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中国制造网,“询盘”声中看外贸新商机

“口罩!口罩!急需口罩!”

“口罩机有没有,我们可以自己负责物流!”

“无人机有没有现货,送餐机器人也行!”

……

昨天,记者来到位于江北新区的南京焦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旗下的中国制造网(Made-in-China.com),是全球采购商寻找中国供应商以及贸易伙伴的重要网络渠道。平台上,海外买家与中国卖家之间的网络询盘(询问价格以及有关交易条件)互动频繁、交易活跃。

探访中国制造网,“询盘”声中看外贸新商机

中国制造网(Made-in-China.com)。

疫情之下,改变不了环境就改变自己,改变不了市场就适应市场。我市外贸企业坚持外向发展不动摇同时外场损失内场补,内贸企业抢搭“国际列车”,相关部门积极出台政策畅通产业链、资金链、供应链循环,内外贸协同复工努力寻找新商机。

转产防疫物资、拼团出港,外贸人耐心“打全场”

“目前,一些低附加值的传统制造业订单确实受到较大影响,而医疗防疫方面需求在急剧增长,智能制造相关板块产品出货量也在大幅增加,中国制造国际需求整体非常旺盛,企业发展的机会就在行业结构变化之间。”中国制造网总经理李磊说。

记者看到,在中国制造网上,已经有一批传统的外贸公司,在获得相关资质后,转产医用防护服和口罩。

“疫情没有也不会改变中国制造业长期存在的比较优势,中国制造企业信息反馈高效、市场反应灵敏、销售机制灵活,中国制造网上每天口罩的询盘需求量都能达到亿级,而能够满足这些需求的只有中国制造企业。”李磊说。

在5日下午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海关总署介绍,从3月1日到4月4日,全国共验放出口主要疫情防控物资价值102亿元,主要包括口罩约38.6亿只,价值77.2亿元;防护服3752万件,价值9.1亿元……商务部外贸司也介绍,截至4日,已经有54个国家和地区以及3个国际组织和中国企业签署了医疗物资商业采购合同,另外还有74个国家和10个国际组织正在与中国企业开展商业采购的洽谈。

在转产、扩产医疗防疫物资的企业中,也有一批传统的内贸企业,为了让他们搭上“国际列车”,中国制造网还设置了“内贸站”,对初次接触外贸的企业进行零起点辅导,内容包括如何展示产品、获取客户、签订合同、获得法律服务等,促进中国制造企业更好“出口全球”。

截至目前,中国制造网上海外采购商对额温枪、口罩、清洁卫生用品的搜索量仍在直线上升,平台也特别甄选医疗保健、日用清洁行业优质供应商,推出“大健康专题”,并通过线上搜索引擎、社交媒体、网盟营销、EDM(电子邮件营销)买家库推送等,多渠道、全方位为中国供应商做精准化推广。

在近期举行的一次线上采购洽谈会上,一位肯尼亚买家需要大批量采购空气制水机,中国制造网贸易顾问在详细了解采购需求后,第一时间在供应商数据库中对采购需求进行精准匹配,组织线上洽谈。因前期需求了解充分,资料准备完整,极大地提高了买卖双方的采洽效率,创造了合作机会。

有了订单,物流成本高企、组织难度增加,货物如何运出去?中国制造网整合了外贸“全链路”生态系统,以相对优惠的价格整租海运、空运货舱,组织面广量大的中小微企业“拼团出港”,保证外贸业务不停摆。

会展业是外贸企业的“标配”。为加强中国制造产品的推广,中国制造网还将展会搬到线上,组织企业“云”参展。6月底前,他们将推出15场“SMART EXPO”(智能虚拟展会),将平台上中国产品呈现给海外采购商,让国内制造企业足不出户,也可以收获国际知名展会上优质买家的真实询盘。

探访中国制造网,“询盘”声中看外贸新商机

“SMART EXPO”(智能虚拟展会)。

研发、制造适销对路产品,外场损失内场补

相对医疗防疫、卫生健康等板块逆势增长,其他外贸行业则普遍受到海外疫情持续蔓延影响,订单有所压缩。

不过,中国外贸企业依靠国内庞大的市场需求和完备的制造业体系,已经开始将市场触角向内延伸,转战国内研发、制造适销对路产品,充分满足内需、释放产能。

从2003年就开始深耕欧美市场的南京东屋电气有限公司,在此次全球疫情中也受到一定冲击,保订单、保市场、保履约是公司面临的最大挑战。不过由于他们出口的产品主要是高安全的保险箱箱柜锁,没有快消品受影响那么大。

