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不要提拔我”,這屆年輕人愛上“反升遷”

願你忠於自己,不捨晝夜。——莎士比亞

嘴角的泡沫聚攏,破裂,再聚攏,再破裂……

筆挺的立領直接頂到下巴,不斷張翕的嘴唇在那張圓臉上顯得格外突兀,讓小超不由自主地把目光固定在那裡。

老闆滔滔不絕地講著公司的未來,眼睛放著光,彷彿一切都觸手可及。

小超靜靜地看著,他早已習慣老闆的這種論調,只想安靜地當個小聽眾。

“你來當總裁辦主任”

老闆的手一揮,就像甩給了他一個金元寶,然後也給小超描繪一個美好的未來,這個未來有金錢、美女、地位、階層。

“老闆,不要提拔我”,這屆年輕人愛上“反升遷”

玻璃牆外一片死寂,小超的工位就在那裡,從這個角度看過去,鴿子籠裡每個同事都只能看到頭頂。大家都在忙,只是小超從來不知道他們都在忙什麼,自己要成為他們的領導嗎?

“不,謝謝老闆,我現在這樣就挺好。”

“老闆,不要提拔我”,這屆年輕人愛上“反升遷”

你的生活

我不想要

每個人都會有選擇喜歡和不喜歡的權力,我會一直堅持做快樂的自己!

當主任意味著什麼?獲得更高的薪水,可以炫耀的身份,身後有幾個人可以指揮,朝著成功人士邁出第一步。

但同時也意味著隨時被使喚,沒有了自己的時間和自由,甚至思想和靈魂,不斷透支身體,朝著腦滿腸肥的油膩人士邁出第一步。

看著眼前的老闆,人前顯貴,人後受罪,在員工面前吆五喝六,在客戶面前點頭哈腰;業績好的時候得意忘形,不好的時候獨立頹廢,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你告訴我的未來,是我看到你的現在。你用自己的狀態,生動地告訴我:如果做出這個選擇,你會成為什麼樣的。

不好意思,我不想要。

“老闆,不要提拔我”,這屆年輕人愛上“反升遷”

前些年大家對成功的定義變化不大,有錢、有權、有地位。但近年來,社會在飛速變化,這種認知觀也不斷接受衝擊。

很多人不再追求外在的名利,而追求內在的感受。他們定義成功的標準是:我喜不喜歡,我能不能全身心享受自己的工作。

就像那些做直播網紅、電競選手、自媒體的年輕人,他們也很累很辛苦,但能樂在其中,只是因為那是他們自己想要的。

“老闆,不要提拔我”,這屆年輕人愛上“反升遷”

你沒有了光鮮

拿什麼吸引我

人世間最有吸引力的,莫過於一群活得很自在的人發出的生命信號。這種信號是磁,是蜜,是渦卷方圓的魔井。——餘秋雨

小林是一名公務員,與科長擠在一個17平方米的辦公室裡,面對面坐著。

沒錯,由於辦公室面積超標,單位就安排他與科長一間辦公室。

於是小林每天看著對面那滿臉的胡茬,猩紅的眼睛,以及稀疏的髮型。

一年到頭都在應付各種接待、檢查、彙報,寫不完的材料,應付不完的整改,以及負不完責任。特別是年底,小林知道科長又熬了幾個通宵才把上頭要的材料都整齊了。

小林很久沒看到科長以前那種叉著腰,吊著噪子說話的樣子了。現在話不敢亂說,事不敢亂做,錢更不管亂拿,各種內外部監督讓人動都不敢動,每天提心吊膽,工作稍有出錯,就擔心會不會被問責,不僅位置不保,還要背個處分。

“等我走了,位置給你。”

“老闆,不要提拔我”,這屆年輕人愛上“反升遷”

職務職級並行後,小林只要做好本職工作,照樣能升到相應的級別,何必一定要當個“官”,操碎了心,拿的收入又差不多。

“不了,您留著自己用吧。”

你的位置,對我沒有吸引力。

“老闆,不要提拔我”,這屆年輕人愛上“反升遷”

