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战抗“疫”丨夏县第一书记全力助战脱贫攻坚

今年以来,夏县驻村第一书记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敬业担当,真抓实干,有效推动驻村帮扶各项政策落实落地,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是坚持严防死守,守护生命安全。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全县105名农村第一书记坚定地站在第一线,带头抓好组织宣传动员、卡口设置值守、隔离措施落实、“代办代购”服务等工作,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为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驾护航。2月下旬以来,共发放各类宣传单3460余份,喇叭广播疫情防控知识760余次,卡口值守和检查5120余人次,劝阻劝返相关人员470余人次,代办代购各类服务1660余人次,被群众形象地称为“路口书记、准点播报机、专业店小二”等。

二是坚持一线帮扶,推进“十个清零”。第一书记白天深下去学干讲,晚上坐下来读写想,用情用力抓疫情防控,抓脱贫攻坚,抓春耕生产,推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各项任务落实落地,推动“10个清零”见底见效。一个多月以来,第一书记会同单位帮扶人员共走访贫困户3.6万余人次,解决贫困户生产生活实际困难880余个,依托“我为老乡销年货”,借助网络等新媒体平台,帮销代销农产品80.9万元,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做出了突出贡献。

三是坚持多方联动,抓实复工复产。

坚持两手抓、两促进,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积极联系企业厂家,广泛宣传发动,动员务工“人对人”、包车接送“点对点”,向外劳务输出2900余人,达到了“一人务工,全家脱贫”的良好效果。依托本村产业优势,聘请农业、养殖、旅游等专业人才,开展网络培训、线上解答、专题培训等370余场次,积极联系对接,为群众代购帮购化肥5000余吨,占全县总需求的83%,着力推动复工复产,受到群众普遍称赞。

四是坚持多元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结合村情,宜工则工,宜农则农,以增加经营性和实体性收入为重点,大力发展主导产业,积极推行实业兴村型、盘活资产型、集体农场型、产业延展型、龙头带动型、服务创收型等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变被动“输血”为主动“造血”。目前99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开局良好,26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3万元。

五是坚持夯实基础,推进乡村振兴。紧扣乡村振兴20字要求,依靠和发挥帮扶单位优势,累计投入2.8亿元,大力加强贫困村水、路、电、网、房等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395.6万元,对贫困村村级活动场所进行了加固修缮和新建改扩建,99个贫困村党员活动室全部提档升级,切实让贫困村党员、干部、群众议事有地方,休闲有去处;帮助完善村规民约“一约五会”、“两会一队”等,积极创建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三零”村,确保贫困村稳定和谐,接续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