差不大,分水嶺不高,因此構成了在興安引湘入漓這一極為優越的自然條件。儘管如此,修建靈渠的難度也是無比巨大的。怎樣築壩分水?怎樣把水從低處引到高處?都必須予以考慮。

現存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和最早的人工運河,它是?

靈渠

靈渠工程包括南渠、北渠、鏵嘴、大小天平石堤、秦堤、陡門、大小洩水天平等結構。這些設施配套結合,構成了靈渠工程的整體。南渠自分水塘至靈河口,長約30公里,解決了引湘入漓的問題。但是,因為湘江築壩斷流,湘江的船隻不能越壩而過駛灕江,灕江的船隻也不能溯南渠而上,跨壩駛入湘江,為了使船隻能來往於湘、漓二江,人們又開鑿了北渠。北渠從分水塘分流而出,向北流淌,至洲子上村匯入湘江,十分彎曲,全長約4公里,渠道較寬,利於船隻航行。聰明的勞動人民將北渠修成“S”形,是為了延長流程,降低比降,使水流緩慢,便於通航。

現存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和最早的人工運河,它是?

靈渠

鏵嘴和與其連成一體的大小天平石堤構成一個“人”字形堤壩,這裡是激水分流、引湘入漓的關鍵工程。鏵嘴形似犁鏵,故而得名,高6米,長74米,寬23.4米。鏵嘴將湘江河水劈分成兩支,使江水的3/10流經南渠進入灕江,7/10進入北渠仍流回湘江。因此這裡的河水又有“三分入漓,七分入湘”之說。大小天平石堤位於鏵嘴尾部,呈“人”字形。大天平長380米,小天平長120米,它們既可攔水,又可洩洪。它略低於湘江兩岸,洪水可漫過它進入湘江故道,避免水患。因為它能自動調節水量平衡,故被稱為“天平”渠道在水淺的地方設有陡門,南渠上共有陡門36座。來船時先放陡槓,再放竹箔,攔水抬高水位,接著再抽去陡槓,船就可以通過陡門了。

現存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和最早的人工運河,它是?

靈渠

這種陡門是船閘的前身,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導航措施,靈渠有“陡門灣灣三十六,二水湘漓一派分”的說法“三十六陡下興安”之說便由此而來。靈渠上的一個個陡門,實現了船隻翻山越嶺的奇蹟,載重萬斤的船也能輕鬆往來,不能不令人歎為觀止。秦堤是南渠自南陡口到興安縣城水街的一段東岸渠堤,長約兩公里,因始建於秦代而得名。這裡綠樹成蔭,水光山色,相得益彰。在沒有現代技術設備的秦代,我國勞動人民完全憑著自己的雙手和簡單的工具,劈山開渠,引湘入漓,並逐漸發明創造瞭如此之多的設計方案,由此亦可見古代廣西人的聰明才智和勤勞勇敢,證明了廣西人民一直以來都是具有偉大創造力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