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无不胜的二郎神真有四头八臂:文武双全,善恶通体,三姓三尖刀

西游拍岸之三十二:二郎显圣真君的来历

战无不胜的二郎神真有四头八臂:文武双全,善恶通体,三姓三尖刀


二郎神的传说很早就有了,经《西游记》、《封神演义》后,更是广泛流传。

书中有两回说到了二郎神的事迹,分别是:

《第六回•观音赴会问原因 小圣施威降大圣》中,观音菩萨向玉帝举荐了二郎神,降服孙悟空之事。

《第六十三回•二僧荡怪闹龙宫 群圣除邪获宝贝》中,说孙悟空三人为夺回祭赛国舍利子,大战乱石山碧波潭九头虫时,遇二郎神路过,得他相助,打败九头虫之事。

这一拍,讲讲二郎神的传奇。

一,故事来历。

书中两个故事都是源于二郎神的传说与《西游记》成书之前的一些艺术创作,我们简单介绍几句。

1,历史公认:杨李赵三版。

二郎神,也称灌口神,郎君神,即灌口二郎神(灌口二郎),又称二郎显圣真君、二郎真君、赤城王、昭惠显圣仁佑王、清源妙道真君等等,是民间信仰和道教的神祇人物。

民间多认为他是一位与水利、农耕、防止水灾有关的神,甚至是水神,清以前曾被奉为戏神,还被奉为川蜀大地保护神(川主),猎神、蹴鞠神、雷神、酒神、妓女庇佑神、儿童保护神、农耕神等。

二郎神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唐代,据崔令钦《教坊记》, 唐初宫廷音乐家曾根据民间迎神报赛时娱神咏唱二郎神的曲调制成《二郎神》词牌, 说明唐代已经出现名为二郎神的神祗。 [2] 五代时蜀宫中有以二郎神为题材的舞蹈《灌口神队》。

在漫长的历史源流演变中,产生了不同的二郎神,国家祭祀的李冰次子李二郎、道教正统的赵昱赵二郎与及民间传说杨二郎。这是二郎神的传说主支,公认杨李赵三版,分别是灌口二郎的氐羌神灵化,官方化,道教化。

2,形象、封号。

书中说二郎神乃玉帝令甥,居灌洲灌江口,享受下方香火,昔日曾力诛六怪,又有梅山兄弟与帐前一千二百草头神,神通广大。

(1)貌堂堂:

【···仪容清俊貌堂堂,两耳垂肩目有光。头戴三山飞凤帽,身穿一领淡鹅黄。缕金靴衬盘龙袜,玉带团花八宝妆。腰挎弹弓新月样,手执三尖两刃枪。斧劈桃山曾救母,弹打鋋罗双凤凰。力诛八怪声名远,义结梅山七圣行。心高不认天家眷,性傲归神住灌江。赤城昭惠英灵圣,显化无边号二郎。···】

主要来源:《二郎宝卷》求签桂造品第十:

“开山斧,两刃刀,银弹金弓;升天帽,蹬云履,腾云驾雾;缚妖锁,斩魔剑,八宝俱全。照妖镜,照魔王,六贼归顺;三山帽,生杀气,顶上三光;八宝装,四条带,腰中紧系;黄袍上,八爪龙,紫雾腾腾。”

《二郎宝卷》心猿不动品第十一:

“二郎变化有神通,八装圣宝紧随跟,出门先收各牙洽,黄毛童子护吾身。后收六圣为护法,白马白犬有前因……梅山七位尊神圣,归依爷上拜兄弟。帅将跟随常拥护,天地同春成神圣。白马爷乘神坐骥,白犬神嗷紧跟巡。贯会降妖捉鬼怪,邪崇精灵影无踪。”

(2)“赤城昭惠英灵圣显化无边号二郎”

二郎神封号很多,“赤城王”“ 昭惠英灵圣”‘显化’主要来源:

唐玄宗加封“赤城王”威武显圣,追叙圣号“清源妙道真君”。

宋徽宗政和八年八月(1118)改封二郎神为昭惠灵显真人,进封灌口二郎“真人”仙号。

元:至顺元年(1330),封为英烈昭惠灵显仁佑王。

3,故事来历。

(1)二郎神大战孙悟空。

战无不胜的二郎神真有四头八臂:文武双全,善恶通体,三姓三尖刀


元杂剧《二郎神锁齐天大圣》中,写因齐天大圣偷丹盗酒,触犯天条,二郎神受玉帝之命征讨。梅山七圣带领天兵,助力二郎神大战齐天大圣的事。也提及到“二郎神为嘉州太守赵昱,冷源河斩健蛟”事,剧中主要角色有二郎神和梅(眉)山七圣。武器有金臂弓、金弹,三尖刀。《二郎神锁齐天大圣》脉望馆抄校本《古今杂剧》、《孤本元明杂剧》皆有收录。

