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路同行 不辱使命

“疫”路同行 不辱使命

近期,《湖北广播电视报》全体采编人员在线下沉到武汉市各大社区,以电话、微信等多种方式联络社区工作人员,聆听他们的心声,关注他们的困难和需求,也搜集到来自社区一线的鲜活故事。我们将在“社区传真”专栏中一一呈现。



▲ 抗疫 我们在一线


鼠年新春,如果不是新型肺炎阻击战打响,武汉市江岸区后湖街道金桥社区书记邱金兰的春节原本准备回湖南老家度过。父母年纪大了,女儿在异地求学,举家团圆是家人一年的期盼。突如其来的新型肺炎疫情把一切计划都打乱了。


2020年1月23日,武汉市政府发出封城通告。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我是一名共产党员、社区书记,关键时刻就得先上。”没有犹豫,邱金兰马上退掉了回老家的火车票和社区的同志们一起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团队作战,“炼”就无疫情社区


“疫”路同行 不辱使命

▲ 金桥社区是后湖片的大社区


江岸区后湖街道金桥社区成立于2014年8月,辖区主管绿色新都、金桥庭院、吉祥谷、晋合·金桥世家4个小区,辖区居民6065户,共15000余人,是江岸区后湖街人口较多的大社区。


抗疫期间,防疫政策时时更新、感染病人苦苦求助、民生保供屡屡告急......这都是社区干部没有面临过的挑战。


大家没有退缩,而是分工协作,解决问题。新政策下来,马上专人落实到位;防护物资缺乏,党委班子立刻想办法筹措;隔离后群众生活怎么办?社区第一时间拿出方案。


邱金兰说:“没有一个同事说我不敢来上班,我没有车怎么上班?但我看得出来,社区的年轻干部大都在30岁左右,家中上有老下有小,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重大事件,她们的内心有惊慌,有恐惧,甚至濒临崩溃。我的责任就是要让我的居民安心、我的同事暖心。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关键时刻就得实干在先、稳定军心。”


“疫”路同行 不辱使命

▲ 社区书记邱金兰一直奋战在疫情一线


为了当好这个“舵手”,邱金兰连续50多天每天15小时以上地奋战在疫情一线。手机上近50个疫情工作群接收的信息、求助、防疫政策一个接着一个,脑子里密密麻麻装的都是疫情防控的那些事。


“疫”路同行 不辱使命

▲ 疫情防控节点,社区人员总结工作


宣传、包户、排查、值守、管控、消毒、综合协调......厘清头绪,社区各项防控工作有序开展。


2月3日,社区接到任务:送绿色新都小区一位疑似病人去隔离点隔离。


“疫”路同行 不辱使命

▲ 出发前,社区副主任易慧莉核对隔离人员名单


考虑到社区同事的孩子都太小,社区副主任易慧莉主动承担了送疑似人员的工作。下午6点多,易慧莉陪同疑似病人来到莫泰酒店隔离点,但因前台无人接待无法入住。她联系指挥部后,得知又要转到花桥的城市便捷酒店。这时,她们已经折腾了两个多小时,疑似病人很不耐烦,其家属一个又一个质问的电话打来,易慧莉束手无策。


说到当时的情况,易慧莉流下了眼泪:"那时的我是崩溃的,既要克服自己内心的惶恐,还要安抚好病人的情绪。站在病人的立场,确实让她经受了折腾,但在武汉疫情之初,确实有很多细节来不及处理好,我能做的唯有陪伴和解释。”


晚上9点多,易慧莉带着疑似病人转到了城市便捷酒店。


恰在此时,一辆公交车拉来了好多的疑似病人,现场非常无序,大家间隔很近,吵吵嚷嚷。易慧莉也很害怕,但责任心还是战胜了恐惧。她定下神来,和其它几个社区的干部临时组织起来维持秩序,帮助前台登记、安排疑似病人入住。


事情处理妥当,易慧莉凄风冷雨中回到家,已经是晚上10点半钟。委屈、无奈种种情绪涌上来,真想大哭一场啊!但她还是强迫自己镇定下来,赶紧给疑似病人的家属发了个信息告知情况。


“疫”路同行 不辱使命

▲ 耐心的解释得到病患家属的理解


由于长时间劳累再加上受了风寒,易慧莉当晚就感到全身发冷,第二天就病倒了。


在家休息了两天,她怀疑自己是被传染了,但咨询了社区医院陈医生后,又觉得症状不典型。第三天,还是放心不下社区的工作,拍了个片子就又回到了自己的岗位。


易慧莉说:“社区人员少,大家一个萝卜一个坑,都有自己的事情。我是个共产党员,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社区党员们身先士卒的行为,居民看在眼里,也记在了心上。独木不成林,越来越多的社区党员志愿者受到感召,也加入到一线抗疫工作中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疫情期间,金桥社区所有工作有序开展,未发生一例居民到社区群聚或闹事事件,2020年3月20日被评为无疫情社区。


抓重点人关键事 无微不至


社区书记邱金兰认为,社区工作面对基层、面对居民、面对病患,其防控措施没有复杂的程序,就是抓住重点人和关键事,无微不至。


平日里,邱金兰爱学习,她持有助理执业医师、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师执业资格证,这为领导好社区、搞好疫情防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疫情初期,医务人员和医疗资源严重匮乏,疑似病人测试确诊时间长,一些轻症人员一旦得不到救治,延误有效治疗时间就会变成重症,危及生命,传染给密切接触人员,社区的疫情传播就会失控。邱金兰敏锐地认识到这一点,所以她抓防控认识清醒、毫不含糊。


