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故事之儀狄創酒

儀狄二十六歲那年的春天,農耕時節,他在金泉邊自家地裡犁地種高粱。中午時,妻子給他送來了高粱米飯,夫妻二人就坐在金泉邊的一棵老桑樹下,一邊吃飯,一邊聊天。他們計劃今年多種些高粱,多養些桑蠶,賣了糧和蠶絲,把家裡的房子翻修一新。由於送的飯多,沒有吃完,為了騰碗好讓妻子帶走,儀狄就伸手採了幾片大桑樹葉,在泉水裡洗了洗,把剩的高粱米飯包起來,隨手放在了老桑樹根部的樹洞裡,妻子走後,儀狄繼續吆牛扶犁幹活。幹到半後晌,突然陰雲密佈,冷風嗖嗖,馬上就要下雨了。儀狄趕快卸牛抗犁,往家奔去。剛跑到家,大雨嘩嘩就落了下來。以後幾天,雨時大時小,時斷時續,淅淅瀝瀝,一直下個不停。連陰雨下了十天十夜,天才放晴。

這天豔陽高照,天氣晴暖。儀狄睡醒前作了個夢,夢見一個神仙指引他在天上騰雲駕霧,看遍了天下城鄉,他看到老百姓生活都很艱難。最後按落雲頭,來到村頭的金泉邊。神仙說:“這是上天賜給你的聖水,你要利用它讓天下百姓都幸福起來”!說罷神仙不見了。儀狄趕忙起床,急匆匆的跑到金泉邊。他剛到那裡,一股濃烈的糧香味撲鼻而來。他循著香味尋去,原來是樹洞裡遺忘的高粱米飯溢出的。這時泉水已漲到了樹洞口,他雙手捧出桑葉包,濃香的汁液順著葉縫往外淌。他慌忙用嘴接住,連吸了幾口,頓覺甘甜爽口,神清氣爽,渾身舒坦,一種異樣的感覺瀰漫身心。他心裡一動:“這不正是神仙的點化嗎!要是有意識的用金泉之水造出這種飲品,供人享用,豈不更好”!儀狄本來就是愛動腦筋之人,他趕快捧著桑葉米飯包就跑回了家。他把飯糰包放在一個盆裡,認真觀察思考起來。他慢慢地琢磨透了這種汁液產生的原因:是糧食蒸熟後,在適當的氣溫和金泉水的作用下充分發酵糖化而產生的。這裡的關鍵是蒸糧的熟化程度、氣溫環境、摻水的比例等。既然上天能造出這種汁液,人也一定能造得出!然後他就在家裡選糧、蒸糧,挑來金泉水精心勾調,一遍不行兩遍,兩邊不行三遍......。儀狄整整在家調試了七七四十九天,才算調試成功。然後他叫來全村父老鄉親品嚐這種飲品,大家交口稱讚,覺得太好喝了,喝了全身通泰,除勞解乏,興奮暢快,精神愉悅!一傳十,十傳百,大家都來品嚐,連方圓幾十裡的人都要趕過來嘗一口。儀狄是個大方人,來者不拒,一律滿足。後來人越來越多,儀狄一個人造不及了,他就乾脆教大家調製的技術。很快全村和周邊村落都學會了製作。儀狄根據盛這種飲品的器物形狀給它起了個名字叫“酉”(到後世人們根據它的形態是汁液,又給加了個“三點水”,就演變成了現在的“酒”字)。以後酒越造越多,喝不完了,就出現了酒的銷售。酒成了這一帶老百姓養家餬口、安身立命的必需品。

虞舜三十九年,舜帝到南方巡查,不幸駕崩於江南蒼梧。堯帝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是舜帝的二位妃子,從國都山西境內奔喪路過中原大地的金泉村,循著酒香找到了儀狄,命其特製兩壇,一罈拿去祭奠了舜帝,另一罈獻給了新的國君大禹。大禹初喝時覺得酒味甘美,大加讚揚。連續喝了幾天,越喝越想喝,越喝越上癮,及至一罈喝完,竟然酩酊大醉,一連數日,頭重腳輕,暈暈乎乎,難理朝政。禹帝是個明君,他心想,要是後代子孫沉迷於酒中,不理朝政,豈不亡國!想到這裡,自己嚇得出了身冷汗。趕緊降旨,杜絕造酒。他又考慮到儀狄發明酒也實屬不易,斷了他的生計於心不忍,所以同時下旨,將儀狄召入宮中,封為“漿人”,專司御膳。儀狄進宮前,老百姓都已學會了造酒,儀狄走後,村民們雖不敢明造,但私下造酒卻從未斷絕。直到禹帝駕崩,其子夏啟繼位,才開了酒禁。這時儀狄年事已高,不久即告老還鄉。儀狄重回故里,受到了鄉親們的熱烈歡迎。他熱情地指導當地和外地的村民造酒,這時酒已普及到了全國。在儀狄的指導下,各地的酒藝不斷得到了提高。酒,既轉化了糧食,又愉悅了精神生活,造福了天下百姓。儀狄晚年時因其無子,就去到金泉村西南相距九公里的夏莊隨女兒生活。直到九十五歲去世,葬於夏莊。

神話故事之儀狄創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