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中國家庭是否真有囤糧的必要?


硬核:中國家庭是否真有囤糧的必要?

最近很多朋友紛紛來信諮詢糧食的安全問題,大家最關心的問題就是自己要不要囤糧。

發生在上個世紀1942年的大饑荒以及三年自然災害的糧荒,仍然使今天很多的國人心有餘悸。大家有擔心,這是正常的,正面歷史、瞭解歷史才能使我們客觀的面對現實。

尤其是最近有新聞說,世界上有一些國家的糧食暫停出口,這對一個糧食進口大國中國來說無疑承擔著巨大的糧食自給壓力。

可是看問題我們不能光看它的外因和表現,我們還要深入的看它的內在。中國確實是每年進口七八千萬噸,甚至上億噸的糧食。

可是這中間有七八千萬噸,都是大豆。在中國人的飲食習慣裡,豆腐,豆皮,豆漿,豆奶以及豆油。甚至榨完以油以後的豆粕都可以用來餵養動物。

也就是說大豆其實是整個中國人民以及養殖的動物主要的蛋白質來源。

而在進口的糧食中,主糧也就是我們平時食用的口糧的佔比大概在2%左右。這個比重客觀的說對我國糧食的結構和安全不構成什麼威脅。

換句話說,即便我國的大豆完全不進口。那無非就是我們的植物蛋白和動物蛋白攝取會比較少,說白了不論豬肉有多貴,因為它的供給少了,所以無法解決普遍性需求,那麼我們的膳食結構裡將減少對於動物蛋白甚至植物蛋白的索取。

再加上我國早些年就已經把土豆列入主糧的行列,所以在溫飽問題的解決上不成問題。

要知道中國人民的胃當年可是啃過樹皮,吃過柳芽兒,嚼過青草,一個全民無所不及的胃。

只是近些年人民的經濟生活水平有了顯著的提升,我們在注重高品質生活質量的時候,忽略了這些曾經的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

在2月2日我們官宣的一篇文章裡提到了對於疫情的判斷,我們當時給的糧食的建議是三個月到四個月。

這條建議的出發點不是單純的讓你屯糧食,而是因為當你有足夠三個月到四個月的口糧的時候,你可以大大的減少與外界接觸的機會,從而降低被肺炎感染的機率。本質上並不是想告訴你,糧食的缺口有多大,危機有多大。

人們的跟風效應和從眾效應,從來就沒變過。

當有人說要囤糧,你不屑於此的時候,就有人會搬出歷史。以公知般的偉岸來告訴你是多麼無知和幼稚,還有人動輒拿一條農業部對於小麥條鏽病防治的通知來危言聳聽夏糧的豐收問題。

這得是對農業尤其是水稻和小麥的主糧種植,多麼無知的情況認為糧食的豐收已然沒有指望。你以為那千千萬萬的殺蟲劑都是幹嘛吃的?

我們的殺蟲劑厲害到以1:10萬,都可以把蟲卵給打死。反覆打兩三遍農作物可以把農作物打死。

更有甚者無知到說中國的水稻產量一畝地只有不到600斤。我可以告訴你的是,在中國的產糧的主要省份和平原地區,水稻的產量幾乎都可以達到1000~1500斤每畝。這當然受益於我們各種先進的化肥農藥和轉基因種子。

有一小部分人買了大量的大米和麵粉,足夠一個家庭半年甚至一年的消費。

難道你不知道稻穀和小麥會比這些經過二次加工的大米和麵粉更容易儲存?

硬核:中國家庭是否真有囤糧的必要?


然後生怕別人不知道自己囤了這麼多糧食,到處宣揚,即便你不說,你用了支付寶信用卡做了支付賬單記錄的大數據,難道就不會捕捉到嗎?

解放之前的小地主,囤銀元藏金子都得拿個小瓦罐月黑風高,趁著沒人的時候悄悄的找個地兒給埋下來。

咱們屯糧食的這些主倒可好,以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架勢。我就囤了你奈我何的囂張,以生怕別人不知道自己囤糧的鄙夷而到處宣揚。

難道你就不知道在戰時有一種罪叫投機倒把嗎?

難道你不知道你應該使用現金消費,而不是給各種大數據留下痕跡和記錄嗎?

你難道不知道戰時的二級保障是供水供電嗎?

所以你就怎麼只想到囤口糧,沒有想到存個發電機囤個水庫呢?

觀點也許很犀利,文字也許看起來並不那麼舒服。可是我們不能做這些人云亦云的事兒,還以為自己處處高明、高瞻遠矚。

如果你是一個企業主,你現在最應該考慮要做的就是如何讓企業活下來,如何不裁員,讓這些職員的家庭和生活都有保障。

如果你是一個普通的打工者,你在此刻應該要開始具有老闆思維,企業怎麼才能活下來,成本怎麼才能降下來,訂單怎麼才能拿回來。

留在城市才會有比在農村有更多的機會。

不要簡單的用市場經濟思維的那一套來解決你在一個特色體制裡面臨的一些問題。

人民供銷社有沒有聽過?糧票、各種票有沒有聽過?統一供給統一分配,要不要了解一下?

中國已不再是舊時的中國,我們不自吹自擂,我們也不妄自菲薄。

世界經濟一體化的格局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今天,既不會有哪一片地兒的人獨自苟活,也不會獨自捱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