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郗超:王羲之是我姑父,但我鄙視他們家人

我叫郗超,晉朝人。按照後來歷史學家的劃分,我應該是東晉人。

提起來我,你可能不熟悉,你可能更熟悉我們家的兩個親戚。

王獻之以及爸爸王羲之。

這爺倆都是我們郗家的女婿。

王獻之娶了我的堂姐郗道茂,王羲之娶了我的姑姑郗璇。

當年我爺爺郗鑑官至太尉,想要為我姑姑到琅琊王家挑一個女婿。

王家的年輕人個個搔首弄姿,只有一個人,毫不在意,躺在床上。

這個年輕人就是王羲之,他被我爺爺選中。

從此誕生了一個成語:東床快婿。

他就是我們家的快婿。


東晉郗超:王羲之是我姑父,但我鄙視他們家人


按輩分,我應該叫王羲之一聲姑父。

但說實話,我不喜歡他們王家的人。

他們家的人說起來風流倜儻,個頂個自命不凡。

他們要是真性情也就罷了,而他們趨炎附勢起來,比我們這些平常人都厲害,

例如我爺爺活著的時候,他們各種巴結。

後來我爺爺去世,我爸爸和我叔叔去他們家玩,態度就不一樣了。

一開始哥倆沒看出來,後來還是他們的大姐,也就是我的姑姑郗璇看出來了。

她對兩個弟弟說:“以後你不要來了,王家看不起咱們,人家謝家的人來了,想方設法做好吃的招待你們,可是你們來了,就隨便應付一下。”

從此我爸爸和我叔叔就不去了,

之所以這麼做,因為我爺爺已經去世了,我爸爸和我叔位不高名不顯,所以他們的頭都昂起來了。


東晉郗超:王羲之是我姑父,但我鄙視他們家人


要說他們為什麼看不起我們?

還不是因為出身!

他們琅琊王家從一開始就被皇帝司馬睿宣稱“王與馬共天下。”

他們上有丞相王導,下有反賊王敦,都是實力派。

我們郗家呢?

永嘉之亂,洛陽淪陷。

我爺爺郗鑑成為亂軍的俘虜,但是錐處囊中,鋒芒是藏不住的,亂軍首領也很欣賞我爺爺,要任命他為官。

我爺爺自然不屑,成功逃脫到一個村裡隱居。

後來我爺爺回憶,說那是最困難的時候。

因為基本上跟要飯差不多。

鄉里人敬重我爺爺的人品,輪流供應我爺爺飲食。

我爺爺帶著侄子郗邁和外甥周翼到別人家裡吃飯,鄉里人說:“這年頭我們都不容易,我們只能照顧您的飲食了。”

我爺爺只好吃一點,然後滿嘴含飯,鼓著兩個大腮幫子回家,把飯吐給孩子。

歷史上有名的成語叫“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我爺爺吐哺,讓孩子得以活命。


但我爺爺的本領可不止於讓兩個孩子活命,他要讓更多人活命。

後來我爺爺帶著流民渡江,他將流民組成一支軍隊,鎮守在京口。

後來桓溫就經常說京口的軍隊最好,京口的兵能打,京口的酒都好喝。

很多年以後,謝玄組建北府軍,就有我爺爺很大的功勞。

後來我爺爺帶著自己軍隊,先是參與平定王敦之亂,後又平定蘇峻之亂。

我爺爺的官位做到了司空,成了朝廷舉足輕重的人。

都說王與馬共天下,卻不知道後來至少有兩次宰相王導的命是我爺爺保下來的。

因為王導是王敦的堂弟,哥哥叛亂,哪有弟弟還做宰相的?

晉朝的皇帝能忍,手下人卻不能忍!

先是陶侃(此公是陶淵明的曾祖父)想要廢了他,我爺爺就給摁下來了。

後來庾亮也想廢了他,還是我爺爺勸下來。

也就在這樣的情形下,王家才和我們家結親。


東晉郗超:王羲之是我姑父,但我鄙視他們家人


王家之所以看不起我們家,還有一個原因。

我們家的人不會清談。

清談就是一群人吃飽了沒事幹,坐在那兒談一些玄之又玄的問題,說白了就是吃飽了撐的。

我們家當年餓過肚子,撐不出來這種病。

但是琅琊王家卻很擅長,有一次我爺爺趕了時髦和王導清談了一次,

王導說:“不管怎麼樣,請你以後不要再清談了。”