宋元明清的画家们多有把二郎神搬上绘画者,其传统的题材是《二郎搜山图》,其画面是二郎神两眼外眼角上挑,刀眉上挑,额中间有一纵目。其猎犬正在搜捕山精妖怪。二郎神英俊帅气,左手执弓,右手握三尖刃刀。

(2)二郎神大战九头虫。

《川主妙经》

节选一:是时其神,见此苦难,不可堪忍,约同七圣,大显威灵,显神通力,夹江鼓噪,声震天地,持刃入水,显七十二化之功,老龙降伏,百姓清宁。乘白马引七圣鹰犬弹弓,时显纠察,水息山隐,民感其德,立庙于灌水江口,修真容而奉祀。人民咸称其善哉,位镇灌口,神通广大。圣主太宗征伐云贵,得力勇猛。敕封:“二郎神勇大将军”。安邦助国,灭寇除凶。

元代秦子晋《新编连相搜神广记》

“清源妙道真君,姓赵名昱,从道士李一珏隐青城山。隋炀帝知其贤,起为嘉州太守。郡左有冷源二,河内有犍为老蛟,春夏为害,其水汛涨,漂淹伤民。昱大怒,时五月间,设舟船七百艘,率甲士千馀人,人万馀人,夹江鼓噪,声振天地;昱持刀入水,有顷,其水赤,石崖奔崩,吼如雷。昱右手持刃,左手持蛟首奋波而出。时有佐昱者七人,即七圣是也。公斩蛟时年二十六岁。隋末天下大乱,弃官隐去,不知所终;后因嘉州江水涨溢,蜀人见青雾中白马引数人鹰犬弹弓猎者,波面而过,乃昱也。民感其德,立庙于灌江口,奉祀焉,俗称灌口二郎。太宗封为神勇大将军。”

《灌口二郎斩健蛟》

又名《斩健蛟》,唱嘉州太守赵昱忠良正直,心无邪佞。适值冷源河健蛟作祟,方欲为民除害驱邪,院主奉玉帝旨意召赵昱白日飞升。灌口民众立庙祀奉,尊为二郎真君。二郎率眉(梅)山七圣及天兵天将,擒获健蛟及健神健鬼而共斩之。玉帝加封二郎“清源妙道真君”。

4,小结。

一直只有一个二郎神,那就是五代蜀国的护国灵应王:灌口神。

后来,因为北宋初的特殊事件他被得到了不同身份定义:

其一,先是北宋名臣程琳认定他是儒家先贤李冰之子李二郎;

其二,北宋末有了道教正统出身的赵昱赵二郎;

其三,明朝中后期民间传说和西大乘教加上江南两淮地区文学家考据出的氐羌原型应该姓杨的杨二郎,汉中四川西北部甘肃等原羌氐旧地坚信这一看法,并且广泛传播。

二,《西游记》中,二郎神的内涵。

二郎神被称为“杨戬”是《封神演义》的功劳,而《封神演义》成书在《西游记》之后,故不能用《封神演义》去解释《西游记》。

百回本《西游记》乃杨慎时期所写,与明朝中后期的杨二郎说法是有相合,至少开始有了“杨”姓,见书中二郎神与孙悟空的对话:

【···真君喝道:“你这厮有眼无珠,认不得我么!吾乃玉帝外甥,敕封昭惠灵显王二郎是也。今蒙上命,到此擒你这反天宫的弼马温猢狲,你还不知死活!”大圣道:“我记得当年玉帝妹子思凡下界,配合杨君,生一男子,曾使斧劈桃山的,是你么?我行要骂你几声,曾奈无甚冤仇;待要打你一棒,可惜了你的性命。你这郎君小辈,可急急回去,唤你四大天王出来。”···】

