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耽於書畫,得以永年

說起“佛系”,我心中的代表人物非文徵明和陶淵明莫屬。陶淵明和他的佛系故事大家早已在教科書中讀過,好好的官不當跑去山裡隱居種地當起農民伯伯,而今天要則著重講講另一位佛系鼻祖文徵明的人生故事。

1、大書法家的誕生竟是因被嫌字醜?!

文徵明,初名壁,字徵明,湖南衡山人,故號衡山居士。先祖與文天祥為一脈同譜,父親文林曾任南京太僕寺丞、溫州知府等職,由於出身於官宦世家,文徵明打小也算個公子哥了,一家人又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書香門第,可見他從小就受到了原生家庭良好的文化薰陶教育。

現代國內家長都提倡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但兒時的文徵明卻恰恰相反,史料記載他7歲才能站立,11歲方能清晰開口說話,這情況擱現在的家庭父母估計都要雙目泣血。

不過俗話說“有其父必有其子”,文徵明的父親文林也是一位佛系家長,面對開蒙極晚的兒子,他不怒不亂依然為其安排了當時各界大咖的教師陣容,好在文徵明穎異挺發,沒有浪費自己那頂級教師的資源。

直到文徵明去考中長洲縣生員時,他遭遇了自己19年人生中最大的打擊,即因歲試時“拙於書”,換成大白話就是字寫得太難看,而應試不中落選了。

試想,一個出生書香門第大戶人家的公子哥竟然被人嫌棄字寫的醜,任誰都受不了這刺激,文徵明當即回家便奮發圖強,苦練書法,數十年如一日,後競躋身書法的“吳門三家”之列。

文徵明:耽於書畫,得以永年

他尤擅長行書,小楷更是享有“明朝第一”的美譽。在著名的《停雲館帖》跋語中,文徵明談及自己對小楷的認識:“小字貴開闊,字內間架,宜明整、開闊。一如大字體段,諸美皆具也。”


文徵明用自身的故事驗證了幾千年後的一句網絡流行話“今天的我你愛理不理,明天的我你高攀不起”,在得知文徵明大師的逆襲故事後,我看了看自己的狗爬字不禁產生了一種“每個字醜的人都是書法家潛力股”的想法。

2、江南F4成員

說起江南四大才子,大家都不會陌生,哪怕沒讀過歷史也肯定看過電影《唐伯虎點秋香》,電影裡演員吳鎮宇飾演文徵明,不過此徵明非彼徵明,真實歷史上的文徵明沒有並電影裡那麼搞笑離譜,但顏值方面還是可以向吳大帥哥靠攏一下的。

四大才子中文徵明的書畫造詣極為全面,其詩、文、畫無一不精,人稱是“四絕”的全才,他雖是文人墨客,但既不善飲,又不近女色。

文徵明:耽於書畫,得以永年

相傳唐寅有一次故意捉弄文徵明,約眾文士畫友相約在蘇州石湖盪舟,喝到酒酣耳熱時,唐寅讓先藏在船艙中的妓女出來為文徵明敬酒。文大驚,慌忙告辭,急得甚至要跳湖,眾人無法,只得另僱一條小船放他先走。

雖然在圈內嚴謹傳統的正經風格與其他藝術家似乎有點格格不入,但文徵明為人謙卑和睦,不論何時身邊都常常聚集著很多文友知己。

3、看破官場不做體制內的籠中鳥

隨著江南科舉之風熾盛,文徵明自己也有光宗耀祖的思想,雖老老實實應考,但他興趣卻不在八股,而好讀些與科考關係不大的史書、漢賦這種“課外書”,從不肯在“制藝”上下工夫。

結果除去23歲娶妻未考,他從19歲到53歲一直參加每三年舉行一次的應天鄉試,凡歷十次,均名落孫山。文徵明自己倒不因此感到內心困苦,從而專心當起“藝術生”,他的美術老師沈周一生不應科舉,沈周起初還擔心文徵明會因“藝事妨舉業”,後來終於傾囊相授,愛重有加,因為老師的悉心調教,使得文徵明在山水畫方面而後有著突出的成就。

