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自考漢語言文學專科寫作一密訓資料第六頁

第十二章 詩歌

詩歌特徵 ★★

詩歌特徵:

(1)強烈的抒情性;

(2)凝聚的意象感;

(3)直觀的形式美;

(4)獨特的 語言效果。


抒情主體與 抒情內容 ★★

詩歌是以抒情為主的文學文體,抒情是詩歌創作的方法論。在所有的文學文體中,詩歌對 情感的表達最直露、最強烈。


抒情話語 ★★★

詩歌是一種以抒情為主的文學文體,與其他語體風格均不一樣,詩歌的抒情話語,是一種 表現性的話語形式。


詩歌的意象 創造成為詩 歌創作的核 心問題 ★★★

(1)意象:充滿意蘊、意義、意味的“表意之象”。

(2)意象的結構排列方式:①跨越式:翁加雷蒂《卡爾索的聖馬提諾鎮》。②壓縮式:舒 婷《雙桅船》。③層次化:食指《相信未來》。④四維化:普列韋而《公園裡》。⑤鏡頭 組接式:艾略特《序曲(之一)》


學會運用詩歌 的節奏韻律 ★★

英美新批評派提出幾種詩歌批評術語:①含混(復義):意義含混指的是一個語言單位(字、 詞)包含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意義。②反諷:為語境對一個陳述語的明顯的歪曲。③悖論: 它使通常互相干擾、衝突、排斥、相互抵消的方面,在詩人手中結合成一個穩定的平衡狀 態。④張力:指詩歌當中由詞的字典意義與延伸意義所產生的相互牽制、相互依託的關係。 ⑤隱喻:比喻中的一種,隱喻要求喻體與喻旨“遠距離”、“異質”。如顧城《一代人》。


第十三章 散文

敘事性散文 ★★

偏重記人敘事。如魯迅《藤野先生》、巴金《懷念蕭珊》、冰心《寄小讀者》、李健吾《雨 中登泰山》等。


抒情性散文 ★★

側重於寫景狀物,作者多采用借景抒情、或託物言志的方式來抒發情緒,寄寓內心的情感。 如朱自清《綠》、《荷塘月色》,楊朔《荔枝蜜》等、茅盾先生的《白楊禮讚》。 散文詩(詩化的散文),如魯迅的散文詩集《野草》。


哲理性散文 ★★

側重於寓情於理的方式來表達對自然與人生的哲思。代表作家如英國培根、法國蒙田、我 國錢鍾書等。


散文的文體 特徵 ★

散文的文體特徵:題材廣泛、情思串聯、文辭優美。


學會提煉意象, 巧妙傳達情思 ★

散文的基本特徵是形散神聚。 散文意象的提煉,靠的是作者內在的情思。如朱自清《背影》一文,把對父親的懷念全部 固定在這一“背影”裡,以致“背影”成了一個高度凝練的意象——父愛的象徵。

第十四章 報告文學與紀實性寫作

報告文學與 紀實文學的 定義及變遷 ★★

(1)報告文學:從新聞報道和紀實性散文中生成並獨立出來,以文學手法及時反映和評論 現實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的新聞文體(不能虛構)。如夏衍《包身工》、蕭乾《流民圖》、 宋之的《1936 年在太原》等。

(2)紀實文學:亦稱報告小說,如楊絳《我們仨》、老鬼《母親楊沫》等。


事件性報告 文學 ★★

(1)人物性報告文學。如《縣委書記的好榜樣——焦裕祿》、《三門李軼聞》。 (2)事件性報告文學。如《為了六十一個階級兄弟》。(3)紀實文學分類:①紀實性較 強的文體:紀實散文、回憶錄、傳記文學、報告文學、文學性強的通訊與調查報告。②有 點虛構傾向和情感色彩的紀實類創作:紀實小說、新聞體小說、口述實錄小說等。


新聞的功效 ★★★

報告文學不僅要及時地反映社會問題,報道現實生活中新近發生的有意義的真人真事,而 且要敢於觸及社會上的敏感地帶,在社會文化傳播中發揮“文學輕騎兵”的作用。


紀實文學的 美學特徵 ★

紀實性;文學性;論說性。


寫作者要掌握 具體撰寫方式 ★

(1)標題:一般公文式標題(事由+文種)、新聞式的雙標題、像一般的文學作品那樣設 置標題,如理由《揚眉劍出鞘》。

(2)正文:主體部分要講究清晰性和生動性。

(3)結尾:報告文學的結尾多以議論收尾。


多重文學手 法的運用 ★

寫作手法:除了不能過於虛構,報告文學的寫法非常自由。報告文學的寫作還可以運用詩 歌的表現方式,增加文章的閱讀性和感染力。總之,報告文學的寫作可以充分發揮寫作者 的主體意識,在不損害報告的真實性的前提下,增強文本的閱讀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