我們喜歡職級太久

忘記到底想要什麼

只有9%的受訪僱員渴望在未來5至10年內晉升為管理層,不少僱員安於現狀,對更高職位的工作興趣寥寥。——美國波士頓諮詢公司

這是該公司近日調研了來自法國、英國、德國、美國和中國的5000名受訪者後得到的結果。這種現象被稱為“反升遷”。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升官提拔失去了興趣。

“為什麼?”老闆和科長都有這個疑問。

“我就當好小員工,這樣自己可以有很多其他事情可以做,有更多的時間去感受那些工作以外的事情”,這是小超的想法,“你們通過地位、財富來追求社會認同,再從社會認同中獲得自我認同。對不起,我天生就對自我很認同”

“比起去管理他人,為別人負責,我更願意提升自己的能力”,這是小林的說法,“我不想指揮別人,我只想做自己”。

“老闆,不要提拔我”,這屆年輕人愛上“反升遷”

我們總以為升官發財是人生的追求,於是一生被利益所牽引。總想著,做完這件事之後,會換回來什麼樣的結果,能不能換錢、換名、換利、換來別人的崇拜。

那在升官發財之後呢?

富翁和漁夫在海邊釣魚。富翁對漁夫說:

“你這麼會釣魚,應該996,多釣一些,把魚賣掉。”

“然後呢?”

“把錢攢起來。”

“然後呢?”

“買條船,打更多的魚。”

“然後呢?”

“買更多的船,成為大富翁。”

“然後呢?”

“和我一樣,悠閒地到海邊釣魚。”

“我現在不就是在海邊悠閒的釣魚嗎?”

我們的然後呢?

無論如何富貴,最終還是要做自己。

“老闆,不要提拔我”,這屆年輕人愛上“反升遷”

蘋果與生薑

人生有很多種可能,成功有很多種形態。

蘋果,雖然大小有所不同,但形狀基本相似。這就像我們以前的價值觀,大家對成功、對人生的評價體系基本上是一致的。小時候大家都在為學習成績搶排名;工作後都在為晉升高薪搶資源,永遠都是眾人一起過獨木橋。

生薑,品種是同一種,但形態各異,它可以朝任何一個方向生長,可以長成任意的形狀,但不管怎麼長,它都是生薑,都能用來做藥配菜。

你可以選擇做蘋果,在即定的軌道上飛奔,也可以選擇做生薑,在自我的領域張揚。

我們以前生活狹隘得只有判斷題,只能選擇蘋果,社會和環境給你安排好了一切,你只需要:是、不是,喜歡、不喜歡。有時都不用做題目,直接會塞給你一個答案。

人生不應該是個判斷題,至少是選擇題,甚至是一個創作題。

你可以在你自己的白板上,畫出自己的色彩。

“老闆,不要提拔我”,這屆年輕人愛上“反升遷”

我不知道喜歡什麼

但我知道不喜歡什麼

一個好的生活,是被愛好激發,而被理智所引導的。——羅素

問題是很多年輕人不知道如何做生薑,那些沒有目標的所謂選擇,相當於沒聽完題目就直接搶答,是矯情是任性,並不是做自己。

我不想向東走。

我也不想往西走。

我不願往南。

我更不想往北。

那你到底想怎樣?

你可以說“那樣不好”,但你要能說出“這樣就很好。”

我們要的是“生活就在這裡”,而不能總問:“我要的生活在哪裡?”

你要找到心中的愛,並且有足夠的理性理智來實現她。

找到自己的真愛,可以從這麼幾方面去感受。

Success:感覺“我能成”,“這個我也行”。就像劉邦看到秦始皇出巡時說:大丈夫當如是。他的興趣點是當帝皇。

Instinct:我自動會去做,甚至迫不及待要去做。找到那個你希望能夠參與,甚至急切地熱愛和渴望去做的領域。

Grow:在這個方面自己成長得特別快。別人學一個星期才能掌握的,你一天就能靈活應用的事情。

Need:做完事情後很有滿足感。我可以不求回報,因為“做這件事本身就是回報。”

來自這四個方面SIGN(信號),讓你抓住那個讓自己心動的興趣點,投入其中,像呼吸一樣自由地發揮自己才幹,才能真正視名利如浮雲。

“老闆,不要提拔我”,這屆年輕人愛上“反升遷”

忘掉世俗與名利,做出自己,做好自己,你亦是成功人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