“疫”路同行 不辱使命

▲ 抓疫情防控,邱金兰落实细节,毫不含糊


金桥社区“四类人员”共有近百人,邱书记对这些家庭的每个成员和每个密接人员的情况都了如指掌。


辖区居民小李刚满20岁,一家5口有4人先后感染新冠病毒。小李的母亲周女士是最早一批被发现的确诊住院患者,小李和父亲也有感染症状,其父较为严重急需入院,小李则在家自行隔离。


在病床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社区帮小李的父亲住进金银潭医院。


1月30日,社区联系小李时明显感觉他呼吸加重,说话无力,邱书记敏感地发现他不再适合居家隔离,于是赶紧上报街道指挥部,安排他进入隔离点。


经过核酸检测,小李也确诊了。因为血氧度低,他没能在第一批进入方舱医院治疗,社区赶紧又帮他继续上报指挥部,每天给他鼓劲加油,告诉他一定要坚持住。


在确诊五天后,小李终于入住了武汉亚心总医院进行系统的治疗,并于2月27日出院,3月12日回家。小李父亲因为得到及时救治,在2月初就康复出院。


“疫”路同行 不辱使命

▲ 解决后顾之忧,才能让群众安心隔离


小李父亲回家后,社区多次上门送米、送油、送爱心菜,牛奶等,保证其在康复期的营养。得知他重症药品吃完时,社区派出志愿者第一时间购买。小李母亲周女士因本身患有基础病,在住院两月后,于3月4日出院,3月18日回家。


看到他们全家都已治愈出院,邱金兰觉得再多的辛苦也是值得。


保供有力 离不开社区人的全力支持


“疫”路同行 不辱使命

▲ 重症药品登记采购,社区人全力以赴


小区全封闭后,解决好辖区内重症病人买药问题是头等大事。邱金兰首先在每个小区成立买药服务队,采取志愿者包单元楼栋的方法摸清实时困难居民底数,对空巢老人、特殊困难家庭采取结对帮扶,争取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然后统一采取定时、定点、统一登记购买的方式解决重症病人买药问题。


最艰难的时候,全社区四个小区共收集到100多户重症病历开药,社区干部可以说是拼尽了全力。连续一周时间分批次每天凌晨两点,社区周师傅去黄石路重症药店拿号排队,早上六点换班送饭,晚上10点多,接力排队终于带回了重症病人的药品,第二天再挨家挨户把药品送到居民手中,社区重症患者拿到药都十分感动。


防护物资紧缺,工作人员安全得不到保障。


“疫”路同行 不辱使命

▲ 跟辖区内4个物业分发防疫用品


辖区内医务人员刘女士伸出援助之手。没几天,两箱八四消毒水、50件防护服送到了社区,这为保障小区物资发放、巡查,工作人员的安全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之后,外地社区组织的一些防护用品定向捐赠陆续到位,邱书记又把这些物资分发到辖区内的4个物业,由物业自留所需部分,再将剩下的分配给急需的居民,解决社区燃眉之急。


“疫”路同行 不辱使命

▲ 外地社区的定向捐赠解了社区的燃眉之急


为了让社区居民的生活无忧,邱金兰也费了不少心思。成立个性化购物帮扶团、联系爱心捐赠、和商超建立积极联系,所有的举措都是为了让辖区居民生活得更好。


在政府对武汉市投放国家储备肉后,有居民反映没有享受到政府的优惠,对社区工作有意见。邱金兰知道后立即带领志愿者每天早上6点多去各大商超排队,一天辗转6到7家超市,从江岸区协调到江汉区,最终,中百仓储等三个商超答应每天给社区提供稳定的储备猪肉货源,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社区居民的生活之忧。


“疫”路同行 不辱使命

▲ 湖北卫视采访金桥社区防疫工作


经过二个多月的社区封闭,武汉市的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金桥社区各项抗疫工作也稳步推进,积累了一些经验。新华网、经济日报、解放军报、学习强国武汉平台、湖北卫视等多家媒体先后采访报道金桥社区的抗疫工作。中宣部有关领导也亲临社区开展调研,对社区科学有效的封控管理措施以及志愿服务给予了充分肯定。


“疫”路同行 不辱使命

▲ 中宣部有关领导亲临社区调研防疫工作


党员卢怀生同志在微信里这样评价邱金兰书记和社区的干部:“排查疫情,你们是英勇无畏的侦察员;转移病患,你们是赴汤蹈火的交通员;封闭小区,你们是坚守岗位的守门员;保障生活,你们是不辞劳苦的供应员;关心孤寡(重患),你们是送货上门的勤务员;抗击疫情,你们是冲锋陷阵的战斗员;管理社区,你们是沉着果断的指挥员。”


虽然疫情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但社区书记邱金兰却时刻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她说:“抗击疫情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全球的疫情正在爆发,输入性病例仍然在危及社区、危及居民的生命。社区是基层工作的最小单元,人命关天,防疫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 ”


采写:陈 曦

设计:张宇瑄

审校:饶 迅

傅先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