明朝后期传说的杨二郎版的二郎神,《西游记》肯定起了很大的作用,杨慎为“杨”氏贴金不少,情理之中。

孙悟空大闹天宫之事,反映的是明世宗登基后持续三年半的“大礼议”事件,明世宗与张皇后、杨廷和为代表的权利派进项了一场争斗,可以说是白热化。

最后是明世宗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是这个过程中,也有被挫败之时,就是二郎神。

那么此时的二郎神代表了谁?我们来揭开迷雾。

1,玉帝外甥。听调不听宣。

二郎神是玉帝外甥,说明是外亲国戚,而且是“听调不听宣”,这里一下子指向了一个人:张太后的弟弟,张鹤龄。

在嘉靖初年,敢飞扬跋扈,不把嘉靖帝放眼里的只有张鹤龄,他算来是国舅,有篡国之志的。张鹤龄为“寿宁侯”,其弟张延龄为“建昌候”,加太保。

张氏在兴济建家庙。张鹤龄、张延龄可以随便出入皇宫。张氏兄弟在张太后庇护下,私结党朋,无恶不作,罪行累累,罄竹难书,被世人称“张氏二虎”。

比如:他们敢公然在宫里强暴宫女;与一周姓国戚争土地,能让主持公道的当朝首辅李东阳下狱论罪。从弘治到正德几十年内,指责“张氏二虎”的奏折数不胜数,其中有三次明确称“张氏二虎”有谋反之意,但均因为张太后的缘故,“张氏二虎”不但没有被治罪,反而还迫害了许多上书弹劾他们的大臣。

嘉靖初年,因为“大礼议”之争,杨延和被贬、杨慎充军,张鹤龄感到事情的严重性,嘉靖帝一扫“后党”时,张鹤龄收买江湖人物,威胁要向嘉靖帝妥协的大臣,用投毒、削首、肢解手段在京城各司各衙制造恐怖事情,结果闹得朝廷没人敢上朝,京城衙门无人敢上衙理事。

一天早朝,嘉靖帝发现金銮殿上空空如也,太监告知大臣遭遇,嘉靖帝大怒追问凶手,太监知而不答,嘉靖皇帝招来心腹骆安、陆柄等怒责,骆安答:不是臣等不尽力,现在京城大小衙门都没人理事,人心惶惶。不但御林军出现逃兵,就是锦衣卫也有逃跑的,有个千户也弃官挂职不辞而别,此时若有藩王作乱,大明王朝势必动摇。嘉靖皇帝无计可施,到后宫和蒋太后抱头痛哭。

此时,杨慎就如哪吒三太子,被孙悟空打了一棒逃走了,二郎神手下的一千二百草头神就如张鹤龄手下的江湖人物,所以二郎神说“汝等未受天箓,不得面见玉帝”,他们在六圣带领下,在花果山肆意擒杀众猴,‘可怜冲散妖猴四健将,捉拿灵怪二三千!好似夜猫惊宿鸟,飞洒满天星。’此时的猴子都是嘉靖帝的大臣呀。

这是观音菩萨在书中“菩萨低头思忖”的原因,她是高手,政治上炉火纯青,二郎神是不二人选呀。

孙悟空使隐身法去灌江口变作二郎神,说道:“郎君不消嚷,庙宇已姓孙了。”

这是影射张鹤龄家建祖庙之事,暗示张太后的权力就要被取回,张家要被抄家,后面果然,张太后一死,张鹤龄兄弟被明世宗找个理由直接灭了。

书中孙悟空变成一只花鸨,花鸨乃鸟中至贱至淫之物,不拘鸾、凤、鹰、鸦都与交群,被二郎神取过弹弓拽满打了一弹子。暗讽明世宗淫乱,又被张鹤龄狠狠整了一把。

在孙悟空被太上老君的金刚琢打了一下时,书中道:

【···猴王只顾苦战七圣,却不知天上坠下这兵器,打中了天灵,立不稳脚,跌了一跤,爬将起来就跑,被二郎爷爷的细犬赶上,照腿肚子上一口,又扯了一跌。他睡倒在地,骂道:“这个亡人!你不去妨家长,却来咬老孙!”···】

‘亡人’,一语双关,其中一意便是指张鹤龄,说他不去劝说张太后,却来乱咬皇帝。

2,赤城,真梁栋。

战无不胜的二郎神真有四头八臂:文武双全,善恶通体,三姓三尖刀


一个张鹤龄,并不能代表二郎神,只是放到故事中合适,至于人物传奇他远远不够,所以杨慎又加入了其他人物。

书中说“赤城”,“英灵圣”,一个是指“赤城王”,却又指河北赤城,这里出了一个杨姓名将:杨洪。都姓杨,太合杨慎的意了。

杨洪(1381年10月-1451年10月),字宗道。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生于应天府六合(今江苏南京)明朝名将。

