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守望】新疆棲息地環境向好 數百萬只候鳥翩然“回家”

【天山守望】新疆棲息地環境向好 數百萬只候鳥翩然“回家”

4月4日,天鵝在阿勒泰科克蘇溼地追逐嬉戲。近年來,隨著阿勒泰地區生態環境的改善,每年春秋兩季,大量鳥類在遷徙途中來此休整。阿爾達克·拜斯汗攝

  新疆日報訊(記者劉東萊報道)4月9日,距烏魯木齊市近百公里的東道海子,一隊灰雁從天空輕盈滑落在如鏡的水面上,漣漪擴散處,白鷺獨觀倒影,赤麻鴨掌撥清波。“每年從3月開始,新疆的天空就熱鬧起來,數百萬只候鳥陸續北歸。”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處調研員曹傑說。

  新疆地處重要鳥類繁殖地西伯利亞和鳥類越冬地南亞次大陸之間,是候鳥遷徙的必經之路。新疆觀鳥會理事長苟軍介紹,3月初,在巴音布魯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灰雁、大天鵝已翩然而至;當下金眶鴴、大白鷺正陸續收翅於各處星星點點的湖泊溼地;不久後,黑頸鶴將重歸阿爾金山。

  “近年新疆各地鳥類數量總體上升,雁鴨類最明顯,棲息地環境改善和人們保護意識的增強是重要因素。”苟軍說。

  “新疆約有300種候鳥。”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鳥類研究專家馬鳴說,“目前國內三大候鳥遷徙通道:東亞—澳大利亞、中亞—南亞、東非—中亞(西亞)線路均與新疆有關。”

  相當一部分大天鵝會留在新疆湖泊溼地繁殖,綠翅鴨休養生息約一個月後,則繼續飛往西伯利亞。但無論停留還是繼續前行,新疆都為它們提供了一個安心的“家”。

  烏魯木齊河從天山北坡流經烏魯木齊、五家渠等城市,最終匯入東道海子。上游河道治理、城市汙水處理系統提標升級等一系列舉措,讓東道海子的水鳥得以安享家園。“去東道海子時,光我周圍就能看到400多隻鳥,水很乾淨,沒有異味。環境不好也不會有這麼多鳥了。”觀鳥愛好者侯翼國說。

  隨著艾比湖區域養殖、捕撈、放牧等人類活動的停止,鳥類品種增至267種,包括遺鷗、波斑鴇等全球性瀕危鳥種。馬鳴說:“這其中70%的鳥都是在此補充體力後繼續北行的旅鳥,艾比湖生態環境的向好保證了這些旅鳥可以安全到達西伯利亞。”

  “新疆全面實行河(湖)長制,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河流湖泊環境得到明顯改善。”自治區河(湖)長制辦公室負責人劉洪祥說。崑崙山下,一度消失又因塔里木河生態輸水重現的臺特瑪湖,如今湖面達500平方公里,紅嘴鷗翩躚翻飛。塔河沿線連續4年進行胡楊林區生態補水,迢迢而來的縱紋角鴞,“家”中枝繁葉茂。

  每年春天,蓑羽鶴沿南亞次大陸北上,一路歷盡艱辛,險象環生。可只要進入新疆,它就能得到人類最大限度的庇護。“我們以零容忍態度嚴厲打擊破壞野生動物資源違法犯罪活動,保護野生動物資源。”自治區公安廳森林公安局副局長趙文新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