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少女》:比起天賦,我們更應該從中看到普通孩子的成長之路

如果你發現自己的孩子是個天才,你是希望他能利用起自己的天賦,為自己創造一個好的未來,甚至為整個社會發展做出貢獻?還是希望他能像個普通孩子一樣快樂地成長?

電影《天才少女》講述的就是這樣一個面臨兩難選擇的故事。7歲的瑪麗在數學方面天賦秉異,舅舅弗蘭克希望瑪麗能像其他普通孩子一樣快樂地生活,而祖母伊芙琳卻想充分挖掘瑪麗數學方面的才能,但需要犧牲童年作為代價。因此,母子倆對瑪麗的撫養權展開的爭奪。

這部電影雖是圍繞爭奪撫養權展開,但撫養權爭奪的背後,其實關於兩種教育方式的對立。但如果僅看到這些,我覺得有點可惜,畢竟不是每個孩子都天賦秉異。

在我看來,《天才少女》這部影片之所以獨具魅力,其實跟瑪麗從細節處展現出來的個人魅力有關,這也是每個普通孩子值得學習的地方。

具體我將從以下四個方面展開,談談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能力和品格:

  • 正義感、見義勇為是每個孩子不可或缺的品質,父母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正義感;
  • 培養孩子的同理心,讓孩子善於察覺他人的情緒,並做出積極回應;
  • 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引導他們樹立偉大而堅定的夢想,朝著夢想一路向前;
  • 引導孩子接受自己的與眾不同,讓他們敢於追求自己喜歡的事物。
《天才少女》:比起天賦,我們更應該從中看到普通孩子的成長之路

《天才少女》海報

01、正義感、見義勇為是每個孩子不可或缺的品質,父母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正義感

在校車上,小男孩賈斯丁捧著自己製作的動物園模型,搖搖晃晃地朝位置上走去。另一個年齡更大的男孩看到了,故意伸出腳去絆他。由於視線被模型打住了,賈斯丁不小心摔了一跤,模型被摔壞了。

同車的其他孩子,要麼嘲笑賈斯丁的笨拙,要麼沉默不語。只有瑪麗站了出來,她不僅沒有因為賈斯丁出醜而嘲笑他,反而為他討回公道——用書把大男孩暴打了一頓,把他的鼻樑打斷了。

儘管瑪麗的行為有失穩妥,但作為一個無論從年齡還是體型上來說都處於弱勢的女孩子,願意站出來為被欺負的同學伸張正義,她身上所具有的正義感、見義勇為的精神,令人動容。

瑪麗見義勇為的品質其實跟舅舅弗蘭克對她的教育是分不開的。瑪麗打人後,弗蘭克被校長叫到學校。可弗蘭克並沒有像其他家長一樣低頭認錯,然後指責孩子,反而告訴校長他為瑪麗的行為感到驕傲,因為是對方先欺負別人,瑪麗的行為具有正義感。

《天才少女》:比起天賦,我們更應該從中看到普通孩子的成長之路

瑪麗為賈斯丁伸張正義

生活中,相信也有一些家長因為孩子跟同學打架而被班主任請到學校。我們是怎樣面對孩子的行為呢?我們可能會批評、怎麼孩子,但很少靜下來跟孩子溝通,瞭解他動手的原因。

家長一味地指責,很大程度上會導致孩子不敢見義勇為,甚至在自己被欺負的時候不敢動手反擊。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正義感,在適當的時候見義勇為呢?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對孩子言傳身教,培養孩子的正義感。

孩子經常會遇到一些不公平、被欺負的情況,迫於對方的威嚴,孩子經常會選擇退縮。這時,作為家長我們應該鼓勵孩子勇敢地站出來,捍衛自己的權利。

比如,我家女兒在社區玩滑滑梯,但有個體型比較高大的男孩子總要插隊。回家後,我告訴女兒,下次再遇到這樣的事情,你可以告訴那個男孩,這是大家遊玩的地方,他應該遵守秩序,不然對其他小朋友來說不公平。後來女兒果真站出來指出了那個男孩的問題,其他小朋友也跟著附和,結果那個男孩子再也沒有插隊過。

從那之後,再碰到有人插隊,不管對方是成人還是小孩,女兒都會勇敢地指出對方的問題。大多數時候會獲得理想的結果。

其次,通過文化、影視作品,借用偶像的力量,培養孩子的正義感。

英國作家羅·阿謝姆曾說:一個榜樣勝過書上二十條教誨。

榜樣的力量對孩子成長來說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一個正面的偶像能讓孩子吸取到他身上積極的能力,朝著好的方面不斷進步。

