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不要提拔我”,这届年轻人爱上“反升迁”

愿你忠于自己,不舍昼夜。——莎士比亚

嘴角的泡沫聚拢,破裂,再聚拢,再破裂……

笔挺的立领直接顶到下巴,不断张翕的嘴唇在那张圆脸上显得格外突兀,让小超不由自主地把目光固定在那里。

老板滔滔不绝地讲着公司的未来,眼睛放着光,仿佛一切都触手可及。

小超静静地看着,他早已习惯老板的这种论调,只想安静地当个小听众。

“你来当总裁办主任”

老板的手一挥,就像甩给了他一个金元宝,然后也给小超描绘一个美好的未来,这个未来有金钱、美女、地位、阶层。

“老板,不要提拔我”,这届年轻人爱上“反升迁”

玻璃墙外一片死寂,小超的工位就在那里,从这个角度看过去,鸽子笼里每个同事都只能看到头顶。大家都在忙,只是小超从来不知道他们都在忙什么,自己要成为他们的领导吗?

“不,谢谢老板,我现在这样就挺好。”

“老板,不要提拔我”,这届年轻人爱上“反升迁”

你的生活

我不想要

每个人都会有选择喜欢和不喜欢的权力,我会一直坚持做快乐的自己!

当主任意味着什么?获得更高的薪水,可以炫耀的身份,身后有几个人可以指挥,朝着成功人士迈出第一步。

但同时也意味着随时被使唤,没有了自己的时间和自由,甚至思想和灵魂,不断透支身体,朝着脑满肠肥的油腻人士迈出第一步。

看着眼前的老板,人前显贵,人后受罪,在员工面前吆五喝六,在客户面前点头哈腰;业绩好的时候得意忘形,不好的时候独立颓废,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你告诉我的未来,是我看到你的现在。你用自己的状态,生动地告诉我:如果做出这个选择,你会成为什么样的。

不好意思,我不想要。

“老板,不要提拔我”,这届年轻人爱上“反升迁”

前些年大家对成功的定义变化不大,有钱、有权、有地位。但近年来,社会在飞速变化,这种认知观也不断接受冲击。

很多人不再追求外在的名利,而追求内在的感受。他们定义成功的标准是:我喜不喜欢,我能不能全身心享受自己的工作。

就像那些做直播网红、电竞选手、自媒体的年轻人,他们也很累很辛苦,但能乐在其中,只是因为那是他们自己想要的。

“老板,不要提拔我”,这届年轻人爱上“反升迁”

你没有了光鲜

拿什么吸引我

人世间最有吸引力的,莫过于一群活得很自在的人发出的生命信号。这种信号是磁,是蜜,是涡卷方圆的魔井。——余秋雨

小林是一名公务员,与科长挤在一个17平方米的办公室里,面对面坐着。

没错,由于办公室面积超标,单位就安排他与科长一间办公室。

于是小林每天看着对面那满脸的胡茬,猩红的眼睛,以及稀疏的发型。

一年到头都在应付各种接待、检查、汇报,写不完的材料,应付不完的整改,以及负不完责任。特别是年底,小林知道科长又熬了几个通宵才把上头要的材料都整齐了。

小林很久没看到科长以前那种叉着腰,吊着噪子说话的样子了。现在话不敢乱说,事不敢乱做,钱更不管乱拿,各种内外部监督让人动都不敢动,每天提心吊胆,工作稍有出错,就担心会不会被问责,不仅位置不保,还要背个处分。

“等我走了,位置给你。”

“老板,不要提拔我”,这届年轻人爱上“反升迁”

职务职级并行后,小林只要做好本职工作,照样能升到相应的级别,何必一定要当个“官”,操碎了心,拿的收入又差不多。

“不了,您留着自己用吧。”

你的位置,对我没有吸引力。

“老板,不要提拔我”,这届年轻人爱上“反升迁”

我们喜欢职级太久

忘记到底想要什么

只有9%的受访雇员渴望在未来5至10年内晋升为管理层,不少雇员安于现状,对更高职位的工作兴趣寥寥。——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