永乐元年(1403年),杨洪世袭父杨璟百户令职,远戍开平。曾随随明成祖朱棣北伐、阳武侯薛禄征大松岭,长年守备边关。正统元年(1436年),升游击将军,旋即进升都指挥佥事。正统九年(1444年),进左都督。

正统十三年(1448年),佩镇朔将军印、充总兵官,镇守宣府。自永乐初至正统末年,杨洪在边已四十余年,以敢战、善战至大将,声震南北,迤北诸部对他十分畏惧,称其为“杨王”。史称杨洪“自百户至封侯,威名闻岭北,未尝专杀一人”。

“土木之变”后,明英宗被瓦剌太师也先掠至宣府城下。也先企图用英宗手谕诈开城门,杨洪不为所动,迫使其退去。明代宗即位后,杨洪因功封昌平伯。北京保卫战胜利后,进封侯爵。英宗被迎回后,杨洪获授“奉天翊卫宣力武臣”,并赐世券。

景泰二年(1451年),佩镇朔大将军印,仍镇宣府。杨洪深以盈满为惧,上疏乞休,代宗不允。其后因病返京。同年九月卒,年七十一,追赠颖国公,谥号“武襄”。《皇明经世文编》有《杨颍国武襄公奏疏》。

杨洪骁勇善战、累立边勋、备御宣府、功在社稷、谦慎知退,可谓古代文武的榜样,杨慎自然也向往之,将他安在二郎神身上再合适不过。

“昭惠二郎神,齐天孙大圣,这个心高欺敌美猴王,那个面生压伏真梁栋。”

‘亡人’‘真梁栋’描述杨洪是合适的,明世宗时,他已经是英灵;明成祖朱棣直接说他:将才也。

此外,杨洪一生未尝败绩,与战无不胜的二郎神是何等相似,妙哉。

据《杨洪神道碑》记载:杨洪健在时,在边巡哨,潜藏在山谷间的敌人,只要窥见旌旗知为杨洪,便奔窜相告:“杨王来也!不可出!”甚至匿遁。

可赞,可赞。

杨洪久居宣府,治军严厉,兵精马强,为当时边将之首,但他从未擅杀无辜。杨洪又十分爱好文学,曾经请求在宣府设立学校,教育诸将子弟。纵观杨洪一生,守边抚民,御外诲内,勋功卓著,位登极品。碑石有铭,史书有传。塞外各地民间老幼有口皆碑,以致相传五百余年而不衰。

所以说二郎神‘声名远’,杨洪文武双全,声震南北,这才是真的神,真的传奇。

这个二郎神的人设里面何尝不是杨慎自己的愿想,化作二郎神狠狠揍孙悟空(明世宗)一顿,出出胸中那口压了几十年的恶气。

3,金靴,龙袜,

二郎神的描写中,有“缕金靴衬盘龙袜,玉带团花八宝妆”的句子,这里点出了他含有帝王身份。

在《第六十三回•二僧荡怪闹龙宫 群圣除邪获宝贝》中,二郎神带领六圣助孙悟空三人打败九头虫,祭赛国的故事涉及了唐朝唐高宗、安乐公主等人之事,二郎神在这回中扮演了唐玄宗李隆基的身份。

书中孙悟空看见:“···乃二郎显圣,领梅山六兄弟,架着鹰犬,挑着狐兔,抬着獐鹿,一个个腰挎弯弓,手持利刃,纵风雾踊跃而来。···”

这里说的是,景龙四年(710年),李隆基从潞州(治所在今山西长治)回到京师长安。他暗中聚结才勇之士,在皇帝的亲军万骑中发展势力。太宗时,选官户及蕃口中骁勇的武士穿虎纹衣,跨豹纹鞯,从游猎,于马前射禽兽,谓之百骑。武则天时增加为千骑,李显时发展为万骑。李隆基非常重视万骑的作用,经常集聚而动。

巧的是,唐玄宗入蜀(756)加封二郎神为赤城王,显应侯。杨慎久在川蜀,对此再熟悉不过,便把唐玄宗也放入了二郎神的显化无边中。

这个在祭赛国的拍岸中再说说吧。

4,小结。

可以说,《西游记》中的二郎神在历代传说的基础上,汇入了张鹤龄、杨洪、李隆基的神态,又掺入了杨慎的愿想,可谓一人四相。

战无不胜的二郎神真有四头八臂:文武双全,善恶通体,三姓三尖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