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後的“劊子手”,晚年諸事不順,師父曾規勸:殺人不可過百

據《禮記》中記載:“刑人於市,與眾棄之。”

以上記載中所說的“棄市”,即是在人眾集聚的鬧市裡,對犯人執行死刑,以示為大眾所棄的刑罰,而古代的時候大多數的死刑都是砍頭。

清朝最後的“劊子手”,晚年諸事不順,師父曾規勸:殺人不可過百

在古代時,那些判了死刑的囚犯一般都會被砍頭,但由於這種刑罰過於血腥,因此對於施刑人的心理素質要求是極高的,普通人難以勝任,因此就誕生了專門的職業——劊子手。

劊子手學問很多,需要拜師學藝才能當

在影視作品之中,那些劊子手的形象大多都是膀大腰圓的大漢,並且滿臉橫肉目帶凶光,在行刑時對著大刀噴上一口白酒,讓“咔嚓”一下就把犯人了結了。在看到了這種場景之後,一些人就不禁感慨,覺得劊子手很好當,只要膽子大就行了,手起刀落便有錢到手,並且還數目不小,如果這樣想的話那就是大錯特錯了。

實際上,劊子手也是很不容易的,跟絕大多數職業一樣,劊子手也是需要師父來教的,因為劊子手這個職業不能自學成才,必須拜師,這裡面的學問大著呢!比如,怎麼才能最大程度的降低犯人的痛苦?如何能把人頭砍掉,同時留著一層皮連著軀體與頭顱,給犯人“留個全屍”?像這些全都是技術活,只有出師之後,才可以成為一名合格的劊子手。

因此,劊子手也是一個要求很高的職業,刀法必須要快準狠,據說如果劊子手一刀不能砍掉犯人的頭顱的話,那麼自己就要為此償命。

而清朝最後的一位劊子手鄧海山在18歲的時候,就開始為成為一名劊子手而拜師學藝了。

清朝最後的“劊子手”,晚年諸事不順,師父曾規勸:殺人不可過百

買鄧海山拜師之後,他每日都要受到嚴格的訓練,而學習的過程主要就是砍冬瓜,他的師傅佟紹箕會先在冬瓜的上面畫是一條線,而鄧海山在練習的時候,就必須要一刀正中線上,不能歪一點。而在晚上的時候,就讓鄧海山去砍線香,這要做到一刀看在火頭上,一點也不能歪,得在練習成熟之後才能出師。

而在最多的時候,鄧海山一天就砍了700多個冬瓜。如此訓練了數年之後,才會讓鄧海山去用牲畜練手,最後學成之後才會讓下山,成為一名劊子手。

劊子手收入頗豐,鄧海山掙得盆滿缽滿

由於劊子手的特殊性,因此一直以來這種職業一般都是由父親傳給兒子,或者是師傅傳給徒弟的,畢竟這是在迷信思想比較嚴重的古代時,人們很難理解的職業。

也正是因為這個職業的特殊性,因此很多人從來就沒有考慮過要當一名劊子手,甚至對此避而遠之,而為了執行死刑又不得不培養一批有手藝的劊子手,因此對於劊子手的待遇還是非常高的。

就拿鄧海山來做一個例子,作為一名合格的劊子手,鄧海山在每次砍頭之前都會先磨刀,這樣的話就可以做到一刀便砍下人頭,讓犯人少受一些痛苦。而令人驚訝的是,鄧海山工作之後砍一個人頭可以得到4個大洋!

清朝最後的“劊子手”,晚年諸事不順,師父曾規勸:殺人不可過百

要知道,在那個年代,基本上有一個大洋就能勉強的維持一個家庭一個月的開銷了,因此砍一顆頭就有四個大洋的收入,這在當時來說是非常高的收入了,由此也可想而知,作為劊子手的生活得有多滋潤。

當然,除了這些官方的收入之外,作為劊子手還會有一些灰色的收入,就比如有些死囚犯或者是他們的家屬一般都會對屍體有各種要求,像留個全屍之類的,於是就會給錢賄賂劊子手,而這樣的賄賂一般都不會少,因此劊子手的收入是非常的可觀的。

不聽師父告誡,晚年報應連連

直到後來清朝滅亡之後,規定了死刑需要用槍斃執行,因此斬刑被廢除了,這對於鄧海山也就意味著失業了。

失業了的他身邊一個朋友都沒有,雖然之前所賺的錢,是足夠自己過完這一生的,但是也註定了這是孤獨的一生,並且在每次睡覺的時候,鄧海山都會不自覺想起那些砍頭的畫面,這對他來說是一種折磨。

其實,在鄧海山出師的時候,他的師傅就曾經告誡過他,做他們這一行的人,要有分寸,砍到99顆人頭的時候就得收手,不然的話會不得善終。

清朝最後的“劊子手”,晚年諸事不順,師父曾規勸:殺人不可過百

然而,鄧海山卻被金錢矇蔽了雙眼,只要砍一個人頭就可以輕鬆的獲得很高的報酬,這份報酬可能是他要辛勞數月的收入,因此鄧海山並沒有按照師傅所說的做,砍了超過99個人頭後依然沒有收手。一直砍到失業了才被迫收手,因此,鄧海山的一生砍了不下300個人頭!

由於古代人認為劊子手所欠的陰債太多,因此即便是男人見了都躲,而女人更是避之不及,對於這個行業的人來說,想娶個老婆都是很難的。只有那些命相不好的女人,才會跟劊子手過幾天日子,以借他的殺氣改一改命數。

在年老的時候,鄧海山本想去廟裡做和尚算了,但是,廟裡的方丈也以他殺戮過多為由拒絕了他,這時候他才想起師傅的話來。因為沒有子嗣,所以在他去世之後也不會人給他送終,這對於中國人來說是很悲涼的。最後,一生無妻無子的鄧海山,只收養了一個義子張小山。

在1925年時,已將年過花甲的鄧海山便決定加入民國的一個慈善機構以贖罪,結果沒是能成功,理由依然是他的手上經歷了太多殺戮。因此,鄧海山孤獨的度過了餘生。

小結

鄧海山的晚年是無依無靠的,他自覺的整日吃齋唸佛,希望能夠以此贖回自己年輕時候的罪過,但卻連和尚也都當不成,最終只能孤獨終老,在臨終時他還忿忿不平的表示,他一生所殺之人,都是犯國法的該死之人,而他只不過是一個代為行刑的人,又有什麼罪過呢?

清朝最後的“劊子手”,晚年諸事不順,師父曾規勸:殺人不可過百

然而,他的說法只能說服自己,卻是說服不了別人,最後孤獨過完了餘生,也沒留個一子半女,這或許就是師父所說的報應吧,縱然他殺的都是該殺的,但他也因被金錢矇蔽而落得了悲慘的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