他可能說話沒有惡意,但是他們王家的這些人卻把我們家當成了沒有文化的人。

我恨他們這些誇誇其談的傢伙,所以我後來非常敬重大將軍桓溫。

因為他擅長打仗,做事光明磊落,他清談也被人笑話……


我爺爺死後,王家的人看不起我爸爸和我叔叔。

但是後來,桓溫將軍滅掉成漢,佔領蜀地,為東晉擴大了三分之一的版圖。

這讓皇帝頭疼,他擔心再出現一個王敦。

於是決定啟用我爸爸郗愔去鎮守京口。

我姑父王羲之的五公子王子猷,竟然來到我們家,對著我父親郗愔(也就是他的舅舅)大念:”應變將略,非其所長。“

諷刺我爸爸不會帶兵。

我弟弟聽說了就跟我抱怨說:“咱姑父這孩子也太沒禮貌了,竟然當面折辱父親。”

我苦笑一聲,安慰他:“應變將略,非其所長,出自《三國志》裡的諸葛亮傳,這是把咱爸爸比成諸葛武侯呢!“

東晉郗超:王羲之是我姑父,但我鄙視他們家人


嘴上這麼說,我心裡卻明白。

以父親的能力是當不了這個官的,桓溫大將軍能同意他做這個官,是因為我對他忠心耿耿。

皇帝司馬家能同意他去鎮守京口,是看上父親的忠誠。

但父親也就這麼一個優點了,除了忠心司馬家,別的他一無所長。

家族要復興,我必須依靠桓溫大將軍。

父親當官幾年,貪汙了不少錢。

我氣得一夜之間就把他的錢財給他散完。

他做人這麼不自愛,卻指責桓溫將軍飛揚跋扈,寫信斥責。

我趕忙送信的使者,把信替換回來,換上一封頌揚的信。

桓大將軍見了之後非常高興,當面頌揚我父親。

當然這一切,主要還是我對他赤膽忠心,凡事處處為他謀劃。

東晉郗超:王羲之是我姑父,但我鄙視他們家人


後來著名的謝安這時候都在我手下做事,他和王坦之一切來拜見我,我就是不見,讓他們等。

王坦之不想等,就要走。

謝安一把拉住他說:“你就不能為了活命多等一會。”

事後有人把這件事告訴我,我不禁有點得意。

可惜王坦之和我那個姑父王羲之沒有啥關係,甚至還有點仇。

如果是我姑父家的人這樣就好了。

不過我那幾個表兄弟這個時候見了我也都服服帖帖。

王羲之的小兒子王獻之還娶了我叔叔的女兒郗道茂,來鞏固我們兩家關係。

這個時候他們大概念的是“姑舅親,輩輩親。”

但在我死後,他們的故事竟然這麼不堪。


東晉郗超:王羲之是我姑父,但我鄙視他們家人


桓溫將軍這個人太愛惜名聲,許多事當斷不斷,最終功敗垂成,沒有成功。

他早早故去了。

我隨後也因母喪丁憂辭職,隨後朝廷又先後授予我宣威將軍、臨海太守等管,我都拒絕了。

主要我感覺到身體每況愈下,做不了那麼多事了。

料想到我死之後,父親就會傷心。

我就把當年和桓溫來往的書信裝到一個匣子裡,交代一個手下:“我死之後,倘若父親傷心,就讓他看這個。”

果然我死之後,我父親傷心欲絕。

那個手下把那個盒子交給了他。

那裡面都是我勸桓溫廢掉司馬家皇帝,自立為帝王的書信,這和我爸爸三觀嚴重不合。

他老人家看了之後,果然氣得叫道:“你死得好,不死也要成為亂臣賊子。”

果然不再傷心了。

東晉郗超:王羲之是我姑父,但我鄙視他們家人


我化身成鬼看著他,露出得意的微笑。

但是憤怒只是一時的,我父親很快又開始想念我了。

因為王家的人。

王羲之的兒子們竟然穿著木屐來見我爸爸,也就是他們的姑父。

我爸爸讓他們坐,他們高傲地說:“有事呢,沒啥好說的。”

氣得我爸爸喊:“如果郗超還在,你們這些鼠輩還敢這樣嗎?”

我在旁看得生氣,但陰陽阻隔,也沒有辦法。

更令人生氣的時候,王獻之竟然和堂姐郗道茂離婚,就為了娶皇帝家的新安公主。

更可氣的是,王家的人一貫作偽。

王獻之和我姐姐離婚,還把自己打扮得那麼苦情。

什麼用艾草燻了自己腳,給公主說自己受傷。

你要真有種,你拉著我姐姐私奔,你自己殉情,弄個艾草算什麼。

最讓人難以忍受的是,他臨死之前說自己最後悔的事,就是和郗道茂離婚。

這人到死都在裝。

我的在天之靈等著他呢,他一化身成鬼,我就想把他的靈魂撕成了碎片,可是想想我姑姑,最終還是放過了他。

看看我妻子,我死之後,她本可以回孃家再嫁,但是她說:“我就在這裡和郗郎同穴安葬。”

王獻之難道就不臉紅嗎?


東晉郗超:王羲之是我姑父,但我鄙視他們家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