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鬆斥責中國父母:你們啊,失職

日前,著名的央視主持人白巖松,在面對記者採訪時說了這樣一段話:

在中國的教育裡頭,最值得吐槽和抱怨的是我們的父母,而不是社會與學校。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起碼要對孩子的教育承擔至少51%控股的責任。中國的父母在要求孩子不斷進步的同時,更應該要求自己進步,更需要成長。

白巖松斥責中國父母:你們啊,失職

白巖松的教育觀得到了許多網友的支持和轉發。但現實生活中,也有不少父母認為,孩子的成功需要社會、學校與老師給與培養和關注,卻很少有人意識到父母才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責任人。

面對孩子的不進步、不成長、不成才、不成功,許多父母愛抱怨“社會與學校教育不給力”、“孩子天生是這麼笨”等,卻獨獨缺少反思自己為人父母的責任。

比如,面對一個表現出色、比同齡人優秀的孩子,一個一直是大家眼中的“別人家的孩子”,父母大概會欣慰的把孩子的教育功勞歸功於自己。

但是,如果面對一個碌碌無為或劣跡班班的孩子,一個不僅過不好自己的生活還要拖累父母的孩子,則很少有父母會把孩子的失敗問題反思在自己身上了。

01為何說父母應該對孩子教育承擔51%的控股權

教育學家馬卡連柯說:“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父母,他們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舉動,每一個眼神,甚至看不見的精神世界都會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

作家周衝在她的《人間味》裡面,有這樣一段描寫:

母親在井臺滑倒,歪著嘴角喊疼,我站在一旁不動聲色,看著她蜷縮,看著她捋起褲腿驗證血液洶湧,看著她怒罵我木薯蠢豬賤婊子,看著她離去的荒涼井臺被落日照出參差的斜影,心中沒有一絲愧意。

作者的家庭,父母長期處於竭嘶底裡的狀態,過勞的貧窮日子和失重的生活重擔壓碎了父母的感情,也壓垮了家裡每個人的神經。

她早已在心中發下誓言:如果我變成母親一樣的人,就一定去死。

可是,後來作者悲哀地發現,她性子中的暴戾根深蒂固,它潛伏於她的體內,無聲無息。但總會在某個時機露出端倪,暗示它的邪惡。如同一隻城府很深的寄生蟲。

白巖松斥責中國父母:你們啊,失職

從嬰幼兒起,作者便長期在父母這樣經年累月的硝煙瀰漫和母親常年累月的喜怒無常中長大,漸漸變得冷漠麻木無情,脾氣也漸漸變得暴戾怪誕。

信誓旦旦的想擺脫心中的魔障,但它卻如影子般的存在。

因為,原生家庭帶來的枷鎖,解開,便要窮盡一生力氣!

知乎上有一個經典的問題是:一個完美的原生家庭是什麼模樣?

正面來說:

一個好的原生家庭培養出的孩子,多半敢作敢當、自信開朗、不畏強權、處事靈活,不容易對困難屈服。因為心中有把握被愛,更傾向於追隨自己的內心而活,更懂得如何愛自己和愛別人。

與之相反:

一個不好的原生家庭培養出的孩子,內心敏感多疑、自卑脆弱、做事缺乏信心和勇氣、畏首畏尾,不能坦然面對失敗,很容易被無助的情緒包裹又不懂得走出困境。他們看待問題更為悲觀,缺乏歸屬感和安全感,很難與別人建立長期穩定的親密關係。

父母的性格影響著孩子的性格,父母的格局影響著孩子的格局,父母的三觀影響著孩子的三觀,父母的教育影響著孩子的一生!

美國教育家泰曼·約翰遜說: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敗的家教造就失敗的孩子。

父母對孩子的一生教育,擁有絕對超過51%控股權,可悲的是,不少父母不僅不珍惜,還把自己的控股權轉讓出去。

白巖松斥責中國父母:你們啊,失職

02中國父母是如何把自己的教育控股權出讓的?

前陣子,一則6歲男童清空爸爸購物車裡價值近7萬商品的消息再次上了熱搜。

早在之前,就有新聞爆出4歲男童拿媽媽手機網購了4萬多元的商品,其中包括室內遊樂場。

當孩子請求父母陪他玩耍時,多數父母缺乏這份耐心,隨手遞過一部手機哄他們安靜。

殊不知,越來越多的專家表示,想要毀掉一個孩子,給他一部手機就夠了。

類似的新聞數不勝數,14歲熊孩子沉迷網絡,一個月打賞主播8萬塊,抵上父母半年工資;農村熊孩子玩遊戲,短短5天打賞主播43000元;……

父母往往在經濟受到損害之後,才有所察覺。可是,又有誰去思考,熊孩子精神上受到哪些傷害?他們為何會這樣?