这是该公司近日调研了来自法国、英国、德国、美国和中国的5000名受访者后得到的结果。这种现象被称为“反升迁”。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升官提拔失去了兴趣。

“为什么?”老板和科长都有这个疑问。

“我就当好小员工,这样自己可以有很多其他事情可以做,有更多的时间去感受那些工作以外的事情”,这是小超的想法,“你们通过地位、财富来追求社会认同,再从社会认同中获得自我认同。对不起,我天生就对自我很认同”

“比起去管理他人,为别人负责,我更愿意提升自己的能力”,这是小林的说法,“我不想指挥别人,我只想做自己”。

“老板,不要提拔我”,这届年轻人爱上“反升迁”

我们总以为升官发财是人生的追求,于是一生被利益所牵引。总想着,做完这件事之后,会换回来什么样的结果,能不能换钱、换名、换利、换来别人的崇拜。

那在升官发财之后呢?

富翁和渔夫在海边钓鱼。富翁对渔夫说:

“你这么会钓鱼,应该996,多钓一些,把鱼卖掉。”

“然后呢?”

“把钱攒起来。”

“然后呢?”

“买条船,打更多的鱼。”

“然后呢?”

“买更多的船,成为大富翁。”

“然后呢?”

“和我一样,悠闲地到海边钓鱼。”

“我现在不就是在海边悠闲的钓鱼吗?”

我们的然后呢?

无论如何富贵,最终还是要做自己。

“老板,不要提拔我”,这届年轻人爱上“反升迁”

苹果与生姜

人生有很多种可能,成功有很多种形态。

苹果,虽然大小有所不同,但形状基本相似。这就像我们以前的价值观,大家对成功、对人生的评价体系基本上是一致的。小时候大家都在为学习成绩抢排名;工作后都在为晋升高薪抢资源,永远都是众人一起过独木桥。

生姜,品种是同一种,但形态各异,它可以朝任何一个方向生长,可以长成任意的形状,但不管怎么长,它都是生姜,都能用来做药配菜。

你可以选择做苹果,在即定的轨道上飞奔,也可以选择做生姜,在自我的领域张扬。

我们以前生活狭隘得只有判断题,只能选择苹果,社会和环境给你安排好了一切,你只需要:是、不是,喜欢、不喜欢。有时都不用做题目,直接会塞给你一个答案。

人生不应该是个判断题,至少是选择题,甚至是一个创作题。

你可以在你自己的白板上,画出自己的色彩。

“老板,不要提拔我”,这届年轻人爱上“反升迁”

我不知道喜欢什么

但我知道不喜欢什么

一个好的生活,是被爱好激发,而被理智所引导的。——罗素

问题是很多年轻人不知道如何做生姜,那些没有目标的所谓选择,相当于没听完题目就直接抢答,是矫情是任性,并不是做自己。

我不想向东走。

我也不想往西走。

我不愿往南。

我更不想往北。

那你到底想怎样?

你可以说“那样不好”,但你要能说出“这样就很好。”

我们要的是“生活就在这里”,而不能总问:“我要的生活在哪里?”

你要找到心中的爱,并且有足够的理性理智来实现她。

找到自己的真爱,可以从这么几方面去感受。

Success:感觉“我能成”,“这个我也行”。就像刘邦看到秦始皇出巡时说:大丈夫当如是。他的兴趣点是当帝皇。

Instinct:我自动会去做,甚至迫不及待要去做。找到那个你希望能够参与,甚至急切地热爱和渴望去做的领域。

Grow:在这个方面自己成长得特别快。别人学一个星期才能掌握的,你一天就能灵活应用的事情。

Need:做完事情后很有满足感。我可以不求回报,因为“做这件事本身就是回报。”

来自这四个方面SIGN(信号),让你抓住那个让自己心动的兴趣点,投入其中,像呼吸一样自由地发挥自己才干,才能真正视名利如浮云。

“老板,不要提拔我”,这届年轻人爱上“反升迁”

忘掉世俗与名利,做出自己,做好自己,你亦是成功人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