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衛保衛戰:300國軍被迫對抗日軍兩個師團,只因高層判斷失誤

1937年11月5日,日軍從海上偷襲,以兩個師團為先頭部隊,登陸金山衛,金山衛守軍大部分戰死,日軍一路燒殺搶掠,從此打開了侵佔南京和上海的突破口,淞滬會戰原本僵持的局面迅速失衡,中國軍隊腹背受敵,不久上海淪陷,一個月後南京也被攻佔。

金山衛保衛戰:300國軍被迫對抗日軍兩個師團,只因高層判斷失誤

現在的金山衛俯瞰圖

那麼當年發生了怎樣的浴血奮戰呢?中國的軍隊為何輕易地丟掉金山為這個戰略要地?

“八一三”淞滬會戰爆發前夕,金山衛一線屬於杭州灣左岸守備區,僅有為數不多的壯丁和少數地方軍警從事海防巡邏。淞滬會戰打響後,國民黨第八集團軍進駐浦東和浦南,張發奎司令部設在奉賢南橋,派第62師佈防金山衛。8月下旬到9月,海防軍召集沿海軍民數千人,開始挖掘戰壕和修築工事。9月下旬,日軍飛機開始侵擾,海岸防禦工事草草收場。

金山衛保衛戰:300國軍被迫對抗日軍兩個師團,只因高層判斷失誤

日軍金山衛登陸態勢

11月15日拂曉,大霧大潮。日軍第十軍司令柳川平助指揮所轄11萬人,分乘運輸船155艘,編乘3個運輸隊,以第六師團和第十八師團為先導在金山衛沿海登陸偷襲。而此時因為正面戰場吃緊,駐守部隊大部分都被調走,換防的部隊又沒到,只剩下有一個營部和兩個連的戰士駐守。

留下守軍中有一個營長叫張子隆,是一個山東籍的營長,本來也接到了調防命令,11月5是凌晨開拔,剛開拔不久,便聽到了激烈的槍聲,於是他帶著自己的部隊殺了回來。日軍是立體攻勢,天上有飛機,後面有艦炮配合,日軍如潮水般衝了上來,而此時張子隆的身邊不到300人

金山衛保衛戰:300國軍被迫對抗日軍兩個師團,只因高層判斷失誤

日軍金山衛登陸

戰鬥打得異常慘烈,面對數十倍於自己的,且武器優於自己的敵軍,戰士們沒有人退縮,奮力阻擊,營長張子隆腹部中彈,腸子流了出來,依然繼續指揮戰鬥,所部斃敵80餘名,但終因寡不敵眾,大部戰死,僅餘20餘人突圍,張子隆也因傷重犧牲。日軍進攻塔港,12名鹽警奮起抵抗,11名英勇犧牲。蛇王堂炮臺守軍在斃敵幾十名後,全部壯烈犧牲。6點30分日軍全線登陸,11月7日夜金山衛全部淪陷。

日軍金山衛的登陸成功,使參加淞滬會戰的中國軍隊背後的門戶大開,最終導致了淞滬會戰的失敗。

金山衛保衛戰:300國軍被迫對抗日軍兩個師團,只因高層判斷失誤

日軍後續部隊登陸進軍

表面看來金山衛的失守,是因為兵力抽調,調換防之間的軍隊配合不好,導致了金山衛兵力不足,但實際上並不僅僅是這樣。

其實日軍可能從金山衛登陸,國民政府當時並不是一無所知,淞滬會戰爆發後不久,戴笠就曾派情報人員蒐集偵察並蒐集南匯、金山衛偵察杭州灣敵情,同時發現金山衛沿海,經常有日軍間諜活動。在上交蔣介石本人的報告中,戴笠對這一帶海岸線敵軍兵力、諜特動向、敵軍意圖、地質地形、灘塗港灣、水域深淺甚至海匪湖盜的情況都有詳細記錄和分析。他由此還提出5條建議,其中最重要和最有預見的一條是:因金山衛灘塗硬,港灣水深,日本很可能選擇此處登陸,應加派重兵防守,但軍事委員會並未對此引起重視。

10月22日,顧祝同曾獲得情報,日軍有三個師團來滬增援,先頭部隊大約26日到達。但同樣情報並未引起南京統帥部和第三戰區司令部的重視。而11月5日凌晨,日軍第十軍主力恰好就是這三個師團。

此外,日軍方面為了保證金山衛登陸成功,參謀本部要求上海附近軍隊在淞滬戰場北部持續發動攻勢,吸引中國軍隊注意力。同時日本還對中國進行了外交欺騙。1937年10月底,日本一邊組建訓練第10軍,一面向中國提出和談條件。11月2日,第10軍向中國航行,德國駐日大使狄克遜應日本的要求致電德國駐華大使陶德曼,告知了日本提出和談條件。11月5日上午,日軍已經在杭州灣北岸成功登陸,陶德曼正在找蔣介石轉達日本的和談條件。而此時的蔣介石也還在幻想九國公約簽字國的干涉。

金山衛保衛戰:300國軍被迫對抗日軍兩個師團,只因高層判斷失誤

金山衛抗戰遺址紀念園


由此,從以上可以看出日軍的欺騙,蔣介石對國際社會干涉下與日本的和談抱有幻想,以及國民黨高層能力問題最終導致了對戰局的重大判斷失誤,進而使戰略要地金山衛丟失。

雖然金山保衛戰打輸了,但抗日烈士人們不會忘,為了紀念他們,金山地區建立了金山衛抗戰遺址紀念園。紀念園裡的鐘聲,不斷被敲響。這鐘聲告訴我們,歷史是一面鏡子,歷史要正視,不忘歷史,才能贏得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