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抗疫专栏40期」离家复工前,你读懂父母的情绪波动了吗

「心理抗疫专栏40期」离家复工前,你读懂父母的情绪波动了吗

「心理抗疫专栏40期」离家复工前,你读懂父母的情绪波动了吗

楚天都市报“心理抗疫专家行动”专栏,由本报联合湖北省高校心理健康专家服务队开设。这支由湖北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组建的专家队伍,由我省80多所高校近300名志愿者老师组成。本期主讲人是湖北省高校心理健康专家服务队成员、武汉纺织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职教师林凡。

倾听与陪伴是最好孝行

「心理抗疫专栏40期」离家复工前,你读懂父母的情绪波动了吗

林凡

随着离汉离鄂通道从新开放,大家都在为返程复工忙碌起来。一些人却突然发现,居家隔离时还能淡定从容的年迈父母,现在反而有些“性情大变”,或难以沟通,或沉默寡言。这是怎么回事?我们又该如何帮助他们抚平心理波动?

父母莫名其妙发脾气?

你能感受他们的失落吗?

最近很多人感慨,在疫情不明朗的时候,一家人还相安无事,相处和睦,为什么形势好转了,和父母反而动不动就会吵起来?实际上,这几个月的时间里,老人们经历着从“空巢”到“子女归巢”,最后又回归“空巢”的变化。大家居家隔离时,刚好是过年期间,老人们难得有子女们的长时间陪伴,感受到满满的幸福。这样,在分离时难免会有“失去依恋”的失落。这份不善表达的情感很可能最终演变为攻击和指责的语言。

另外,儿行千里母担忧,在疫情没有得到彻底控制的情况下,父母都会有对不在自己身边孩子的本能牵挂和担忧,不能亲自照顾子女的饮食起居,老人们也可能有失控感。所以,在老人们变得很容易发脾气时,作为子女不要认为简单的摆事实讲道理就能说服他们。不妨耐性地听一听,父母在烦躁什么,他不满的状况我们能做些什么去改变,如果确实做不了什么,那就陪着父母在这些愤怒的无力感中待会儿,如同对待一个“无理取闹”的孩子,陪着他慢慢冷静下来。

父母反复絮叨?

试着看到他们的恐惧焦虑

疫情来之前,年迈父母经常微信给我们转发的都是些生活小妙招,养生小诀窍。复工返程离家后,父母可能三天两头给你转发不知从哪看到的骇人听闻的小道消息,时不时要感慨下被病毒攻击倒下的都是老年人,或者又反复絮叨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染性。这会让人疑惑,在家的时候,没见父母这么紧张呀,一直挺淡定的呀?但实际上,老人们年岁渐长,本身就会有身体机能日渐衰弱带来的恐惧,病毒突然袭来,老人的应激反应必然会更大。儿孙在身边时,他们可能被亲情陪伴的踏实和一日三餐忙碌的充实,冲淡了这种恐惧焦虑。

而当离开子女营造出的“安全港湾”,复归“空巢”状态,老人们有大把寂寥的时间,在难以安眠的夜晚,在病毒席卷全球的背景下,不可避免的会激活恐惧与焦虑感。

都说父母是隔在我们和死亡之间的一堵墙,似乎有父母在,总觉得它会离我们很遥远,也总觉得父母无所不能,但是某种程度上,多数已步入老年的父母们已经失去了自己的那堵墙,他们正在直面死亡。在我们的国情传统之下,父母与子女之间似乎很少谈到死亡,但我们可以试着去看到他们的恐惧和焦虑,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社会支持,包括疫情之下,老人们如何安全稳定地买到他们慢性病的药物以及每日所需的生活物资,如果急需援助怎样寻求社区人员的支持,是否有住在附近的亲友能帮忙照看,还有如何寻求心理热线志愿者的咨询陪伴。当然最重要的是,子女们耐心的倾听与陪伴,告诉他们更多的利好消息,回味一家人团聚的美好,约定更多的团聚时间。

父母沉默寡言闷闷不乐?

警惕他们的低落抑郁

和絮叨型父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沉默寡言。很多人发现和父母发个微信,连个视频,似乎说不了两句就被匆匆挂断了。老人们怎么变得闷闷不乐了呢?新冠病毒传播的特殊性,导致大家都要保持社交距离。子女离家后,老人们平日成群结队的兴趣活动、广场舞也都停摆,生活更显冷清。这种情况下的孤独又多了几分无奈。

我们都知道要警惕老年人的阿尔茨海默症(老年痴呆症),但是实际上老年人中抑郁发病率也很高,阿尔茨海默症中的枢神经退行性病变,最开始也常常伴随着抑郁。所以,在这个特殊阶段里,我们需要警惕人际疏离给空巢老人们带来的孤独低落。帮助父母培养不需要人群聚集的新兴趣爱好,包括电视追剧、戏曲欣赏、网络棋牌游戏等趣味活动。同时也可以试试“以小带老”。在武汉方舱医院,就曾多次征集播放小学生们的朗诵、书画作品,纯真活泼的生命力给方舱的老人们带去了无数清甜的抚慰和鼓舞。我们也可以增加孙子女们和老人互动的天伦之乐,孩子点滴的成长进步也可能转化成对老人的生命感染力,家族间隔代的代际承接也会给老人一种生命延续的慰藉。

总之,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老人们无论如何变化,需要的陪伴是不变的。即使不能在同一屋檐下居住,作为子女也总可以抽时间给父母多些关注与倾听,一旦发现父母的“性情大变”持续很久,甚至“愈演愈烈”,就需要及时送去亲情陪伴,并提高警惕,必要时可能需要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诊治与调整。

(栏目统筹 许明超)

温馨提示:由湖北省高校心理健康专家服务队负责的心理援助热线4007-027-520每天9:00-21:00可以拨打。您也可在微信“武汉微邻里”公众号“心理辅导”上留言,或在楚天都市报“看楚天”平台上申请免费心理服务预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