因此,我們可以有意識地給孩子看一些具有正義感、見義勇為的影視作品,或者給孩子講一些相關的故事。網上一搜就可以找到很多見義勇為的動畫片和小故事,通過娛樂的方式,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學習故事主角身上的精神和品質。

最後,引導孩子正確看待正義感,不要為了逞英雄而冒生命危險。

作為家長,我們必須要跟孩子強調,不要為了出風頭而逞英雄。在我們捍衛自己權利或是為他人伸張正義之前,要先考慮安全與否,一定要把自己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

《天才少女》:比起天賦,我們更應該從中看到普通孩子的成長之路

碰到有人插隊,孩子會勇敢地指出來

02、培養孩子的同理心,讓孩子善於察覺他人的情緒,並做出積極回應

賈斯丁的模型在校車上摔壞了,所以課堂上他悶悶不樂的。但老師和其他同學並沒有發現,而瑪麗卻敏銳地感受到了賈斯丁的不良情緒。

瑪麗在因為自己動手打人而道歉後,站起來跟全班同學說:“賈斯丁的動物園模型是目前為止,最棒的藝術作品,真的超讚的!”說完帶頭為賈斯丁鼓起掌來,賈斯丁聽了瑪麗的話,立馬高興了起來,整個人都變得神采奕奕。

在我看來,瑪麗最吸引人的地方並不是她過人的智商,而是她的同理心。她能夠通過一些細節觀察到他人情緒的變化,還能通過表面的情緒體察他人內心的想法,然後用自己的言行幫助他人調節壞情緒。

根據心理理論,我們可以將同理心分為4個等級:

A-1:很少從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做事情很少考慮到他人的感受;

A-0:能夠從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做事情會考慮到他人的感受

A+1:能夠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想對方之所想,急對方之所急;

A+2:將心比心,設身處地地去感受和體諒別人,並以此作為工作依據。

從瑪麗的表現來看,她達到了同理心的第4個等級,她能夠設身處地感受同學的內心的想法,並且發自內心地說出同學想聽的話,撫平同學的不良情緒。

《天才少女》:比起天賦,我們更應該從中看到普通孩子的成長之路

瑪麗帶頭為賈斯丁鼓掌

在日常生活中,我主要通過以下2個方面入手來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第一,理解、包容孩子的情緒,加強孩子對各類情緒的理解

一般來說,孩子的情緒是敏感而多變的。孩子有時會因為一些莫名其妙的小事而情緒不佳,甚至大哭大鬧。

這時,我們不要去責怪孩子小題大做,也不要忽視孩子的這些不良情緒。我們要充分理解和包容孩子的情緒,理解他們情緒背後真實的原因以及內心的想法。孩子只有感受到父母的理解和包容後,才能更好地去關注和理解他人的情緒。

第二,父母要時常表達自己真實的感受,讓孩子理解我們的情緒

培養孩子的同理心要先培養孩子的情緒覺察能力,讓他對別人的情緒有準確的認識。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適當地向孩子表達我們內心真實的感受。只有這樣,孩子才能知道什麼樣的情境下、什麼表情、什麼動作傳遞的是怎樣的情緒。長此以往,孩子能通過非語言溝通了解到別人的感受。

《天才少女》:比起天賦,我們更應該從中看到普通孩子的成長之路

理解和包容孩子的情緒

03、引導孩子培養興趣愛好,樹立偉大而堅定的夢想,朝著夢想一路向前

天才少女瑪麗在數學方面有著驚人的天賦,這可能與她的遺傳有關,因為她的母親、祖母在數學方面都頗有建樹。而瑪麗自己也確實從小就明確了自己的興趣愛好——數學。

瑪麗有多喜歡數學?在她6歲的時候她就已經看過查爾斯·齊默的《高等代數中的轉換》,在祖母送給她一臺蘋果電腦和一堆數學書籍後,她就經常埋頭看書,連弗蘭克喊她出去玩她也不去。

通常來說,愛玩是孩子的天性。不管多重要的事情,在孩子眼裡,都沒有“玩”對的吸引力大。而瑪麗,居然為了學習數學而放棄出去玩,可見她對數學有多麼痴迷。

《天才少女》:比起天賦,我們更應該從中看到普通孩子的成長之路

瑪麗用筆記本電腦學習數學

瑪麗對數學的熱愛不同於一般孩子對待自己的興趣愛好。普通的孩子確定自己的興趣愛好大多出於新奇、有趣、好玩,並沒有深刻地思考過自己在該方面深遠的發展。瑪麗對數學不僅是喜愛,她還建立了數學方面偉大而堅定的夢想。