與元代文人畫不同,文徵明的繪畫主題將視野擴大到文人生活的各個方面,意境也擺脫元人一味追求空寂的程式,平淡天真,可謂當時文人理想精神的物化。

文徵明:耽於書畫,得以永年

由於屢試不第,文徵明終生連舉人身份都未獲得。直到54歲那年,被同鄉舉薦入京,獲得大型國企翰林院的內推名額,成為待詔參加修編《武宗實錄》。

這個官職表面上雖是坐辦公室的,實際就是個辦事員,每天要面對各種乏味的事務文書。不僅如此文徵明在單位還遭受到他人的排擠,有人諷刺說翰林院又不是畫院,怎容留一個畫匠在此?

文徽明因為辦公內容和辦公環境整日悒悒不樂,在他任職期間,還爆發了著名的嘉靖皇帝與群臣間的“大禮議”爭端,反對派大臣中16人被當場廷杖而死。

案發前文徵明左臂摔傷而不在場,雖僥倖免受棍棒之苦,但仕途之險惡、權術的勾心鬥角之激烈令他心灰意冷。在看透了官場的黑暗和無聊本質後,文徵明決定摒棄功名,在北京待了3年半,接連寫了3封辭職信,終獲批准還鄉。

57歲的文徵明放舟南還,從此再未遠離故鄉蘇州。回家的他潛心侍奉筆墨紙硯,藝術得以長足發展,一般美術史上認為文徵明的繪畫在65歲前後步入鼎盛時期,這反倒有點“舉業妨藝事”的味道了。

文徵明:耽於書畫,得以永年

文徵明中年以後成為蘇州最火的畫家,求購其書畫者可謂踏破門坎,絡繹不絕。可惜文徵明沒有活在當代,不然他不僅會有自己獨立的美術館,還可以天天在世界各地開巡迴書畫展而且場場爆滿門票一搶而空。

當然文徵明也有自己的規矩,即“生平三不肯應:一是不給藩王作畫,二是不給太監作畫,三是不給外夷作畫,秉持儒家正統士大夫的操守。可見眾人對他作品的喜愛和肯定並沒有把他捧昏了頭,他依然保持著骨子裡那股清高的個性。

4、掌握科學長壽的秘訣

歸隱後的文徵明,佛繫心大的程度也更上一層樓,後來甚至不在乎自己的作品版權。他和老師沈周一樣,從不打假,只要有人上門求鑑定,他一概說真,沒有鈐印的還幫忙蓋上,不過這種做法在今日並不值得提倡。為其作《文先生傳》的爾後文壇盟主王世貞曾寫道:“故先生書畫遍滿海內外,往往真不能當贗十二。”直言市面上文徵明書畫的偽作數量之驚人。

古代文人墨客多愛喝酒,以酒助興,文徵明卻偏偏嗜茶如命。有人統計過他的詩作中寫到茶事的就有150首,其茶事題材的繪畫數量亦很龐大,在古今中外的畫家中都算首屈一指,這之中以《惠山茶會圖》最為著名。

文徵明:耽於書畫,得以永年

如果說陶淵明是文學史上第一個大量寫飲酒詩的魏晉佛系詩人,那文徵明就是文學史上第一個大量撰作飲茶詩畫的明代佛系才子。文徵明待人接物寬厚謙和,生活愉快充實,身旁總圍繞著他的摯友和學生,一生自束甚嚴,坐臥笑談,怡情養性,所以也得永年。

由此可見處世心態的好壞是決定一個人長壽與否的重要因素。

四大才子中徐禎卿早亡於34歲,同齡人唐寅只活到54歲,祝允明67歲離世,而文徵明享年90高齡,精神矍鑠筆耕不輟,晚年書法繪畫皆有厚積薄發的精進。

文徵明後文家一門風雅,直接嗣承他書畫風格的親屬就有文彭、文嘉,侄文伯仁,學生陳淳、陸師道、陸治、錢轂等人,私淑者更是眾多,形成了以文徽明為核心的龐大畫家隊伍,後人稱之為“吳派”。

透過文徽明的筆墨丹青,可遙想當年那位“無論田唆婦孺裔夷”皆嘖嘖稱讚的“文先生”,他昭顯平和執著的力量,造就超越時間的優雅和深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