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內瑞拉國旗國徽上的查韋斯烙印

在各搜索引擎輸入“委內瑞拉國旗國徽”,圖片給出多種答案:三色七、八顆星,帶國徽與不帶,白馬向左向右,麥穗數量不一,讓人莫衷一是。它們反映著始於1999年的查韋斯時代(馬杜羅2013年3月接班至今),他開創的“第五共和國”改變了國家的政治生態,以國旗、國徽的變化為標誌。

1806年,拉美獨立先驅米蘭達率部乘船登陸委內瑞拉,打響爭取美洲獨立的第一槍。1811年,委宣佈獨立,成立共和國。

該國國旗始於1811年,長方形的長寬之比為3:2,自上而下由黃、藍、紅三個平行相等長方形相連而成。旗面中央有七顆弧形排列的白色五角星,左上角繪有國徽圖案。黃色代表豐饒資源,藍色代表天空和大海,紅色代表為獨立撒熱血的烈士,七星代表1811年委內瑞拉聯邦的七個省。政府機構暨駐外使團使用帶國徽的國旗,民間包括商船使用的不帶國徽。

委內瑞拉國旗國徽上的查韋斯烙印

委內瑞拉國徽起始於1836年。中央圖案為盾徽,左上角紅地色,繪有一束二十株小麥,代表二十個州的團結;右上角黃地,繪有寶劍、長矛和兩面國旗,以象徵勝利的月桂綁起;下方藍地,繪有一隻向右奔跑的白馬,三者恰同國旗顏色。盾徽左右簇擁月桂和棕櫚枝條,上方有兩隻豐裕之角,襯托以蔬菜、水果和鮮花。左邊三色綬帶上西語書有“1810年4月19日(政府成立日)、獨立”,中間書寫“委內瑞拉共和國”,右邊的“1859年2月20日(“聯邦之戰”打響之紀念日)、聯邦”。

委內瑞拉國旗國徽上的查韋斯烙印

1998年12月,以查韋斯為首的“第五共和國運動”與左翼結成“愛國中心”,一舉顛覆傳統政治格局,揭開委內瑞拉歷史的新篇章,他在拉美高舉“21世紀社會主義”旗幟,反對美國霸權行徑。

2006年3月,在查韋斯授意下,國民議會通過國旗、國徽修改案:國旗增加一星至八顆,代表1817年加入委內瑞拉的圭亞那省;國徽上的白馬由“馬頭向右”改為“自由向左馳騁”;麥穗增至24束,代表全國24個州(23州加首都特區);右上方增加代表印第安人武器的弓、鞘中之箭各一隻,代表農民及非洲後裔鬥爭的砍刀和月桂束裹的兩面國旗;下方中間綬帶國名中加入“玻利瓦爾”。同年3.22紀念國旗誕生200週年升起新國旗。

委內瑞拉國旗國徽上的查韋斯烙印

委內瑞拉國旗國徽上的查韋斯烙印

縱觀全球,一國政治鉅變帶來國旗等國家標誌改變的還有很多。

柬埔寨從1953年獨立以來先後有4面國旗,它在顏色和三、五座聖塔間不斷變化,唯有吳哥寺永久地矗立。1919年現代阿富汗獨立至2002年八十多年裡,阿富汗國旗變來變去多達6、7次。

至於國家“政治方向”的選擇,在波蘭有這樣的傳聞:蘇聯時期華沙主體育場外樹起一座三名健兒奔跑的雕塑,設計師遵循內心呼喚,將原方案的面向東方改成反方向,蘇東劇變後它終於迎來“出頭”之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