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教龄让我明白,优秀的教师是这样成长的

十年教龄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学习成长是伴随终身的。就拿我带的第一届学生和现在的学生对比来说,时代赋予了孩子们更广阔的思维、更张扬的个性,作为他们的老师,我的教育方法也要与时俱进才行。

十年教龄让我明白,优秀的教师是这样成长的


我现在带的学生是从二年级开始接手的,学生的特点十分鲜明,他们有活力、有想法、有热情,同时难于管理,或温和或严厉的方法在他们身上都收效甚微。这样的现状让刚接手的我应接不暇,总是疲于应付。但是我没有轻言放弃,我始终认为没有管理不好的班级,只有不适合学生的方法。为了更好地工作,我向同事学习,向领导学习,大家给了我许多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薛瑞萍老师的丛书也常伴在我左右,在书中琢磨案例,想办法和自己的班级实际联系在一起。慢慢的,我摸索出了一些管理学生的有效办法。

要用一颗宽容的温暖的心去爱自己的学生,这种爱应该是发自内心的最真诚的情感表达。一提到爱心,没有哪个老师会否认自己没有爱心,但是,我所讲的爱心是对于学生无条件的包容,即使他做了错事,即使他和你的想法相悖,都要无条件地爱他们,这并不是纵容,而是老师和学生沟通的基石。对于一个突然换掉班主任的二年级小学生而言,新班主任是一个陌生人,不听话是孩子们最本能的反应,所以在和学生们接触之初取得他们的信任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建立起了信任关系,学生才会听老师的话,那么打开信任之门的钥匙就是爱。经过一学期的磨合,我和学生们从陌生变得熟悉,就连班级里一开始和我“跳脚”的孩子也变得每天下课都要黏在我的身边,当信任感建立起来之后,班级管理就变得顺手了许多。

爱不仅仅是嘴上说的好听话,而是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在这方面我下的功夫最大。作为老师,我深知学生们喜欢奖励,但是怎样把奖励贯彻下去,而且要有新意有趣味,还能起到管理的作用,这是值得我深思的。一开始,我为班级里每个孩子准备了一本“心愿存折”,可以把老师奖励的小红花贴在里面,集够个数的学生可以在老师这里换取小礼物,小红花数量越多,奖励就越大,小红花最多的孩子在学期末不仅有大奖还有奖状作为鼓励。这个方法对于我们班的孩子是十分有效的,为了小红花大家都在学习管理自己。随着这个办法的执行,我发现老师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太过于明显,孩子们的小红花都是由老师自己的评价而来,这样子时间久了很难调动学生自我管理的干劲,于是,我和配班老师商量后,将班级里的孩子分成了4人或6人小组,每个小组选一名组长,组长要对组员和自己这一天的学习生活进行记录,例如学习、卫生、纪律等方面,每天利用放学前的暮醒时间每位组长上台进行总结,得到表扬的组员就可以得到小红花,为了增强组长的责任感,我给每个组长准备了专门的记录本和记录笔。这样一来,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都被调动了起来,每天的暮醒时间也变得更有意义了。

班里总有一些难于管理的学生,但是我发现,越是难管理的学生越是要老师温柔以待。我的班里就有这样一个孩子仿佛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别人很难改变他,无论是严厉地批评还是温和地提醒,这个孩子都不理会,他只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情。面对这个孩子,一开始在没有深入了解他的时候,我采用的是一贯的严厉方法,几次针锋相对都碰壁之后,我改变了策略,开始好言相劝,我发现我的态度缓和下来之后,他也变得柔和了。当我们都不再是硬碰硬的状态之后,我才发现这个孩子总是我行我素的原因是他真的不太懂怎么做是正确的。这个发现成为了教育和改变他的契机。我首先和他的家长进行了深入的沟通,接着在学校里我开始有意观察他,发现他和两个孩子关系比较好,我便时不时地让这两个孩子带着他一起玩,在同学间的玩乐中影响他,也有意地引导他向那两个孩子学习。渐渐地,这个孩子变得不再那么固执,开始有了懂事的迹象。这些变化给我了坚持下去的信心,相信在以后的学校生活中,他还会有更大的变化。

半途接班的经历为我的教师生涯添上了重要的一笔,它让我开始审视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在与时俱进,也在时时提醒我要俯下身去关注每一个孩子,无论是多难管理的学生都有自己的需求,老师就是帮助每个孩子认识自己的引路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