针对当前情况,公司在产业链、产品研发上也有所调整——

采购部门加大与供应链的联系,确保源头供应链不出问题;同时公司内部加大自主生产能力,除了原材料外,从研发、技术、生产加工、制作组装均自主完成,减少对供应商的依赖。

与此同时,加快国内高安全智能门锁的研发进度,以期实现国内智能家居市场的突破。

经过几年的行业累积,他们的高端高安全静脉锁在国内也有了一定的用户基础。接下来,将加强和高端门厂的合作、协助线下经销商拓展销量,加大线上销售推广,通过内外贸系统带动公司整体发展。

今年春节期间向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捐赠医用显示器的南京巨鲨显示科技有限公司,20%左右的业务是出口。受疫情影响,全球供应链和物流网中间成本增加,物料价格猛涨30%—40%,但巨鲨坚持按照订单价格交货,受到国际客户的尊重。

“将重心放到国内市场,需要对产品销售进行提前布局,对产品结构进行本土化调整。”公司董事长王卫说,这次疫情,对中国制造是危,也是机。中国制造有一批产品“墙内开花墙外香”,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广泛欢迎,在国内却知名度不高。特别是医疗设备,国内企业部分产品的性能和品质已接近甚至超过一些国际品牌,但是接受度和销量还是没有国外产品高。

“现在,国际物流体系受阻,中国制造的供应优势得到彰显。”王卫呼吁,加大对国产先进医疗设备的推广使用,让中国制造能够更好服务国人健康。

外贸企业转战内需市场,“外场损失内场补”,更多中小微企业行动更快、转型更迅速。

据介绍,国内不少主营轻纺、家居用品的外贸公司,已经将主要力量投向国内,组织线上线下“外贸大集”活动,再次喊出“出口转内销”的促销口号;一些主攻欧美的橱柜企业,也开始将主要业务转至国内,并结合国内家庭烹饪和居家习惯,对设计图和生产线进行调整,以保证产品能够更好适应国内市场。

扶持、帮助受困企业脱困,内外贸协同复工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内外贸企业一体化的程度也越来越高。

市商务局对外贸易处二级调研员姚亮说,目前,全市已复工外贸企业5152家,占2019年有实绩外贸企业的93.6%。为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该局编写了外贸企业复工复产指南,靠前服务保障,助力解决好外地员工返岗难、物流不畅、原材料供应不足等问题,对延期交货情况提供法律支援,支持企业与主要客户做好沟通,保护自身权益,稳定在手订单;同时指导和协助企业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政策支持,用足用好出口退税、出口信用保险等政策;联合中信保南京营业部制定了加大防控疫情和稳定发展相关领域信保支持力度的实施方案,帮助南京受影响企业纾困解难。

此外,市商务局还按照国家和省应对贸易摩擦工作部署,建立市、区纵向监测和挂钩联系网络,加强对重点企业联系跟踪服务,支持企业有效应对新冠疫情的影响。

据介绍,下一步我市还将以更大力度支持外贸企业。具体措施包括:积极应对订单下降、境外供应链停滞等不利情况,及时做好风险预警提示。加强金融支持,鼓励金融机构研究推出库存抵押快速贷款服务,引导企业用好出口信用保险等手段对冲风险。用好稳岗返还等政策,帮助外贸企业留住技术人才和稳定用工。与此同时,司法部门、贸促会等还将加大外贸企业法律援助和服务力度,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国外企业违约纠纷。

针对国内外贸企业出口受限和“走出去”企业境外生产受限,我市还将引导企业提前布局,开拓国内外市场,主动争取和承接国外受疫情影响的订单,寻求新的发展机遇。

“出口全球,中国制造!”在中国制造网南京总部,企业的口号随处可见。

这是他们的经营理念,也是他们作为外贸企业产业链整合者,促进内外贸协同复工复产的奋斗目标。

南报融媒体记者 徐静 王健 通讯员 程太兵 马开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