當一個孩子,只能沉迷在未知的虛擬世界裡,去消耗自己無處安放的好奇和孤獨,被各種亂七八糟的糟粕填滿空白,而後又被父母從甜蜜的網絡中剝離,回到現實的時候,他的心智早已陷入迷霧。

白巖松斥責中國父母:你們啊,失職

父母每一次拿手機打發孩子的瞬間,其實是把孩子的三觀拱手讓虛擬世界去塑造。

熱播劇《小歡喜》中的季楊楊,他的父母長期忙於工作,把他託付給舅舅,直到高三這年才“空降”來到季楊楊身邊,對他的生活與學習滿滿關切。

但對於這些,季楊楊明顯感到無所適從,父親想要關心兒子,卻又不知道從哪下手,導致父子之間小心翼翼相處,也沒有為他們的關係換來“和平”。

父親缺失的陪伴孩子成長的那段空白,就像一條隱形河流,橫亙在他們中間,彼此難以跨越。

影星黃聖依曾帶著兒子安迪參加《媽媽是超人》的錄製,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導演問安迪:“平日爸爸媽媽工作忙不能陪你,你會感到孤單嗎?”

年僅6歲的孩子回答:“不孤單,因為習慣了。”

平靜的話語,讓老母親聽著都覺得心尖疼。

有太多的父母,由於工作或者各種各樣的原因,不得已把孩子交給親人或保姆照顧,就像那句爆紅的網絡語言:我抱起磚頭就沒法抱你,放下磚頭就沒法養你!

然而,抱起磚頭放下你的代價,有時太大!

湖南新化一4歲留守男童,蹺著二郎腿抽菸的視頻曾經傳遍網絡,小小男孩躺在一張大大竹椅上,旁若無人的吐著菸圈,動作十分老練。

白巖松斥責中國父母:你們啊,失職

父母每一次把孩子託付給別人照顧的時候,也等於是把孩子的三觀拱手讓別人去塑造。

一輩子不長,孩子成長就那麼幾年,多少父母在一瞬間驚覺:孩子已長大!

父母拱手出去的那一刻可能覺得很輕鬆,可是,你和孩子即將缺失的不止是成長的空白,你們失去的可能更多。

他是否和你之間始終隔著一條河流的距離?

他是否因為你曾經的忙碌,習慣了一個人堅強的孤獨?

他又是否因為你曾經的疏忽,遺傳了毀人的三觀?

如果可以,我希望:每一位走進婚姻殿堂的青年男女,在步入婚姻之時都能學一門課程,它的名字叫:為人父母。

03為人父母,請和孩子一起成長

①以身作則

天下父母千千萬,我們很難說什麼樣的父母是好的。

但是,好的父母都有個共同點:好的父母,不是留給孩子多少財產、房子、車子,而是幫助孩子養成終生受益的好習慣和良好品質。

如何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呢?

父母首先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和品質。

一個天天在家打麻將的家長,是很難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教會孩子讀書的。

央視主持人董卿在接受《面對面》採訪時,談及初為人母、繼續成長時說過這樣的話: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很簡單,你自己先成為什麼樣的人。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孩子是父母的照妖鏡。

白巖松斥責中國父母:你們啊,失職

②提升自己的育兒理念和思維

9012年了,父母還在用老舊的思維教育孩子嗎?

不行。

時代在變,父母的育兒理念也要與時俱進。

比如,該和孩子好好商量的時候,又忍不住用權威去命令孩子;知道打孩子、罵孩子沒有用,但到了氣頭上,哪管得了那麼多,又忍不住就要動手。

那父母要怎麼做?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父母要建立一套適合自己孩子的正確的教育方法。

這個方法只能靠父母在實踐中去摸索,在書本中去尋找答案。

沒有一種方法是適合所有孩子的,但是一種合適的育兒方法,它是良性循環的。

③用心給與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如果可以,在孩子最初成長的幾年,請一定要給足孩子陪伴。

高質量陪伴的形式有多種多樣,但它始終圍繞著核心點:親子之間彼此感到愉悅,並且向孩子傳達了正面積極的能量。

高質量陪伴,能向孩子樹立正面的榜樣,一步步幫助孩子搭建正面的三觀和思想。

正確的三觀思想,是孩子以後走向陽光大道的通行證,也是孩子遇到困難時披荊斬棘的制勝武器。

這比很多東西都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