當祖母帶著瑪麗來到大學,瑪麗看到牆上掛有千禧年七大數學難題,已經被解開的方程名稱上面掛著該數學家的照片。祖母告訴瑪麗,瑪麗的媽媽差點解開納維斯托克斯難題。聽到祖母的話,瑪麗堅定地告訴祖母:“也許有一天我的照片能掛在這裡。”

還記不記得小時候別人問我們有什麼夢想時,我們是怎麼回答的?答案千篇一律——“科學家”“醫生”“宇航員”等等。但這真的是我們切切實實想要的嗎?

我們之所以想當這個家、那個家,主要是身邊的人大多如此,我們認為自己不能比別人差,於是把自己的夢想定為XX家,但對於自己真實的夢想,我們並不十分清楚,也沒有想過如何堅定自己的夢想、朝著夢想堅持走下去。

美國總統威爾遜曾對夢想有以下表述:

我們因夢想而偉大,所有的成功者都是大夢想家:在冬夜的火堆旁,在陰天的雨霧中,夢想著未來。有些人讓夢想悄然絕滅,有些人則細心培育、維護,直到它安然度過困境,迎來光明和希望,而光明和希望總是降臨在那些真心相信夢想一定會成真的人身上。

每個孩子身上都有一顆夢想的種子,作為父母,我們要鼓勵孩子挖掘自己的特長,堅持自己的夢想。

《天才少女》:比起天賦,我們更應該從中看到普通孩子的成長之路

瑪麗在解數學題

04、引導孩子接受自己的與眾不同,讓他們敢於追求自己喜歡的事物

不知道你家的孩子有沒有出現過以下類似的情況:

  • 其他小朋友有的東西,他也要有;
  • 其他孩子穿了什麼圖案的衣服,他也想買;
  • 總是希望跟其他孩子保持一致……

我之前就碰到過一些這樣的孩子,家長對此有點擔心,怕孩子長大後亦步亦趨、沒有主見。其實啊,跟同齡人保持一致是孩子交友的一種方式,因此他們希望自己不要過於與眾不同。但不得不說,我們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保持自己的個性,成為他原本該有的樣子。

瑪麗就是一個樂於接受自己與眾不同的孩子。在學校裡,她的知識面、認知水平,都在同齡小朋友之上。在上學前,舅舅甚至要求她儘量跟其他孩子表現得一樣,但瑪麗並沒有如此。她毫不避諱地展示自己的數學才能、自己的見義勇為。

在班會課上,老師要求每個孩子都帶一樣自己的東西,上臺介紹。瑪麗把家的貓咪帶來了學校,貓咪只有一隻眼睛。瑪麗並不覺得貓咪有什麼缺陷,也樂於接受貓咪的不同之處。

在影片的最後,小小的瑪麗甚至來到大學跟很多成年人一起上課,她也並沒有因為自己年齡過小而覺得自己多麼獨特。

接受自己的與眾不同,成為自己該有的樣子,並不是要求每個孩子都獨樹一幟。只是希望每個孩子都能保持個性,不要為了融入某個集體而亦步亦趨,更不要因為自己的個性而感到羞恥。

《天才少女》:比起天賦,我們更應該從中看到普通孩子的成長之路

瑪麗養的獨眼貓咪

俄國作家福爾曼諾夫說過: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沒有兩個人一樣的;真是人跟人各異,石頭跟石頭不同。然而大家合在一起,就成了相互交織在一起的群英譜。

其實,個性各異的孩子就像一臺晚會中的不同節目,有唱歌、小品、魔術、朗誦、舞蹈等等。正是風格不同的表演,成就了一場精彩的晚會;也正是因為孩子個性迥異,日後才能為各行各業帶來不同的人才。

結語:

雖然《天才少女》中有很大篇幅在展示祖母跟舅舅關於瑪麗撫養權的爭奪,但比起這些我們更應該看到的是普通孩子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能力與品格。

儘管我們的孩子可能不像瑪麗那樣天賦秉異,但瑪麗身上其它的閃光點任然值得每個孩子學習。作為父母的我們,都應該從瑪麗身上看到家庭教育的相關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